评论
1 2
分享

中国改“半斤八两”为“一斤十两”的人,是广州这个美丽乡村村民#金猫榜#

这个是认证

珊珊三丫头

2021-11-29 09:00

71948 1 2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那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我们现在使用的“十两秤”,是在上世纪50年代才开始有的。在这之前,都是采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计量衡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半斤八两”。在解放之初,我国最初仍沿用十六两称制,但结算又使用十进制,这样给买卖时计算带来了许多的麻烦那么,我国是什么时候改用“十两秤”呢?又是怎么想到用“十两称”呢?是谁最先使用“十两秤”的呢?珊珊三丫头最近来到广州从化上罗村游玩时,意外发现了答案。

广州从化上罗村位于双凤山旁,是一个四面环山,青山绿水的好地方。最近,珊珊三丫头因为向往“柿”外桃源风光而来到这个美丽乡村的。当进入上罗村,漫步在乡间,在房子旁、田野间、池塘边、山边、溪水边……到处都是挂满红彤彤柿子的柿子树,还看到村民在房屋前的空地晒满了柿子,此时,这个美丽的村子仿佛是充满了甜甜的味道。

当珊珊三丫头在上罗村“柿”的世界中漫步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上罗村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前,原来是已被定为从化登记文物保护单位的邱氏宗祠。在上罗村邱氏宗祠参观时,最吸引珊珊三丫头注意的是挂在祠堂前的一块牌子上面的文字,阐述了把“十六两秤”改革成为“十两秤”的先驱者,及改革的经过,这些都来自上罗村的一位村民“邱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58年,上罗村的村民邱昌在当时从化鳌头镇的供销社担任主任,因为见到的出纳和会计常有出错,了解原因是称重量时使用“十六”进制,而结算时使用十进制,换算过程复杂,就出现了收多钱和少收钱的情况,这件事被邱昌记在心上,下决心要十六两秤改成十两秤。最初他提出改革建议时,多次碰灰,最后找到广东省委办公厅的相关领导,获得了支持,批复“试制两把试行使用”。就这样,邱昌找人做了两把十两秤在鳌头墟日买卖时试试使用,当时是同时使用十两秤及十六两秤做比较,结果是两者间分毫不差,并且十两称换算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在一九五九年,十两秤就正式向全国推广使用。

邱昌为国家做出重大的贡献,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供销系统劳动模范,也被称为中华民族计量改革者。上罗村人记住了邱昌及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他们把邱昌的事迹记录在村中的祠堂前,既告慰先祖,也激励后辈。

我们现在买卖时,经常要跟十两秤接触,但在来上罗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十两秤怎么样开始使用的。而这次的上罗村之行,不但收获了美丽的乡村风光,还了解了一段关于“十两称“的历史,这让我对这个村子不禁多了一份敬意。所谓高手在民间,有时看似是平凡的普通人,只要用心与专注,一样可以做出许多“不平凡”,并且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事

那么,你了解十两秤的来源吗?你有想到过十两秤原来就来自广州从化上罗村这个郊区的美丽乡村吗?如果你来到上罗村,你会去深入探究十两秤的有关历史吗?对于一位村民,作出影响全国的贡献,你有什么感想?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 广州
# 柿子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修改于2021-11-29 09:09
1人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这个是认证
猫爪_Power
也算写进历史的人了
2021-12-02 17:3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