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和莫高窟同为国宝石窟,张掖文殊寺藏着西夏壁画,国庆游客也不多

这个是认证

马且停

2021-09-22 21:12

74445 0 0

曾经看过一个叫做《河西走廊》的纪录片,当时对于甘肃和新疆的石窟就有着莫名的感动,于是乎这两年来开始了我的丝绸之路石窟旅行,从最具异域风情的新疆柯孜尔石窟,到被称为凉州模式石窟的莫高窟、天梯山石窟,再到西秦开凿的炳灵寺石窟和后秦开凿的麦积山石窟,可以说每一座石窟都带给我满满的惊喜,通过这些宝贵的遗存也让领略到了佛教东传过程中造像的变化。

可以说在众多的石窟之中,有一座石窟给我带来满满的惊喜,这就是地处张掖肃南的文殊寺石窟。虽然在名气和现存规模,它在国内乃至甘肃省内都不算太过于出众。然而当你踏入文殊寺旅行的时候,那种苍凉和壮美之感同样会让你见识到这座石窟寺的辉煌和精美。

翻开文殊寺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座始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年间的古刹,到了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闻名世界。

现存的文殊寺虽然失去了原来繁华的规模,然而魏、晋、隋、唐、(西夏)、元、明、清历朝历代的30多个洞窟遗存,依然展示着文殊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遗存的魅力,难怪被誉为“小西天”的美称。

在我看来,虽然同为石窟文殊寺却有两大独特的看点,第一大看点为窟龛内的壁画,这些壁画展示着中国早期石窟文化-凉州模式。尤其是千佛洞和万佛洞两座洞窟内的壁画更是成为中国少见的五胡十六国保存至今的壁画,这些壁画更是成为了敦煌莫高窟的延续和发展。

文殊寺的第二大看点就是宗教的多元化,可以说在风云多变的肃南境内宗教也随着政权的更替变化,如今我们在文殊寺旅行的时候,可以看到藏、汉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遗存。

文殊寺的旅行往往从前山景区开始,北魏石窟打造的文殊寺中供奉着文殊菩萨,斑驳的崖壁上依然可以看到残存的北魏壁画,如今寺前的佛塔中桑烟依然不断,展示着这里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

前山的另一侧这是景区的石窟区域,找个高处极目远眺,远方的祁连山白雪覆顶,近处的山崖上因山势而建的佛塔,洞窟,建筑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致。

价值极高的万佛洞和千佛洞就藏在这些崖壁之内,当讲解员打开木门进入洞窟内的时候,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那些纷繁复杂的年代。

两座石窟均为中国早期的石窟模型,穹隆顶、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塔柱主要分为了3层,最底层为方形台基,台基之上凿圆拱龛,龛内开窟造像,凿有1佛2菩萨。

仔细来看看这些造像,躯体健壮,神态抑郁,带着浓浓的河西民族风格。比塑像更为精美的则是洞窟四壁的壁画,这些壁画展示了千佛、说法图、七佛、伎乐天等采用西域晕染画法的内容,壁画精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河西走廊中的敦煌莫高窟壁画。

尤其是那一组《弥勒经变》画和“镇窟四天王”像更是成为了中国少见的西夏保存至今的壁画遗存,仔细来看看这组恢弘的壁画。

整幅壁画宽3.05米,高2.3米,共绘制了12座殿堂、阁楼、门楼等建筑,包含的人物达239人之多。虽然人物众多然而一眼望去并不拥簇。弥勒菩萨居中,周围的菩萨分列在壁画之内,祥和而又整齐。

除了佛和菩萨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众多头戴朝天冠和梳簪的男女供养人形象,可以说如此庞大的壁画将近千年依然色彩丰富,为我们展示一幅“极乐”世界。

还有一个细节处可以看到壁画中的弥勒菩萨为藏式装束,和其他河西走廊交脚式的弥勒菩萨有着截然不同的形态。两侧天王身着铝甲,神态威严,栩栩如生。

可以说游客不多的张掖肃南文殊寺石窟,看点在整个河西走廊之中并不算最丰富,然而凭借着珍贵的西夏壁画、北凉风格的飞天、多元的宗教遗存等,让文殊寺石窟同样成为人文旅行爱好者的宝藏之地,国庆来旅行同样不会让你觉得用拥簇。(作者: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记录!)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