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柯 伊 伯 带 天 体

宇声星空2

2021-05-16 13:05

60069 0 0

柯 伊 伯 带 天 体

 


20世纪50年代,为解释有关彗星源源不断地进入内太阳系问题,荷兰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和埃吉沃斯提出了一个假说。他们认为在海王星轨道之外,有一个由冰状物体组成的带,是太阳系形成初期未能聚结起来形成大行星的“剩馀物质”。这条带很宽,位于40——1000天文单位,即距离太阳60亿——1500亿千米。之后命名为埃吉沃斯——柯伊伯带,简称为柯伊伯带。柯伊伯带是短期彗星“仓库”,有几亿——100亿颗彗星。

  

 

柯伊伯带和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一样,保持着原始孤立的状态,而且活动的范围更宽阔得多。其中的柯伊伯带天体偶尔闯进内太阳系,走到地球附近,就是一颗“新”彗星。


1930年汤博发现冥王星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除了1978年发现它那个古怪的卫星“卡戎”之外,这里一直平静如死水,冰冷、孤寂、幽暗,令人生畏。太阳的光辉虽然可以照射到这里,但与其他恒星相比,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


1992年起,这里开始“喧闹”起来。830日,美国天文学家朱维特和简·鲁探寻到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斯迈莱”(1992QB1),直径200——250千米。到2001年,找到了430多颗。当时称它们为类QB1天体,因为它们究竟是小行星、彗星,还是别的什么未知小天体?一直有争议。


2006年,已经找到了1000多颗柯伊伯带天体。有人估计,仅仅在40——50天文单位范围内至少有10万个直径超过10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


柯伊伯带也向内太阳系延伸到了30多个天文单位处,进入了海王星轨道内。大多数柯伊伯带天体直径几千米到几百千米。也有个头大的,2000年发现的“瓦卢纳”直径900千米,略小于谷神星;20017月,2001KX76号以其直径1290千米的新纪录,把素有“小行星之王”的谷神星赶下了“王座”。2003年“现身”的“齐娜”(2003OB313)直径2400千米,当时认为比冥王星还要大。





塞德娜、2004DW、考欧尔(2002LM60)、爱克斯、2002AU1972005EY9等等直径都超过了1000千米。其中塞德娜直径1700千米,轨道为极其扁的椭圆。距离太阳76——9000天文单位,绕太阳公转周期10500年。发现它时正在走向太阳,公元2076年过近日点,此后数千年越来越远。上一次它回归时,地球还处于冰川期,下一次再来时,真不知道地球是个什么状态!


有人认为,冥王星不具备大行星资格,而是一颗较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它的发现纯属偶然,主要因为它的反射率高。几十年来,天文学界一直争论不休。20068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重新确定大行星定义,冥王星被降格归入矮行星之列,并被视为海王星轨道外天体一个新族的标志。也有人为其鸣不平。如果再发现比水星、甚至比地球还大的柯伊伯带天体,该怎么办?


以后会不会说太阳系九大行星、十大行星,甚至二十大行星等等?那只有拭目以待了!

 

(旧文重发)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