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2021中国企业成长报告

来源 |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1-10-25 12:26
18176 0 0

文/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知风云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杂志

通过对大量企业的常年跟踪和研究,本报告将企业的成长总结为三维结构,即业务成长、资本成长和组织成长。一个大企业要想做强,就要把企业的三维结构调整到最佳状态。

企业成长大势

过去一年,中国身处全球疫情加速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步调一致、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有力抗击了疫情的同时,也实现了疫情的不反弹、发展的不停步! 

从GDP增长率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在2020年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也保持了经济的正向增长,更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12.7%的GDP同比增速,是欧美国家6%增速的一倍。  

在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与重塑,是抗击疫情这项世纪大考下的此消与彼长,是崛起中国在直面危机与挑战下的转折与契机。

本次发布的《2021年企业成长报告》旨在探析中国企业新发展与成长的路径。

1.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起始之年。 

从过去二十年世界500强企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图1),中国企业从11家到如今的100余家,体现出了顽强地成长力量,在巨头环伺的夹缝中,中国企业一步一步砥砺前行。

2001年世界500强榜单是美国和日本的天下。中国企业仅有11家,在世界500强中占比仅为2%,在世界企业版图中,仅居一隅之地。而此时,上榜的美国企业则有184家、日本企业103家、欧盟主要国家的企业156家,三者在世界500强中合计占比高达89%。      

2020年中国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以133对121超过了美国,并且在今年继续领先,达到143家。而欧洲地区,尽管有欧盟这个泛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存在,也拥有为数众多的500强企业,但主导力量的缺乏,使他们难以形成合力,尤其是没有世界级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从而使欧洲企业普遍开始扮演起了陪跑者的角色。  

二十年的时间,从美、日、欧三足鼎立到今天的中美双雄并立,中国企业的崛起再造了全球企业竞争格局。  

以二十年为跨度,中国企业与国际大企业之间的关系,过去20年是跟跑,现在是并跑,未来20年将是领跑。

2. 跳得高,更要站得稳

在为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自豪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企业的底子还很薄弱。  

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最领先的企业营收规模已经达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天花板,但终究后续动力不足,与一流企业拉大差距。所以,以十年为跨度,本报告提出第二条成长大势:跳得高,更要站得稳,稳增长,更要铸根基!

当前,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企业实力累积的初级阶段,发展依然是硬道理!

3. 领军势力与中坚力量

尽管与全球大部分国家相比,2020年,中国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提早进入经济复苏阶段,但中国企业规模增速依旧保持了自2017年以来的放缓趋势,难以逆转。  

通过对中国4000余家上市企业2011-202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的计算,可以看到:在企业营收增长速度方面,近年来,我国企业营收增长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特别是2019年与2020年,4000余家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中位值数据仅为7.88%和4.23%,已逐步接近我国同期的GDP增速6.1%和2.3%。

同时,2020年营业收入负增长的企业数量达到1708家,即有高达40.85%的企业营收出现下滑,这是近十年来所未曾有过的现象,对于中国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严峻的现实,让中国企业认识到依靠以往的发展模式,已难再恢复往昔的高速增长。

面对外需降低、内需疲软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企业增长驱动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有利发展机遇,实现转型换挡,将是考验每一个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命题。  

从2021年发布的企业成长地图中可以看到(图2),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以顺丰为代表的新兴物流企业;以洛阳钼业、新希望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均实现了营收规模的高速增长。

 

 

同时,中兴通讯、新希望、洛阳钼业、歌尔股份和云南白药等优秀企业,在2020年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其中中兴通讯营收再次突破千亿元,回归到世界级公司队伍;新希望和洛阳钼业营收均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跻身世界级公司行列;歌尔股份营收突破500亿元;云南白药营收突破300亿元,两家均成为中国领先公司的代表。  

本报告由此提出第三条成长大势:在中国企业总体增速放缓大背景下,新兴产业依旧不断催生领军势力,传统行业也能持续孕育中坚力量。

企业成长环境

伴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活着”“生存”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直到2018年的时候,万科突然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引人侧目。彼时万科营收与利润都刚创下历史新高,他的“活下去”更多的还是在谋求战略的转型。  

疫情的突然爆发,加速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中国企业再次直面生存的挑战,即使是作为中国目前最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之一的华为公司,以前将“活下去”作为公司的最低纲领,在面对美国极端打压下,也不得不将“活下去”作为公司的最高纲领。

可以说,来自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生存挑战,将一直是中国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伴随着生存挑战而来的,是空前的竞争压力。  

2020年以来,尽管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从总量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从对各个行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来看,美国企业的优势依旧明显。  

依据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报告,可以看出在56个行业领域中,有13个行业领域中国企业排名第一,26个行业领域美国企业排名第一,是中国的两倍,也就是说在全球主要行业中,有近半数的行业领域依旧由美国企业把持。  

具体来看,中国企业占据优势的行业领域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而其中技术附加值较高的制药行业,以及为数不多的涉及服务业的邮件包裹及货物包装运输和船务两个行业,中国企业的优势不明显。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建筑领域中国企业的产业链优势较为突出,在相关工程建筑、建材玻璃、房地产等上下游联系密切的行业领域,中国企业均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但与之相反,如电子制造领域,尽管有华为公司这样优秀的中国企业,在网络和通信设备行业站稳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上下游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科学摄影和控制设备、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等行业均由美国企业所把持,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使华为在国际竞争中面对的风险和挑战愈发突出。

在电子制造与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两大领域,美国企业分别占据了电子制造领域从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科学摄影和控制设备,到计算机和办公设备行业的第一,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信息软件和技术服务领域延伸,占据了这一领域从电信、信息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到互联网服务和零售等主要行业的第一。  

与之相比,中国企业在各个关键产业领域中的产业链断点越发突出,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企业成长速度

1. 领先速度、标准速度与保级速度

企业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比冲力和爆发力,但更要比毅力和持久力。

规模越小的企业其成长越容易产生高速度,但是2020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了124家。这些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不仅数量增加,而且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在世界500强中的地位不断攀升。  

进入2020年排行榜的124家中国大陆(包括香港)企业中,有8家新进入排行榜。它们是:上海建工、深圳投资控股、盛虹控股、山东钢铁、上海医药、广西投资、中国核工业、中煤能源。其他116家企业中有63家排位比上年提升,与上年排位持平的为3家,比上年有所下降的达50家。  

进入2020年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不仅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而且企业经营状况也不错。2020年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达到669亿美元,比上年的665亿美元有所提升;平均利润达到35.6亿美元,比上年略有提升;销售收益率达到5.3%,与上年持平;净资产收益率9.8%,同上年持平。

显然,2020年上榜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与上年持平并且略有改善。  

与世界500强横向比较,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达到了全球企业的平均水平。2019年,世界500强平均销售收入666亿美元,中国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入669亿美元;世界500强净资产平均364亿美元,中国上榜企业净资产平均364.4亿美元。这两项指标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持平或略高。  

进一步聚焦中国500强企业,从近十年中国500强企业的营收增长率分布看接近长尾曲线分布(见图3),这条曲线更加清晰地展现出在中国的竞争环境中到底保持多快的成长速度才能生存,多快的速度才能发展。

第一,想要领先,长期增长率要超过30%。如果希望在一个十年周期的增长竞争中成为领头羊,或者成为前10%的领先者,就需要保持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0%以上。

即使是在2020年中国企业受到中美经贸摩擦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成长速度整体趋缓,但30%以上增速的企业数量依旧高于此前十年数据的平均值,凸显了领先者的持续增长能力。  

第二,想稳住位置,长期增长率要达到10%~20%。从企业增长分布曲线来看,近十年来,中国大企业增长速度最集中的区域是在10%~20%左右,大批大企业的长期成长速度都在这个区间。

尽管2020年,这一区间呈现出向5%区间偏移的趋势,但从长期来看,年增长率稳定在10%~20%,依旧是中国企业脱离保级,进入主流队伍的标志,也是中国企业长期成长速度的及格线,所以我们称之为“标准速度”。  

第三,想实现保级,增长率不能低于5%。过去十年,在637家中国大企业中,只有最后10%的中国大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没有达到5%。

就2010-2019年的十年周期来看,在中国成为合格大企业的基本成长速度标准是不低于每年增长5%,没有这样的成长速度,就会被大企业队伍淘汰出局。

2020年,增长率为5%依旧是中国大企业成长速度的及格线,我们称之为“保级速度”。

2. 加速成长与减速成长

2020年,中国大企业领先和落伍的共性规律有哪些?

结合近二十年中国企业战略发展历程与2020年的典型企业成长案例,本报告首先总结出当前中国企业加速成长三类特点,第一是转型加速;第二是变革加速;第三是创新加速。  

  • 转型加速的典型,如海信电器到海信视像的成功转型升级;比亚迪平台化转型,构建开放电动汽车设计与生产平台。

  • 变革加速的典型,如三一集团的持续变革,以及洽洽食品通过变革激发的增长活力。

  • 创新加速的典型,如宁德时代依托技术优势,夯实行业地位;字节跳动以“推荐算法”为核心,实现加速发展。 

 

其次,对当前中国企业的减速与停滞成长也进行了总结,共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定位陷阱,如果盲目追求转型发展,而未考虑企业实际,往往导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失去了以往的业务立足点,又难以建立新的业务发展根基。  

第二是自负陷阱,大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护城河,但躲在护城河后不思进取的结果,不是被别人所超越,就是被时代所抛弃。  

第三是多元陷阱,多元化战略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成长瓶颈做出的重要战略挑战,但如果业务触手伸向过多领域,必将分散企业的战略资源,使自身在哪个领域都不能建立足够的竞争优势。

企业成长能力

通过对大量企业的常年跟踪和研究,本报告将企业的成长总结为三维结构,即业务成长、资本成长和组织成长。

业务成长包括出口和内需的市场增长和变革;资本成长包括出资和借贷的资本投入和调整;组织成长则是人力资源为中心的组织权责利的设计和革新。

一个大企业要想做强,就要把企业的三维结构调整到最佳状态。  

基于三维成长理论回归2020年中国大企业成长,能够发现很多优秀的大企业都在持续对资本、业务和组织进行优化和再造。

1. 资本成长能力

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能够提高企业的资本实力和资本效率。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大企业对资本结构的优化始终在进行,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

第一是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国有企业普遍开始进行以提高资本运行效率和资本回报的改革探索;第二是巨头整合,提升资本实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2020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一年。从企业三维成长视角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企业成长能力的发展既涉及资本维度,又涉及组织维度,同时对业务维度也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成长能力。

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则进一步对未来三年国企改革各项重点任务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使混改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推进。  

国有资产重组。2011年至2020年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数量规模减少20家,进入世界500强央企数量规模增加了10家,央企经营质量快速提升。

对比2012年与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数据,可以看到,2012年进入世界500强、经营业绩考核为A级的央企数量在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央企数量中占比仅为53%,而这一比例,在2020年已经增至77%。整合重组在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企业的经营质量。

2. 业务成长能力

为了不断提高业务的收益,降低成本和波动性,促进业务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大批的中国大企业在利用业务结构调整的方式来应对挑战,实现增长。

如农夫山泉全方位业务布局与营销体系,进一步巩固了企业的领先地位;安踏通过全球布局,实现了多品牌矩阵效应;蓝月亮前瞻性瞄准消费蓝海,持续深耕细分市场。

3. 组织成长能力

从“集团管控”到“中台战略”,都是大企业成长过程中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的一个方面。要想真正实现大企业组织的整体效率,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适当的组织再造。  

本报告分析中国大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发展变化历程发现,大企业延续了从分散自治型、上市核心型,到专业分工型的发展路径,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打通不同分工单元间的组织壁垒,提升资源的共通、共享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关注。而国有企业的“减肥瘦身”,也成为打破部门壁垒,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推动力量。

企业成长危机

成功与风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每家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近十年来新经济关停倒闭项目数已达到14000多家,其中2020年明确关闭的项目有近1000家。仅2020年上半年,平均每天都有5家新经济创业公司关停或关闭。同样,中国企业500强中,曾经上榜的1400余家企业,至今依旧在榜单上的也只剩下二三十家。  

从2020年众多企业危机可以得出:如果无法有效的控制金融杠杆,可能会导致资本危机;如果盲目多元化发展和扩张,可能导致业务危机;如果管理能力滞后,可能形成组织危机。

企业成长策略

1.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发展阶段与新的发展环境,我们在回顾以往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更要准确识别出未来将直面的各种挑战,做好充足的应对准备,坚守“活”的底线。 

2. 跳得高,更要站得稳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应地,我国企业也进入了由规模成长转向质量成长的阶段。  

中国企业在规模体量追上了国际领先企业之后,要将关注重点落在经营质量上,加快形成推动高质成长的企业战略目标、发展指标,以及评价体系,并创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

3. 定规则,强于卖产品

以往中国企业的发展,往往是模仿国外优秀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再依托中国广阔的市场资源,快速建立起来足以与国外领先企业对话的大型企业。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在技术、管理与商业模式探索方面都已经进入无人区,中国企业的原创技术成果、管理实践与商业模式设计,已经开始逐步引领全球商业发展。

中国企业的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对各项资源有效利用整合的融合式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

4. 走出去,还要拿进来

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需要战略性的海外布局。中国国内市场极其广阔,我们不能僵化地与德国、日本、美国甚至国内市场更小的国家去比较国际化程度。更不能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分割完全球市场的情况下,缺乏战略重点地做全面投资。即使“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要有阶段性的、区域性的、更聚焦的和更协议性的布局。  

同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是一个“走出去”和“拿进来”并行的过程,在“走出去”方面,不仅要企业人员走出去、资产走出去,也要产品走出去、服务走出去,更要管理走出去、模式走出去。在“拿进来”方面,要把资源的控制权拿进来,要把产业的控制权拿进来,要把金融货币的控制权拿进来,特别是对产业的控制权,企业在其中大有可为。

5. 促整合,多元化竞争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整合趋势已经愈发明显。这种生产集中化的趋势可以强化企业的市场地位,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也更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通过生产的集中化提质增效,汇聚更多资源与力量,促进企业乃至行业多元化竞争与发展,打破国际巨头在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长期垄断。

举报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