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正解局】这次,我们更清楚地看懂,中国40多年发展的迭代逻辑

正解局

2021-10-23 13:52

42351 0 2

理念变革,带来发展路径的创新。

正解局原创

中国为“芯”所困,久矣。

这两年,为造芯片,全国科技界、产业界没少下功夫。

而最近,阿里拿出了一颗令人惊喜的“芯”。

简单看几个“硬指标”:业界最先进的5nm工艺,单芯片容纳高达600亿晶体管;基于最新的ARMv9架构,内含128核CPU,主频最高达到3.2GHz;性能超过业界标杆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这颗目前业界性能最强的ARM服务器芯片,就是在前两天召开的2021云栖大会现场上,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刚刚发布的自研云芯片倚天710。

在大部分人印象里,阿里是商业大佬,造出这样一颗卓越的芯片,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但实际上,阿里巴巴一直是一家科技公司。阿里的商业一直依托科技,它开始在顶尖技术上发力,也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

而这背后隐藏着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逻辑。

2017年底,“不讲武德”的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陡变。

虽然,奥巴马时代已经在搞亚太再平衡,“经济北约”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但特朗普,是赤裸裸对中国科技产业下杀手。

中国在不少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

造成这种被动局面,不少人认为,是因为中国当初一定程度上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策略。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真的就完全错了吗?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我想到钱穆先生对评价历史得失的观点。他认为,对同一个事物,会有“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因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时代意见,则是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评价历史的意见。

而且,钱穆先生认为,历史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而时代意见并非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

回到“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策略上。

这个策略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当时,中国急需远洋轮船,但是我们造船业的底子还很弱,缺少大型机床、钢材料和很多高技术工艺。

买船,不仅立马可以增强自己的远洋运输能力,还可以在后来的维修和使用过程中,慢慢借鉴、模仿。

要知道,中国外汇充盈,还是近二十来年的事情。

当年武钢引进170nm轧机,为节省外汇,连图纸都没有舍得买。

中国外汇储备变化趋势

实际上,作为后发国家,中国“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一种策略选择。

就像高铁。现在,中国的高铁里程超过3.8万公里,占了全球2/3以上,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发达的高铁网。

而中国高铁神速发展,很关键一条也在于我们撬动了川崎重工、阿尔斯通、庞巴迪和西门子这样外国标杆企业。

现在,中国掌握了一套完整的高铁技术,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实际上,除了欧美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他国家几乎都只能走一条追赶现代化的路。

这里面绕不开的一步,就是模仿。

最明显的,要数互联网。

1987年9月20日,中国向海外发出的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最初源于美国,中国互联网的早期发轫,当然也源于对美国的模仿。人们把这称之为“Copy to China”,也就是把美国的模式搬到中国。

1995年,雅虎在美国爆火。在美国待了近10年的张朝阳,在中国搞了搜狐,目标就是成为“中国雅虎”。

美国有谷歌,中国有百度,甚至有段时间,百度还有句广告语叫“百度更懂中文”其实就是针对谷歌说的。

这种模仿,甚至不局限于后发国家,或者互联网领域。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美苏争霸,美国技术实力在苏联之上,苏联当年就根据缴获的美国B-29轰炸机,进行拆解、研究,仿制出了图-4轰炸机。

甚至,据说美国也曾经从缴获的德国机枪中,得到灵感制造机枪。

当然,在硬科技领域,有个听起来更高端的词:逆向工程。

但是,模仿只能是超越的一个阶段,它是没法一直用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有个说法很流行: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

今天,中国面临的境况,我觉得可以按照上面的说法稍微改动一下,就能很准确地形容:

1.too big to ignore。中国的发展,已经让今天的霸主美国,感到了强烈的危机,再也不能忽视中国。

2.too big to hide。中国太大,已经无法“韬光养晦”。即便我们想藏起锋芒,但中国的光芒依然耀眼。

这一点,做个对比,才能更有感触。

今天,美国对中国恨不得防备到骨子里。实际上,在1980年代,中美有一段长达10年的“蜜月期”。

那时的中美关系,有多好?根据曾经从事对美国事务25年的外交官廉正保回忆:

当时,美国给予中国相当于北约盟国的待遇。

邓公曾经说,“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

“蜜月期”里,作为科技领先的一方,美国给予了中国很大的帮助。

其中,最为典型的可能要数中国正负电子对撞机。

当时,中美签署了高能物理合作协议,可当时中国高能物理的基础还很弱。

今天,中国一些留学生连美国签证都拿不到。但那时,美国可以说,给了中国超出寻常的帮助。

缺高能物理人才?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顶级科研机构,接纳了几百名中国科技人员,直接去学习,设计中国对撞机。

缺元器件?对撞机很多元器件中国当时根本没有能力生产,美国几乎是开辟“绿色通道”,把中国急需的元器件出口到中国。

缺经验?像R.米勒、R.孔茨、雅各比等顶级专家直接到中国来讲授技术,一起解决问题。

在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也被看作是中国在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可今日,已不比往昔。

这种转变最直接的表现,要数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次外交政策讲话。在讲话里,他明确说,中国是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

除了苏联解体带来的地缘政治格局转变,其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中国已经壮大起来。

1978年中国GDP只有区区1495亿美元,连荷兰、西班牙这样的中小型发达国家都比不上,现在14.72万亿,稳居世界第2,在全球的占比从1.73%,上升到17.38%。

197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现在很多人恐怕都没法想象,只有1.67亿美元。

所以,到1980年代,沙特向中国买导弹,报价1枚1亿美元,惊呆了中国,因为我们的心理价只有1亿人民币。

现在,中国外汇储备已经高达3.2万亿美元,是第二名日本的2.7倍。

中国外汇储备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飙升,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在转变。

最明显的就是,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发动的科技战争。

实际上,中国早就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说,1980年代,中国发展的关键词是“改革开放”。但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这个关键词中,又增加了一个:创新。

1999年,中国以最高规格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最高领导层全部出席会议。

当然,在硬币的另一面: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中国也有更多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上。

1999年,中国科研投入是1460亿,到2020年已经高达2.44万亿,投入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2。

就拿“中国天眼”来说,项目总投资概算6.67亿元。如果没有雄厚的国库支撑,是万万办不到的。“中国天眼”也让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领先世界20年。

中国天眼

通过学习,甚至是模仿,最终厚积而薄发,这是中国发展的逻辑。

同样,也是中国很多优秀企业的发展逻辑。

就像文章开头说到的,阿里推出自研云芯片倚天710,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阿里的确是做电子商务起家,并且很快取得巨大成功。阿里巴巴早已是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但在商业发展的同时,阿里早早就开始在科技领域布局。因为阿里深知,不能够实现技术突破,商业也会遇到瓶颈。

2008年的一天,阿里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作出了去IOE(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EMC存储设备)的决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如果再不把这个系统迭代到自主的开源系统上,阿里的算力很难支撑自身业务的长期发展,说不定以后所有的收入增长,都只能用来买硬件设备。

更重要的是,阿里借此开启云计算,不只是为了服务自身的业务,而是要把“计算”变成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共品。

2009年,阿里巴巴自主的“飞天”云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阿里云计算业务的正式起步。4年后,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型机下线,去IOE的任务最终完成。

现在,阿里云已经成为仅次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的全球第三大公有云,把全世界数百万台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在200多个国家拥有230多万客户。

阿里在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排名第3

实际上,阿里在科技创新上投入还在不断“加码”。

2017年10月,阿里成立达摩院。阿里把它定义为一所探索科技未知的研究院,它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开展基础科学、创新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

也因为达摩院的志向,一批顶级科技人才纷纷加入,包括10位IEEE Fellow、20多位知名大学教授、占达摩院编制半数以上的知名高校博士。

近几年,阿里每年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都超过1000亿元,涉及的领域不仅有自己最擅长的阿里云,还有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驾驶、芯片设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

即便是去年开始疫情肆虐,外部世界环境变幻,但阿里仍然坚持“未来三年,阿里云再投2000亿,用来搞新技术、新基建”。

这2000亿要投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

阿里的芯片公司平头哥是2018年才成立的,短短三年时间,平头哥从专用芯片研发,进化到难度最高结构最复杂的通用芯片领域,发布倚天710,显示了很强的技术实力。但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这也不只是平头哥的成功,也印证了阿里深耕科技创新十余载的战略定力。

而实际上,不论是中国还是中国企业发展,还有另外一张王牌:庞大的市场。

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

根据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中国消费2030展望》就指出,2030年中国的私人消费规模将翻一番有余,到13万亿美元。

这将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市场。

而且,到2020年年底,中国就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2大进口市场,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这样庞大的市场,给了中国企业更加丰富的场景和试错空间。就比如,中国AI等数字技术为什么能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基础条件,中国庞大的市场,能让企业去反复测试、改进自己的技术和服务。就像自动驾驶,很关键的就是要有源源不断、各种场景的行驶数据帮助系统不断优化,自我学习。

而技术创新,能够创造需求。其实这不难理解,就好像马上来临的寒冬,地暖在南方很多家庭越来越普及。

这是一条完美的闭环:庞大市场需求驱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变革→致力技术创新→驱动更加庞大的市场需求。

还是以倚天710为例,它是一个用于云计算场景的芯片。阿里云当下的业务体量和数据规模,其实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庞大的中国市场。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基础,阿里作为云计算厂商进军芯片就非常顺理成章。倚天710,专门针对云计算的场景做了设计,兼顾计算能力和能耗。这正表明,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价值。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无数生发于中国领军企业的创新力量迸发,必将推动中国浩荡向前。


正解局,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正解局是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200万人次。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ID:zhengjieclub)关注。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