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太阳鱼现身四川,钓友不重视还想用锅铲解决,罗非的故事又忘了?

小黑的渔途

2021-06-23 20:51

28289 0 1

近期长江水域是捷报频传,鱼体重量大幅增重、种鱼数量也有明显上涨。就我国国内的水域而言,所面临的不仅仅是鱼类资源的衰退,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逐年的严重。近日就有四川钓友在水库里弄到不少稀奇古怪的鱼,最后发现这些鱼是臭名昭著的太阳鱼。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家都在讨论这些鱼是哪来的,但结论可就简单直接多了:那就是四川水域正在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

太阳鱼现身四川,钓友不重视还想用锅铲解决,罗非的故事又忘了?

太阳鱼原产于北美,是一种典型的温水性小体型鱼类,亚种众多鱼体重量大部分分布在几十克到100克之间,少部分亚种能长到2千克。虽然各个亚种长相有所区别,不过这种鱼有两个特征非常明显,一个是鱼体颜色绚丽多彩,另一个是鳃盖有耳朵状的花纹,这让它在其它鱼类中极具识别性。太阳鱼和其它一些外来入侵物种一样,在繁殖力和适应力上都比本土物种更有竞争力。这么说大家可能没啥概念,举个例子,以繁殖力强大著称的鲤鱼从出生到成熟需要三年,太阳鱼只需要一年左右,而且幼鱼的成活率也要比前者高出数倍。另外这些鱼在增殖期间,还会蚕食其它鱼类的鱼卵并通过抢夺资源的方式挤压其生存空间,最后达到在水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目的。从这里就能看出如果让这种鱼扎下根,没几年这片水域就会被搞得天翻地覆。

太阳鱼现身四川,钓友不重视还想用锅铲解决,罗非的故事又忘了?

按道理来说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要保持高度的警戒,可讽刺的是一些钓友和所谓的科学自媒体作者不但不重视还戏言:太阳鱼最大的弱点就是鱼肉鲜嫩,即使它们在水域蔓延开来,我们也可以用锅铲轻松解决。面对这种论点,笔者作为渔民的后代觉得有义务给大家讲一下罗非鱼的故事。

太阳鱼现身四川,钓友不重视还想用锅铲解决,罗非的故事又忘了?

罗非鱼引发的危机

现在大家一说起罗非鱼动不动就把外来入侵者、不速之客的帽子往人家身上扣,但实际上这种鱼还真不是啥入侵者,而是我们请进来的。由于罗非鱼肉质鲜美、易于养殖,所以出于商业目的就有人将它从非洲引进到国内养殖,至于导致的种种恶果那是后话了。
罗非鱼冲击本土生态系统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当初引进的时候,没考虑到它会泛滥的风险吗?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不是没想到,而是当初和现在的太阳鱼事件一样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鱼肉质好,鱼肉产出效率高,那即使它跑到自然水域里,那大家靠锅铲、筷子解决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平时那还要花钱买呢。而问题就出在这种天真的想法上,刚开始引进罗非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为主的几个亚种,特点就是体形大,繁殖可控可后来这些亚种之间互相杂交、亚种和本地鱼种杂交所诞生的变种,在繁殖力和侵略性上都有了明显的加强。更可怕的是在天然水域里这些罗非鱼根本没有天敌,所以在短短的时间里这些入侵者攻城略地,逐步在水域占据主导地位,把原有的生态系统都给整崩了。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本土的鲫鱼,生存空间受到压迫后数量大减。
为什么不抓起来吃了?笔者只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变种的罗非鱼虽然相比于之前的亚种在很多方面,诸如适应力有明显的优势,可体形和鱼肉产出率反而是出现了衰退,大部分的个体重量停留在几十到一百克,这样一来就使得捕捞作业和加工会出现巨大成本而失去了经济性。想象一下吧,当采捕野生罗非以及处理罗非所耗费的成本远远高于去市场购买时,那还会有人会去河边抓吗?现实就是如此,当初用锅铲解决彻底沦为一句空谈。

太阳鱼现身四川,钓友不重视还想用锅铲解决,罗非的故事又忘了?

罗非让鱼类养殖户蒙受损失
罗非不仅在自然水域肆虐横行,对鱼类养殖户来说也非常头疼。笔者清楚地记得有一年老爸因饲料投喂量大涨非常高兴,通常这意味着池塘里鲫鱼、虾存量喜人。可到了年底清塘一看就傻了眼,整个鱼塘莫名其妙多出来近八千斤小罗非,而罪魁祸首就是进水口的隔网出现了一个小洞。这些罗非的个体都很小只能处理掉,而它们耗费的饲料成本就有一万多块钱,如果算上因罗非存在导致的鱼、虾个体变小,那这代价就更高了。直到现在,水边的养殖户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对罗非的侵扰。

太阳鱼现身四川,钓友不重视还想用锅铲解决,罗非的故事又忘了?

生态链的构成极其复杂,当中多出一环或者缺少一环所引发的事态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所以应对外来物种的入侵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戒备,过于乐观的态度只能招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