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17岁与邓丽君齐名,34岁带二胎读博,52岁患癌,60岁送3个儿子进斯坦福

微刊

2021-05-15 21:42

25171 0 0

说起陈美龄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有点陌生了。

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可是妥妥的流量花,风靡一时。

14岁出道,17岁当红,在国内,与邓丽君齐名,在日本,与山口百惠齐名;

可在最红的时候,她却两度放下事业转身求学,并在39岁“高龄”之际,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

在因为一边带孩子一边坚持工作被日本媒体口诛笔伐时,她选择为女性代言,引起了著名的“美龄论争”;

后来,她又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培养成才,送进了斯坦福大学,引起轰动。

除了歌手的身份,她还是作家、教育家,她还热心公益,是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

拥有如此开挂的人生,陈美龄注定是个不一般的女子。

然而当我们走进她的人生故事,才会发现:

这并不是一个富家子女大杀四方的励志故事,而是一个出身平凡、并不自信的女孩儿如何一步步熬过自卑、偏见与攻击,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温暖故事。

1955年8月,陈美龄出生于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

家里有6个孩子,陈美龄排行最小。

然而陈小妹却从没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反而是从小就很自卑。

因为姐姐们都很优秀,旁人中把她跟姐姐们比较,说她没用,没姐姐们漂亮,没姐姐们会读书。

这种自卑的心理,在她13岁时被一件小事所改变。

她和教会的朋友一起去贫民窟做公益活动,教孩子们写字、读书,可孩子们不认真听。

于是她换了种方式开始给孩子们唱英文字母歌:ABCDEFG……

结果孩子们一个劲儿地拍手,直说:老师教我们唱歌吧!

这是陈美龄忽然意识到:

“原来唱歌是很有力量的,自己可以通过唱歌帮助别人,而这种感觉是那么美好。”

直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那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

而正是这一次小小的善意,改变了她的人生。

从那以后,陈美龄爱上了做义工活动,并且很喜欢用唱歌的方式来募捐。

在她14岁时,有唱片公司的人看到了这个有着甜美歌喉的善良女孩,邀请她去录了一曲英文歌Circle Games。

就是这样偶然录制的一首歌,却登顶了香港所有的流行音乐榜冠军,还突破了当时的全港单曲销量纪录。

陈美龄从一个普通女学生,一夜之间变成了爆红的明星。

接近着,陈美龄又出演了《年轻人》、《反叛》等电影,扮演年轻活泼的女孩子,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也走红。

1972年,17岁的陈美龄接受了日本著名歌手、作曲家平尾昌晃的邀请,来到了日本发展。

因为气质纯真、歌声清澈,还有初学日语时的可爱模样,陈美龄在日本成为了风靡一时的超人气少女偶像。

在日本的第一首歌《虞美人之花》,便迷上很多日本青少年。

第二年的一首《草原的光辉》,更是获得了日本唱片奖新人奖。

媒体说她拥有「红宝石的笑容」,粉丝们捧她为「香港来的天使」。

“陈美龄长了两只虎牙,是属于可爱型美少女的。她在日本用的英文艺名Agnes,日本人将她当成是天使。”

陈美龄当年在日本有多红呢?现在的年轻人已经难以想象。

从1973年到1975年,她连续3年作为外国歌手出席日本最盛大的歌会——红白歌会;

当时的日本偶像杂志上,经常是她和山口百惠、邓丽君等轮流上封面。

左:邓丽君和陈美龄合影,右:陈美龄和山口百惠合影

她所到之处,更是万人空巷。

偶尔上街被发现,所有人都围着她,根本走不了。

她的住处,周围都有想要偶遇她的粉丝,粉丝甚至疯狂到晚上就睡在大街上。

有时候坐在车子里,后面就有一群摩托车在追车,太疯狂了。

就连她的名字,都成为了商机,“美龄”牌三轮车、“美龄”牌吉他随处可见……

14岁踏上歌唱之路,17岁成为新一代少女偶像,红遍东南亚。

然而,陈美龄却并没有感到快乐。

因为,实在是太忙了。

她在明星梦工厂中高速旋转着,每天都要辗转几个电视台唱歌、录音,还要去拍照、拍广告。

平均每天只能睡四小时,时刻绷着弦,争分夺秒。

而且身在异乡,周围连一个能够谈心的朋友的找不到,就连说广东话,也只有在打电话回家时,才有机会讲。

这一切都让她特别压抑:

“我的时间是别人的财产,我的青春是别人的生意。”

少年成名的她,虽然名利双收,但是脑袋是空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睡觉。

直到有一次,爸爸来到日本看望她。

爸爸发现她每天忙忙碌碌,却更像是提线木偶,什么事情都有人为她打理,什么事情都要照着经纪人说的做。

爸爸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直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对陈美龄说:

“名利如流水,只有装进脑袋的知识才会伴随她一生。”

爸爸建议她停下来,回到学校去读书。

1976年,年仅21岁的陈美龄在合约到期后,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宣布暂时告别娱乐圈。

隐退记者会第二天,陈家客厅就坐满了日本公司的紧急特派员。

然而,陈美龄把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丝毫不为所动。

她放下了一切的事业,转身去了加拿大念书,并选了儿童心理学,这颗种子开始发芽。

陈美龄当时也没想过,未来她会在儿童教育领域有如此深的渊源。

初到加拿大,陈美龄终于能做自己了。

“什么都能做,一个人逛街,这在日本根本不可能,可以不化妆,可以胖,平时穿什么都行,不用每天都洗头发。”

从大红大紫的明星到无人认识的普通人,陈美龄不仅没有丝毫失落,反而异常欢快。

“我没有那种‘拥有’的心态,从来不觉得有了成就之后,就要抓住不放。”

几年大学时光,弥补了陈美龄的遗憾,增长阅历的同时,也沉淀自己的内心。

然而命运是弄人的,在陈美龄读大学期间,父亲因意外去世了。

为了安慰母亲的伤痛,陈美龄顺从了妈妈的意愿,在毕业后重新复出。

这一次,她将市场开拓到了香港,录制粤语歌曲,拍电影。

1983年,她还和张国荣一起获得了香港金唱片奖。

1985年,她更是来到北京,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了一场慈善演唱会,吸引5万4千听众。

这也让她成为了第一位归国演唱的华人歌手。

在那次北京演唱会后不久,陈美龄与经纪人金子力的多年风雨同舟升华到了爱情,并走入了跨国婚姻殿堂。

婚姻和事业都来到了新的阶段,然而没想到的是,还有一场风波正等着她。

1988年12月,日本各大媒体和杂志都在大篇幅争议一个问题

“陈美龄该不该带着孩子去电视台上班?”

那时,陈美龄有了第一个孩子,为了要给孩子喂奶,陈美龄背着儿子,领着保姆一起去上班。

这引发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说:

陈美龄太贪心了,又要工作,又要结婚,又要小孩,这怎么可能?

兼顾事业和家庭,这在现在看来是女性很正常的一个举措。

可在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气极其保守,绝大多数女性结婚后都得回归家庭,结婚后还出来工作的女性,是极其少见的。

他们完全不能理解陈美龄的这种做法,在他们看来这破坏了日本的传统。

陈美龄也很生气:

“为什么女人不可以在兼顾家庭的同时,拥有自己的事业呢?”

她没有服输,而是继续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事。

这件事引发了长达两年多的激烈争论,还衍生出了一场关于日本女权的论争之一——“美龄争论”。

“美龄争论”成了那一年日本的热门词汇,还被许多国际新闻报道,登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

有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上陈美龄,对她说:

“你应该来跟我进修性别学、经济学和教育学,这样你会明白为什么论争会发生,和如何改善妇女的情况。”

想要解惑的陈美龄,当天就写了申请文章,并开始准备GRE考试。

1989年春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学习,陈美龄真的收到了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可恰巧在那个时候,她发现自己又怀上二胎了。

本来一边上学一边带孩子已经不容易,要是再带一个二胎,就更是难上加难。

正在她准备要放弃读博的时候,是教授鼓励了她:

“很多女人都是用这个借口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你是否希望将来对你的孩子说,为了你,妈妈放弃了去读博士学位?”

就这样,34岁的陈美龄挺着大肚子,还带着两岁多的老大,去斯坦福大学报道了。

那段时间,无疑是人生中最辛苦的。

大儿子白天可以送去托儿所,襁褓中的二儿子只能在上课时由好友带到教室外,宝宝饿了她就溜出来喂奶。

到了晚上,陈美龄只有先把2个孩子哄睡着了,才能开始做自己的功课。

老二两岁的一天晚上,陈美龄看孩子们都睡好了,就去另外一个房间写论文,到了半夜,老二拿着被子来到她的房间,在她的脚下面抱着她的腿睡觉。

过了一会儿老大也来了,也抱着她的另外一只脚在睡觉。

然后她老公也来了,他问陈美龄:“你要命还是要博士学位?”

陈美龄当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但她还是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妈妈,才能让支持我的人看到我是可以的。

1994年,陈美龄完成毕业论文,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顺利毕业。

2015年,陈美龄的三儿子也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了,这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很多人认为,这肯定是因为他们家庭条件好,能让孩子读最好的贵族学校。

但其实,她的三个孩子上的都只是普通学校。

真正让孩子受益的,是陈美龄与丈夫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

说到教育问题,陈美龄始终认为,培养孩子的自我肯定力是首要的。

自我肯定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

只有正面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接纳自己,鼓励自己向前,才不会歧视他人,也不会感到自卑。如此方能拥有宽阔的心胸,善待一切。

如何培养自我肯定力?陈美龄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和他人作比较”。

她从来不将孩子与别人做比较。

这么多年来,她从来没有说过“快向哥哥学习、别人家的孩子XX多棒”这样的话。

她总是跟孩子说:你永远是最好的,有问题就问。

陈美龄也非常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最宝贵的礼物,善用它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

下雨的时候,她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公园,找蜗牛,看雨滴,观察蓝天白云.......

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还会可爱地问:

“妈妈世界上哪里下雨最多,哪里下雨最少?”

不管问题是多么的幼稚,陈美龄都会耐心的回答。

高质量的陪伴,是陈美龄培养孩子的基础。

不管工作到多晚,第二天早上,陈美龄都会和丈夫早早起床,准备好孩子们的早餐和盒饭,然后送他们出门。

有时候因为工作缘故不能与孩子们一起吃晚饭,她都会和孩子们先沟通好,妈妈为什么回不来,并承诺好做出什么补偿。

家庭对孩子来说,是心灵的避风港。

所以陈美龄非常准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家人彼此信赖。

有些原则问题,陈美龄却丝毫不妥协。

大儿子小学时成绩不好,有一次他又考砸了,回家却谎称考试成绩没出来。

陈美龄心想,这个问题太严重了,诚信是绝对不能碰的一条底线。

于是,她和儿子一直聊,谈累了,吃点东西,两人又哭又抱,足足8小时。

原则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

从此以后,大儿子再也不对她隐瞒任何事情。

记者问过陈美龄一个问题:“你这一生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她回答说:“我最骄傲的事情是有三个优秀的儿子。”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定的命运。”

大人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其实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孩子。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罢了。

不知不觉间,陈美龄已经度过了一甲子的岁月,可时光在她爱笑的脸上仿佛毫无痕迹。

眼神之中闪烁的光彩年轻如少妇,那是玻尿酸打不出来的光泽。

其实,她的故事还有很多可以写,比如她眼中不快乐的邓丽君,比如她两次抗癌的血泪史……

但一个人的一生,又岂止是一篇文章能概括的呢。

现在的她,本来都到了养老的年纪却依然行程满满,忙碌而愉悦。

写稿、录音、和出版社联络,和公司开电话会议,全世界各地举办读者交流和新书发布会……

截止目前,她已经出版了84本书;常年在日本报刊上连载,每月五篇,雷打不动。

此外,她还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在公益活动中。

从1996年开始,她便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

几十年来,她去过尼日利亚看望饥荒中的小孩,去过衣索比亚进行采访活动,去过贵州教山区孩子唱歌……

“爱、和平、自由”,是陈美龄信奉终身并为之践行一生的人生意义。

恰如她自己所说:

“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爱的种子,但是爱的种子只播撒在自己的心田是不会开花的,必须播种在别人的心里。

同时,如果自己的心里没有别人播撒的爱的种子,爱也不会在自己的心里开花。”

她的故事还在继续,也在继续给我们每个关注她的人以启示。

她总是面带微笑,微卷的长发,没有风霜,有的只是不变的纯净和优雅。

当被问起如何保持她的良好心态,她笑得更灿烂:

“觉得自己很幸运,对命运常怀感恩之心,自然会快乐起来。”

从明星到教育专家,从偶像到慈善大使,陈美龄的一生过得很丰富,很从容。

她的传奇经历,很大部分来自于舍得放下的胸襟与重新出发的勇气。

放下名利、放下争议、放下恐惧、放下标准、放下姿态,一次次地把自己淬炼成知识能量体。

正如她在自己的书里说到:

“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是还没有得到;已经有人做的事,应该能做得更好。

只要有心,一定有路;人,永远有成长的空间。”

她曾说,自己很喜欢坐火车,看窗外慢慢过去的风景,听火车“呜——呜——”的声音。

火车向前开,慢慢地,不匆忙,正如陈美龄的人生——

不疾不徐,优雅前行。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