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浅论“市场暴政”

俗士

2021-06-23 19:29

19767 0 0


文/俗士



        市场经济最黑暗的一面就是大量的并且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它使得美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的可持续性都受到了挑战:富人变得越富,而其他人却面临着与美国梦不相称的困苦。——约瑟夫·斯蒂格利兹《不平等的代价》

        “市场暴政(tyranny of the marketplace) ”这个概念不是我杜撰的,是在前几天用手机观看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无依之地》看到的,见下面影片截图。
picvision


       由于在影片中没有更多相关信息,所以,我想以自己的理解论述一下这个概念。

      先看一下,什么是暴政?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读音:bào zhèng 基本解释 [tyranny;despotic rule]残虐的政治,指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措施 详细解释 指统治者推行的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的措施。

       再看一下,什么是市场?

       百度百科的解释:市场是各方参与交换的多种系统,机构,程序,法律强化和基础设施之一。尽管各方可以通过易货交换货物和服务,但大多数市场依赖卖方提供货物或服务(包括劳力)来换取买方的钱。可以说,市场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的过程。

        那么,一个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场所怎么能剥削、压迫人民的呢?我想,市场暴政的市场是指市场经济——一种通过市场分配资源的经济形式,与计划经济相对。上世纪四十年代,随着二战结束,世界分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苏联阵营实行计划经济,而美国阵营实行市场经济。

       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几十年里,由于市场经济灵活而有活力,不仅创造了大量财富为冷战提高了物质和科技保障,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相反,计划经济制度显露出僵化、缺乏活力的毛病,让苏联不堪重负,最终难以支撑下去,人民也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之中……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苏联阵营国家纷纷抛弃计划经济转而改为市场经济。于是,市场经济开始全面主宰人类世界,大有成为人类终极经济制度之势,直到2008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世人才发现市场经济并不完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惊呼“‘整个理论大厦’都已‘坍塌’”——更不能任其野蛮发展。市场经济野蛮发展的原因就如评论家刘松萝所说,苏联解体让资本主义失去了天敌。最终,自由(市场经济也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走向它的反面变成一种暴政……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是需求决定供给,因而要让经济不断增长就要不停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于是经济学家们就鼓吹贪婪是好事——这与经济学在奠基时的理性经济人就是一个去道德化的假设,认为个人自私行为就是公共利益的逻辑一致。

        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逻辑是竞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因而在经济学家那里不平等可以形成竞争,有利于经济发展。于是,自私不讲道德加竞争的结果就是现在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和内卷化,如:住房、医疗、教育,这三座大山、996、拿命换钱、职场35岁现象、占道经营、超载运输……而人们只能屈服于市场暴政之下毫无反抗之力。

        就如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在《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中所说:“终极来说,这意味着社会的运转只不过是市场制的附属品而已,这就是何以市场对经济体制的控制会对社会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即视社会为市场的附属品,而将社会关系嵌含于经济体制中,而非将经济行为嵌含在社会关系里。经济因素对社会生存的极端重要性,排除了任何其他的结果。”

        既然,提到了卡尔·波兰尼和他的《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就顺便介绍一下相关的信息。以下内容摘自《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的出版说明:

       《巨变》一书最初于1944年出版,与几乎同时出版的另一部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将自律性市场奉为圭臬不同,波兰尼的这部经典著作的核心观点是:纯粹的自律性市场是一个乌托邦。与哈耶克相比,卡尔·波兰尼的思想长期被忽视。但是发生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源于自律性市场经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却表明,波兰尼关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嵌含”于社会之中,且无法从中“脱嵌”的思想的深刻性。正如弗雷德·布洛克在本书导论中引用某位知名经济史学者的话对《巨变》一书所下的论断,“有些著作历久弥坚”,波兰尼的影响与重要性在当前更加凸显出来。

       在《通往奴役之路》中(依稀记得是第二章开篇)哈耶克引用了一句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地狱的,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来说明计划经济是一个的乌托邦。我认为,荷尔德林这句诗同样也可以用来批判市场乌托邦。

        在我看来,如果任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垄断是必然结果,而且还不是最糟糕的结果——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贪得无厌的银行家们从他们制造的金融泡沫攫取了大笔财富,等泡沫破裂,为其贪婪和疯狂买单却是广大纳税人②。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或现象是:经济学家和其他市场经济的拥趸们,以小政府之名反对政府对穷人的救助,反对建立福利制度,说那是养懒汉,认为政府不应该介入财富分配。但当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挽救陷入财务危机的银行时,就觉得是天经地义之事,因为银行破产会造成社会恐慌。可以说,资本家不仅剥削、压迫人民还绑架人民向政府索要赎金。

        从这个方面讲市场经济就是一种资本家掠夺大众的经济形式,只不过披了一件自由的外衣。更可怕的是市场已然控制了社会,就如卡尔·波兰尼所说:“这就是何以市场对经济体制的控制会对社会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即视社会为市场的附属品”

        与一般意义上的暴政不同,市场暴政是通过激发人们的贪欲来控制、剥削、压迫人民的,所以大家可能感受不到暴政那种残酷,但市场暴政就类似于毒品对吸毒者,最终榨干人民的血汗和健康,当人民再无利用价值后就弃之如敝屐……就像电影《无依之地》中的那些无房可归,拿着微薄退休金,只能每天开着房车沿着公路漫无目的旅行的人——年轻时辛苦劳作,到老一无所有——一样……

        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人口红利其实是这样一种逻辑:要保持经济增长,就要保证社会上优质劳动力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就需要不断增加新生人口以保障优质劳动力的数量……如此循环。而另一个逻辑是要保持经济增长,就要有不断增长的消费,而要保持消费不断增长就需要不断增加人口……如此循环。然而,不断增加的人口,又会加剧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于是,资本家们又会用竞争、成功这类东西让人民在内卷化的社会中拼命挣扎……然后扔下一句:市场经济是自由的,你们的生活是自己的选择,要想过上好日子,可不就得拼命吗?市场经济不养懒人。




2021年5月12日







注:①《暴政_百度百科》读音:bào zhèng 基本解释 [tyranny;despotic rule]残虐的政治,指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措施 详细解释 指统治者推行的残酷地剥削、压迫人民的措施。 《礼记·儒行》:“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宋王安石《上时政疏》:“https://t7.sru.baidu.com/r/m3c9c4rDhu?f=wb&u=febcdc47ea359080 

    ②罗伯特·鲁宾是美国的前财政部部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十年里,他一共从银行那里获取了超过1.2亿美元的报酬,而在危机爆发时,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把银行救了回来,罗伯特本人却不用掏一分钱。  很明显,在罗伯特·鲁宾身上,权力与责任、收益与风险都不对称,他把风险全都转移给了纳税人。比如,……是这些人替罗伯特·鲁宾承担了本应由他承担的风险和损失。最糟糕的还不止于此,公众由此对自由市场失去了信心。这一事例被称为罗伯特·鲁宾勾当。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