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物我真道》之“概念”第一,而非“概念史”第一...

静虚散人

2021-04-15 08:17

27929 2 0

《物我真道》之“概念”第一,而非“概念史”第一...


明晰概念、划定论域、设定标准,是人类研讨问题的必要条件前设...


这里,明晰概念是为第一要务...因此,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学习一门新接触到的学科时,第一步绝不能是其“中外学科史”,而应该是其学科的一些关键概念在当下的有效定义…即,通过关键概念的学习,顺便建构学习者相关问题的理论框架基础...


概念定义,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确定性的论域,即,“当下的人”只需定义“当下的概念”并以此为主要标准即可...这里,插入一下“时空观”的问题...


过去现在未来:直线前后VS集合内外。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非是“直线前后关系”,而是一种“集合内外关系”,图形表达就是太极--圈中一点。过去就是圈中之点;现在就是圈内全部;未来就是圈外未知...


也就是说,“过去”不过就是“现在”的一部分,有存在必要的“过去”,已经蕴含于“当下”之中了,没存在于“当下”之中的,也没必要为了什么传统性而刻意去学习继承...


概念定义亦如此理,某一个字词符号的概念内涵外延、能指所指意指,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且明晰的是当下的概念定义(主流定义),而非是此概念不同的历史流变过程...概念的首要属性就是划定论域后的“精细分割、精确分类、有效描述”...


尽管我们定义事物是依据其主体主导属性且容忍一定程度的偏差,但是,在“字词符号的概念演变史”中,较大的“差异对立甚而是矛盾”可以说是一种逻辑必然,而这,必然导向其学习者的概念混淆,因为它违背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但凡是“概念史”背书背的滚瓜乱坠的,在本质上,都是个“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 的客观结果而已...尽管“知道”并不完全等于是“认同”,但,至少会大概率的导向思维能力的“无所适从 能效降低”...而这一点,对初学者的影响更加恶劣...


-----------------


而且前述问题,在外文翻译著作中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同一个汉字的字词符号,在不同“概念史”中的定义差异更是巨大,尤其是一些汉字的字词符号本身,在汉语体系中本就不是一个有效概念时,那,导向学习者的 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就更是逻辑必然而已...尤其是不同文本一起读的时候...


比如:法哲学政治学的外文翻译著作中,最被滥用的汉字的字词符号就是“道德”等概念...


西方“法哲学”与“政治学”的学术基础是以“客观利益”为主要指归(生命自由与财产等客观领域),在西方人那里,没有足够财产的人基本就没有政治权(参政议政权),甚而没有足够财产,就连“法定结婚生育权”都没有...而所谓西方主流的“功利主义”也应该是“物质文明足够发达基础之上的享乐幸福最大化”...而非是什么“公共善”的“道德概念”...


“公共利益”等“客观利益概念”之所以在中国被翻译成“公共善”的“道德概念”,则是“儒家重义轻利的情感伦理”的“刻意误导 混淆污染”而已...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外文翻译著作中都有体现,记住,人家外国人可没有“仁善道德”这类汉字的字词符号...


也就是说,你用一个自身本就混淆不清的汉字字词符号“道德”,去诠释人家“不同文本的概念内涵外延、能指所指意指”,那,你能概念清晰才真是见了鬼了...而概念不清晰,就必然导向“概念混淆 思维混乱”而已...


-----------------


结论就是,你若是不先有一个“关键概念在当下的有效定义”,那么,其结果必然是学的文本越多越糊涂,如此而已...


观念可以相对的个性化差异化,但概念,最好要有足够的标准化同一化...


另,中国的“传统定义法”,只是为了什么“继承传统”而“凸显字词符号演化史”,而非是为了“明晰概念之内涵 有效描述其外延”以“便于理解运用”,低效甚而是无效,贻害无穷...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songboyi
重视概念问题的确是解决很多难以问题的入口。
2021-04-15 08:53
0
1
静虚散人
o(* ̄︶ ̄*)o
2021-04-15 10:07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