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错换人生到偷换风波”:不予立案后,姚家父母到底该不该认命?

这个是认证

姬鹏

2021-04-14 18:48

30859 0 0

“错换人生案”的下半场“偷换风波”终于迎来“关键节点”,可对于“姚家父母”而言却是个“坏消息”,因为警方在初步介入调查后给出家属通知“不予立案”。在一定程度上,这虽然不算完全否定“偷换风波”的掀起,但想要把“错换人生”彻底厘清,“姚家父母”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要知道,在整个“错换人生”的追问过程中,媒体舆论多半是“先入为主”,基本上都是在“错换”和“偷换”之间“二选一”,而非是想真正搞清楚真相是啥?这导致在具体的审视过程中,带节奏就成为必然结局。

尤其关于“入院准生证缺失”,“假的出生证明”,“婴儿手环的意外脱落”,“姚策郭威是同一名医生接生”,“产妇患有乙肝,所生婴儿和普通婴儿应隔离”这些“非正常事项”释出后,朴素正义基本上都站到“姚家父母”这边。

以至于,“偷换风波”的掀起可谓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姚策去世”也让“姚郭两家父母”彻底放下顾虑,所以不久之后,“姚家父母”便再次在社交媒体上拉开排面造势。只可惜,千呼万唤,等来的却是“不予立案”的一纸通知。

截止目前,“姚家父母”并没有发声,“不予立案”的消息还是亲属释放出来的,基本的情况是“姚家父母”非常悲愤,心力交瘁,所以不能站出来亲自发声。这样的情况,有可理解的一面,也有不可理解的一面。

毕竟,面对那么多无法被解释的“非正常事项”时,突然传来“不予立案”的消息,作为“当事人”肯定是深受打击的。然而这种悲愤好像不只是“姚家父母”及周边亲友的感受,就连一直持有朴素正义的“局外人”也好像被重击到,整个事件算是进入更加不确定的道路之中。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真相就是真相,它可能是“错换”,也可能是“偷换”,从具体的呈现方式来看,就是最大限度的去复盘当年的来龙去脉。由此可见,我们预设的结果和情绪,本就是虚妄的构架,它易碎,也易伤人。

说到底,无论怎样,“姚郭两家父母”都会遍体鳞伤。只不过结局不同,各自的处境会有微妙变化。有不少人说,既然姚策已经去世,郭威的小家庭也算完满,莫不如就此打住,“姚郭两家”各自安好。只是“偷换风波”从掀起开始,就是无法收回的箭,所以只能硬深深的掰扯下去。

这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姚家父母”,还是“郭家父母”,应该都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恩怨历来都是混杂的,看似可以一刀两断的关系,却潜藏着拧不干的坚冰。不得不承认,人世总是纷杂的,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跟真相是什么关系并不必然。 

“姚郭两家父母”从“连接到决裂”不过一年时间,他(她)们“连接”时可谓是“奇遇”,但“决裂”时却载满揪心。无论是已经去世的姚策,还是依然摇摆在两家之间的郭威,都可能会有某种不可言说的悲凉存在。

对于他(她)们的悲凉,应该会伴随整个人生,甚至只要有人谈论起他(她)们的故事,都会莫名的加盖上悲凉的标签。28年的人生异途,两个家庭的命运交织,那只无形而又罪恶的手到底成就的是“错换”,还是成全的是“偷换”,确实不那么容易掰扯清楚。

因为但凡展开细说,背后所牵扯的家庭可谓又太多。所以,站在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上,貌似生者安好,睁眼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能最实惠。这样的说法当然也不是出自某个人的口,而是伴随着整个案子,与彻查真相的声音平行存在。

然而“姚家父母”到底该不该认命,这本是“私域”抉择,但是案子推进到现在,朴素正义的呼声里好像只能选择“不认命”才是正确的。要不然这事儿就显得“很烂尾”。从这个层面上看,真相是要搞清楚的,起码把“非正常事项”答疑清楚也行。

所以回到案子原初的问题上,还是不要站立场,尽可能的掰扯真相就行。这是个正义问题,更是个程序问题。至于舆论上各种无端的揣测,就算不会引火烧身,但对于“当事人们”来讲,依然会形成舆论涡流沉积,也就是被迫进入“身不由己”的境遇,这个方面从早前的舆论反噬就能看得出来。

当然作为“当事人们”也要搞清楚,既然亲人关系都有可能走向不可修补,那么“局外人”的“为你好”就很可能也并不真诚,所以要警惕被“正义绑架”,就算“不认命”,也要发自内心,而非被舆论裹挟,成为“提线木偶”。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姬鹏。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