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23
分享

吾性自足致良知,此生俯首拜阳明——读王阳明及阳明心学思想札记

这个是认证

晏弘

2021-03-04 23:56

92027 2 23

吾性自足致良知,此生俯首拜阳明

——读王阳明及阳明心学思想札记

晏弘

中国历史上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者,非王阳明莫属。孝悌仁爱,诚意心正,经世致用,忠君报国,沈潜慎独,文韬武略,兵法灵活,屡立奇功,忍辱负重,无怨无悔,讲学教化,造福四方。熔儒、释、道教于一炉,择其精华锤炼而自成一家之言,就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上尊孔孟、老庄、禅宗,以周敦颐、程伊川、谢上蔡、王震泽、张无垢、林艾轩、陆象山为先驱,与挚友湛若水相互切磋,经过自己三四十年知行合一独到的证悟而得大成。

一、出身显赫,少年慧识,志在四方

王阳明,小名王云,字守仁,明朝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10月31日出生于浙江余姚龙泉山麓的名门望族的王家,阳明是王羲之的后裔,其父王华状元及第,历任翰林院学士、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南京吏部尚书。

阳明五岁开始说话,举家移居会稽(今绍兴),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十一岁时,王华接父亲王天叙带阳明到京城居住。阳明与祖父路过镇江,吟诗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中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宾惊诧,考以金山寺中“蔽月山房”为题当面作诗,阳明想了想,随口吟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于天,还觉山小月更阔。”

思想之高远,推理之精深,不同凡响。据说阳明私塾读书时就喜欢静坐冥想,某日问起塾师:“怎样算第一等事?”塾师说:“惟有读书考中进士!”阳明兀自说道:“中进士恐怕未必算,第一等事或者读书学做圣贤罢。”实乃人小志高心气大。

阳明十三岁时,母亲去世,居丧尽礼三年后,游历长城居庸关一带,策马长驱,弓箭娴熟,浩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二、青年好学,格物致知,涉足理学、兵法,进士及第

十七岁,到江西迎亲,做江西布政使参议的外舅诸养和把女儿许配给阳明,新婚之夜,阳明闲步铁柱宫与一道士谈养生之道,静坐通宵,直到第二天清晨,家人寻找一番后领了回家。在江西住了一年半,携妻雇舟回家,途中拜谒上饶娄谅(字一斋,理学家),娄谅说:“圣人必可学而至”,心服不已,始慕理学。

十八岁回到余姚发愤读书,端坐省言,不再诙谐戏谑,他与家人说:“我从前放逸,如今知‘道’了。”读朱熹“格物致知”中的凡物都有理在,遂格门前竹子七日七夜,无果,大病一场。从此怀疑朱子学说。

二十二岁,会试下第后,说了一句名言:“世人多以落第为耻,我反以落第动心为耻!”遂多结识名士,对弈、作诗、饮酒、骑射、搏击,遍览兵家秘籍。

二十八岁进士及第,观政工部,与李梦阳、何景明等才子驰骋文坛,阳明奉钦差之名,往河间督造威宁伯王越坟墓,阳明教演八阵图、用什伍之法督工,纪律严明,竣工后,威宁伯府很是满意,以金帛酬谢,阳明不受,以威宁伯生前所佩宝剑相赠,阳明收下了,回京复命。

三十岁授刑部主事,奉旨到江淮一带审讯罪犯,事情办完,乘便到九华山登高作赋,叩求道人蔡蓬头指引学仙之术,道人笑话他虽然礼貌隆重,终忘不掉官相,阳明从后堂问到后亭,蔡蓬头只说“尚未”二字。后拜地藏洞一异人,异人道:“周濂溪、程伊川算得儒家两秀才,朱熹算得一讲师!”阳明会意辞别。

三、而立之年收徒讲学,直谏招致牢狱之灾,龙场悟道

三十一岁回京复命,苦读四书五经,京中旧游俱以才名相驰骋,学古诗文,阳明说:“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阳明以精神锻炼为第一要义,而视诗文等艺能为末枝,这与禅宗不立文字意趣相似。因肺炎痰疾告病归越,回乡养病期间,筑室阳明洞,一心学道家“导引”之术,静坐日久,竟有先知之明,遁世之心,却思“百善孝为先”,必须出山对长辈尽孝和为国效力。

三十四岁做了山东乡试考官,乡试完毕回京改授兵部主事,开始授徒讲学,学问拨开成仙学佛、吟诗作文归向理学一路。

三十五岁时,进谏得罪当权太监刘瑾,忤旨下狱,后又诏书贬谪到贵州龙场去做驿丞。龙场乃蛮荒瘴疠之地,阳明叹道:“这等境地,假使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身处患难于此,阳明一心想参透“格物致知”之说,有一天忽然悟道,他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发现“知行合一”之说,这年阳明三十八岁。龙场一住三年,刚来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仰慕阳明学说,修葺贵阳书院,率州县诸生,以事师之礼请聘阳明主持书院讲学,阳明的教学要点有四:第一在立志,志圣则圣,志贤则贤;第二,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第三,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过而能改;第四,对朋友忠告善道,对师亦可谏之,直不至于犯,婉不至于隐。这些讲学精神及主张,已是阳明心学思想的雏形。这期间,阳明还写下了散文名篇《瘗旅文》。

三十九岁,阳明升授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刘瑾谋反被治罪后,阳明应诏入京觐见,升授南京刑部主事,接着改调吏部主事,紧接着做了会试同考官,复又升做考功郎中,数月后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办公余暇治学问,与人论朱熹“道问学”与陆九渊“尊德性”之异同,阳明与湛若水、黄绾订终身之盟,切磋琢磨,开讲圣贤之学。

四、不惑之年,平南赣民乱,平宁王宸濠叛乱,反被诬陷私通

四十二岁,奏请省亲回越,与既是妹婿也是弟子的徐爱游天台山、雁荡山,心与天地、山水、万物融为一体。这年十月,阳明到安徽滁州督理马政,与门人游琅琊山,从游甚众,七月,升授鸿胪寺卿,论学“存天理、去人欲”。

四十五岁,巡抚南赣,恩威并施,平定为患赣州、汀州、漳州一带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法以举报,十家连坐,编十家牌法,擅长练兵、布兵、调兵。盗贼稍平,为改赣州鄙野之民风,阳明兴学教育,刻《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表彰陆九渊后代,修复濂溪书院,学风大好。

四十八岁,阳明升授都察院右都御史,鄱阳湖中效仿赤壁之战,调兵遣将,仅用35天时间就以“以疑治疑”的巧计平定洪都宁王朱宸濠密谋七年之久的叛乱,事成后却被朝廷中抢功未成的许泰之流所嫉恨,诬奏阳明私通宁王,阳明渡江东下芜湖,逗留半月,赤胆忠心,枉遭四面谗言,进退维谷,便入九华山晏坐岩,终日晏坐,心学思想趋于炉火纯青,学问归结为三个字:致良知。

五、圆成心学体系,家居讲学,平乱广西,病重归途中去世

阳明五十岁时,正德驾崩,嘉靖继位,召阳明到京内用,诏封新建伯,兼两京兵部尚书。阳明两次上疏辞去封爵,均不允。父亲去世,阳明一哭顿绝,举哀居丧,不忘捡出要紧处嘱咐弟子们自求追问理学,“学必操事而后实”。

阳明从五十一岁到五十六岁,家居讲学五年,会学场所有二,一处是稽山学院,另一处是龙泉寺的天中阁,这五年是阳明讲学鼎盛时代,“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良朋四集,道义日新,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看得出阳明精神上愉悦得很。此时阳明痰疾复发,偏偏朝廷特荐阳明总督两广军务,因广西思恩、田州土瑶和苗民动乱,官府讨伐日久无功,阳明无法推辞,接着奉旨兼理巡抚两广。出发前,特地给弟子们留下自己总结的四句心学宗旨: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治理广西之乱尤其是断藤峡盗贼,先探清根源,拟定进兵行剿之策,成竹于胸,发展民兵,先知后行,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时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被阳明围困的官军打败,至此,断藤峡叛乱全部平定,而这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抚剿同时,想方设法招纳贤才在当地办学兴教,民风向善。

阳明治理广西期间,选官任用,遣将镇守,累得筋疲力尽。五十七岁旧疾复发,上疏乞归养病。归途经增城,设祭题诗于六世祖王纲(任职朱元璋时期的兵部郎中、广东参议)祀庙以及老友湛若水的旧居,但上咳下痢,软弱无力,病情危在旦夕,只好就此一别,尽快回到老家。过梅岭,船行至江西大余青龙铺,清早,阳明睁开双眼对门人周积说:“我去了!”周积泪流满面,问先生可有遗命,阳明安然一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瞑目而逝,这一天永远被历史铭记: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即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

六、阳明心学的成就,得在阅历和悟性,得在知己鼓励

阳明一生坎坷,屡遭磨难,当权者排挤他,宦官迫害他,皇帝猜忌他,以致于廷杖、流放、诬陷谋反,而每当朝廷危难之际,他又被拽出来治叛平乱。阳明对功名早就看淡,上书告老还乡,他的理想是讲学教化,致良知,使得世道向善。他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吾性自足,心外无物”,强调主观意志、自立精神和独立意识。

阳明一生的知己是黄绾、湛若水、席书。黄绾为捍卫“阳明心学”,经常与人辩论不休,阳明说:“吾党之良,莫有及者。”时值阳明率军平息广西思田少数民族叛乱,殁于归途,遭桂萼诬陷,黄绾两次上疏辨冤,“今萼毁师,臣不敢阿友以背师。”阳明殁后,黄绾上疏表奏阳明四大功无人能及,阳明心学三大要旨皆本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论,黄绾还收留阳明遗孤正亿并抚养成人,且嫁女于正亿为妻,年老辞官归家,在石龙书院传播阳明心学,著书立说。

湛若水也是一代大儒,字甘泉,创立了理学甘泉学派,甘泉是陈献章的弟子,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创立了理学岭南学派,湛若水的“甘泉学派”心学特点是“合一论”:观天地间只是一气,只是一理,动静一心也。“人之一呼一吸,天地之气也。气在天地,吸之则集,此天地之气通我也。呼之则开,此我之气通天地也。是故知天地人为一体。”又曰:“与其习静以养动,不若慎动以养静。慎动以养静,不若动静两忘、时动时静,察见天理而存养之也。”以上之说无一不与阳明之说契合,阳明说:“吾初从事此学,殆不至放倒。自得交甘泉后,吾志愈坚,毅然不可止。”湛若水主张“随处体认天理”,而阳明主张“致良知”。湛若水与阳明有二十多年的深厚情谊,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湛若水说:“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也,故以吾之说为外”。学说中的求同存异是人格的高尚,也是一种包容的美德。

说到席书,阳明贬谪贵州龙场任驿丞时,席书是贵州提学副使,他很赏识阳明,

选取州县子弟,请阳明加以教育,从此偏僻之地渐懂学问的益处。席书病逝时,阳明写下《祭元山席尚书文》:“又忆往年与公论学于贵州,受公之知实深……闻公之讣,不能奔哭;千里设位,一恸割心。自今以往,进吾不能有益于君国,退将益修吾学,期终不负知己之报而已矣。”知己已逝,哀恸无比。

七、阳明心学的重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阳明心学思想体系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重点是在心地上做功夫,此心为道心,此理是穷尽万事万物的天理,心为本体,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才是方法论,致良知是目标、是目的,明白事理将道心传播开去。既要明明德,又要亲民,讲到立志,讲到诚意,讲到正心,讲到事上磨,讲到天地万物一体、身心合一,真正贯穿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他指着山谷的花对朋友解释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与行无先无后,不能分割,知行合一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良知是一种本能的觉知。《孟子》曰:“不学而能叫良能,不虑而知是良知。”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的,就是良知。见了财,谁不起意?见到食物,谁不想吃?见到美色,谁不想多看一眼?阳明说,这都是天理,如果超过了度,就是私欲,如吃饭是天理,日日想吃美味佳肴则是私欲。那么就要去私欲,存天理。

致良知分两个阶段:一、“存天理,去私欲”,让良知呈现出来、传播开去;二、在事上磨,“将良知用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得其理,就是明良知。打个比方就像擦镜子,先擦去灰尘,再用来照物,有照得不明的地方,再接着擦镜子,擦完再照,如此反复,最终就是心无挂碍,此心光明。

八、《传习录》横空出世,照耀山河

阳明以心相传,话头接引,述而不作,其弟子们搜集整理其讲学问答、语录、书信、序跋等辑录而成《传习录》,书名源自《论语》中的《学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传习录》中,徐爱问阳明,《五经》也是史,当以明善恶,示训诫,为何《诗经》未删郑、卫靡靡之音?阳明曰:“《诗》非孔门之旧本矣。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又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卫之音,亡国之音也’。此是孔门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谓雅乐,皆可奏之郊庙,奏之乡党,皆所以资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安得有此?是长淫导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会,以足三百篇之数。盖淫泆之词,世俗多所喜传,如今闾巷皆然。’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是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辞”。阳明此说是推测,但也不无道理。

徐爱谈他从师求学感受,“始闻先生之教,实是骇愕不定,无入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如说格物是诚意的工夫,明善是诚身的工夫。穷理是尽性的工夫,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工夫,博文是约礼的工夫,惟精是惟一的工夫。诸如此类,始皆落落难合,其后思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得道之后,手舞足蹈,真是可爱之极。

据《传习录》记载,有一友人请阳明讲明什么是致良知,阳明说,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友人又求讲明致之之功,阳明说,此亦须你自家求,我亦无别法可道。随后说了一段故事,昔有禅师,人来问法,只把麈尾(也称拂尘,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蚊、掸尘的工具)提起,一日,其徒将麈尾藏起来,试他如何说法,禅师寻麈尾不见,只好空手提起,我这个良知就是说法的麈尾,舍了这个,有何可提得?少间,又一友请问工夫切要,阳明旁顾曰,我麈尾安在?一时在座者皆跃然。

九、阳明心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阳明去世后,门人及弟子们众多,如黄绾、王艮、王畿、钱德洪、邹守益、陆深、徐阶、张居正、席书、赵贞吉等,而徐阶、张居正后来身居高位,成为朝廷内阁首辅。他们利用各自优势,将阳明心学发扬光大并广泛传播,成为一代显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甚至世界思想史。

阳明心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修身涵养,经世致用,后传于日本、朝鲜,对日本及东南亚影响很大。可以说,日本没有阳明心学的理论指导,就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行动学”。

阳明心学成为许多伟人、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的心灵导师,如黄宗羲、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等。民国时期,蒋介石是阳明心学的崇拜者、追随者,他因阳明心学之“大中至正”而改名为“中正”,信奉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极力鼓吹“行动哲学”。在其退守台湾后为了纪念阳明特将草山改名为阳明山。

另一位伟人毛泽东不仅是马列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也是阳明心学的实践者,年轻时写过一篇《心之力》的文章谈他学习阳明心学的心得,在长征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指挥的多次战役中,其战略战术与阳明的军事思想惊人相似,如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指导思想似乎受到阳明“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影响,在领导革命期间提出的“实践出真知”、“实事求是”、“学以致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思想更像出于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发挥和创新。

提到东乡平八郎,他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军神”,为了维护民族统一立下赫赫战功,他每次行军打仗,随身携带一令牌:“一生俯首拜阳明”,更是神乎其神!

钱穆评价说,“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阳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评价中肯,也很膜拜。

阳明有一首诗:“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用哲学语言讲,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我思故我在”、“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梁漱溟曾做过对比,阳明心学与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有着许多相通之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对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所导致的物质主义至上、人生意义缺失的一种反抗。反观我们身处的“拜金主义”、“唯物质论”氛围,发现阳明心学确实有复兴的必要,只有心存天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阳明不朽,阳明心学思想不朽,我有诗句赞曰:

洪荒无日月,万古黑如漆。

世间有圣人,风气见真谛。

孔孟到濂溪,老庄桃源里。

问禅面壁去,二程陆朱子。

海纳江河水,阳明横空立:

吾性当自足,诚正致良知!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3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猫友1041715
非常好用,主要是海南的地方新闻也很快就能看到
2021-03-04 23:58
0
0
zygm10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今人不如古人之处多矣。今人多信金钱权力地位,以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为能。
2021-03-05 11:45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