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沦为电诈洗钱工具,小树林秘密接头、54斤黄金一日消失|黄金天眼:这些活不能接
一僻静小树林的长凳上,两陌生人悄然接坐。简单试探暗语后,一方从黑色背包中取出沉甸甸的包裹——14斤散装金条赫然在目。验货、交付、迅速离开,一气呵成。短短一天之内,这样的交接竟重复四次,累计54斤、价值逾2000万元的黄金在无声中流转消失。
这一幕并非谍战电影情节,而是今年7月发生在上海的真实犯罪现场。近期,上海普陀区检察院披露此案详情,两名珠宝商因协助转移电信诈骗赃款黄金,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刑二年七个月。他们在金钱诱惑下沦为犯罪链条的运输工具,却最终难逃法网。
这场巨额黄金转移背后,隐藏着电诈团伙精心设计的“洗白”通道。
黄金缘何成为电诈洗钱新宠?黄金天眼认为,关键在于其三个特性:价值高、易变现、难追踪。 54斤黄金体积仅约2.5升矿泉水大小,隐匿运输方便。一旦熔铸重铸或跨境流通,原始印记消失无踪。
本案中,犯罪分子更利用“黄金换料”这一业内操作漏洞——上海接收散金兑换成整块,关联点即时深圳提货,实现赃款“一日漂白,千里无踪”。两地同步操作,如精密齿轮咬合转动,令监管者措手不及。
然而,阳光下从无完美犯罪。 长期从事珠宝业的王某与严某,早已察觉异常:正规黄金交易需登记信息、核验发票,此单却操作鬼祟;所谓“丰厚报酬”实则远超正常跑腿费;“黄金换料”被紧急用于跨省当日转移,极不合规。
可惜,对金钱的贪婪最终压倒职业警觉与法律底线。严某积极物色搭档,王某四次参与接头运送,使54斤黄金一日“蒸发”。直至警方收网,冰冷手铐才粉碎其发财幻梦。
承办检察官严肃指出:“帮人运送黄金获取高额报酬,看似轻松赚钱,实为犯罪诱饵。搬运非法所得的黄金,已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图片来源:黄金天眼app攒金页面)
黄金天眼提示大家:电诈分子的洗钱手段始终在“进化”,除黄金外,另有三类物品需高度警惕,如有疑似被要求参与与之相关的非法活动,要坚决拒绝。
(1)奢侈品名表/钻石:体积小、价值高、跨境流通较便捷,身份信息登记易规避。
(2)虚拟货币:匿名性强、跨境无阻,已成主流洗钱渠道,但链上痕迹仍需专业追溯。
(3)高价收藏品/艺术品:真伪难辨、估价模糊,交易易隐藏非法资金流动。
黄金珠宝业者务必坚守合规底线,严审交易背景与凭证,警惕异常高利诱惑。而普通公众更需深知——天上不会掉馅饼,轻松获取高额报酬的搬运、代购、代提等任务,背后常是犯罪深渊。遇可疑交易信息应立即向警方或反诈中心举报,切断犯罪资金流动链。
小树林中的黄金幽灵虽已消散,但电诈洗钱的阴影仍盘旋未去。阳光下没有新鲜洗钱术,只有被贪婪蒙蔽双眼的囚徒。 54斤黄金一日转移的疯狂故事是一条刺眼警戒线——当犯罪披上“商机”外衣时,法律之网也正悄然收紧。
黄金本无罪,贪婪才是扭曲其光辉的锈斑。真正的价值,终将在合法与道德的天平上持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