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兄弟科技半年赚超6000万元:当维生素“涨声”不在,盈利期还能持续多久?

医药研究社

2025-07-10 20:57 中国

159217 0 0

去年因为维生素涨价行情“赚翻了”的兄弟科技,今年上半年仍然强势。

根据该公司发布的最新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其预计实现净利润6000-7500万元,同比增长325%-431.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700-7200万元,同比增幅高达413.66%-548.83%。

结合近几轮业绩表现来看,兄弟科技应该是真正进入了盈利周期。

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21.99%,归母净利润4081.37万元,同比上升123.2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19亿元,同比上升12.1%;归母净利润为2090.81万元,同比上升182.95%,对比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这背后,维生素涨价红利延续了较长时间。但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目前新周期正在酝酿,兄弟科技也需未雨绸缪了。

业绩紧跟行情变化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国,产业成熟度相对较高。

据博亚和讯预计,2024年,中国维生素产量4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5.9%;维生素市场价值约3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维生素出口33.2万吨,同比增长5.6%,出口金额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虽然整体来看产业仍处在扩张状态,但市场景气始终存在阶段性波动,兄弟科技这类业务专注性较强的企业,也成为大众观察维生素行情变化的窗口。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30余年时间专注医药食品及特种化学品领域,其中涵盖维生素等品类的医药食品业务贡献收入常年在六成左右。自2000年第一个维生素产品“维生素K3”投放市场至今,兄弟科技已建立形成维生素K3、 维生素B1、维生素B3和维生素B5四大维生素产品的产业平台,具备一定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

尽管兄弟科技已是维生素行业的老牌企业,但该公司的发展并不算稳健。据2023年年度报告,兄弟科技实现营业收入约28.21亿元,同比下降17.30%;净利润-1.7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7.43%。但如前文所述,在2024年,兄弟科技开始了“翻盘”。

业绩从下行到上行背后,维生素产业逐步打开复苏通道,这从价格走势就可以看出。

根据同花顺iFinD,2023年维生素A均价为84.48元/千克,同比下降48.44%,维生素E均价为70.53元/千克,同比下降17.76%。

而随着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改善,2024年维生素行业实现了明显反弹。生意社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年初至年底,维生素A价格从75元/千克上涨至89元/千克左右;维生素C从19元/千克上涨至27元/千克;维生素E从64元/千克上涨至80元/千克。

对此,中泰证券也发布研报进行了分析,其指出“2024年维生素板块在价格磨底近两年后率先掀起涨价潮,在2023年低基数和涨价带动下,2024维生素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2.6%;2025Q1维生素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延续高增趋势,营收同比增长10.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3%”。

兄弟科技显然是行情向好的受益者之一,其也在财报中坦言:“业绩实现同比增长,主要系公司部分维生素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以及部分产品成本下降,报告期整体毛利率提升所致。”

但伴随赛道升温而来的还有市场的冷思考: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维生素这轮涨价行情能维持多久?下一轮周期何时开启?

当维生素“涨声”不在

维生素涨价行情虽然不能说“昙花一现”,但总有结束的时候。

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百川盈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8日,维生素A市场均价为63元/千克,较今年年初下降47.50%,较去年同期下降23.17%;维生素E市场均价为88元/千克,较今年年初下降33.83%,较去年同期上涨27.54%。

供需两端的结构性变化还在进行。根据西南证券观点,维生素价格弹性主要来自于供给端,涨价原因基本都与企业停产、供给受限等相关。现在维生素价格下降,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产业供给正在加强,但整体需求量并未出现较大增幅。

这种情况下,兄弟科技等相关企业业绩高增状态或难维持。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仍然激烈。维生素是一个高度饱和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从全球视角来看,维生素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为生产中心,海外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并列的三极生产竞争格局。具体到国内市场,在维生素B这一细分赛道,代表企业就有天新药业、新和成、新发药业、华中药业、兄弟科技等,其中的绝对头部拥有议价权和定价权。

在涨价红利消退与行业竞争持续两大叠加因素影响下,兄弟科技已经出现一定减速迹象。综合兄弟科技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以及Q1实际的经营数据,预计其Q2归母净利润在3909.19-5409.19万元,同比增速预计为0%-37.56%。

不过,“专注也多元”的业务布局或能帮助兄弟科技消解一定发展风险。

如前文所述,兄弟科技医药、化工双线并行,其医药食品业务主要经营维生素、香精香料、医药等相关产品,特种化学品主要包括皮革化学品、铬盐等。另外,该公司拥有浙江海宁基地、江苏盐城基地、江西九江基地、南非基地四个生产基地。这样的布局其实利于缓解单一市场依赖风险,同时技术协同效应下有开辟新赛道的可能。

此前,兄弟科技曾披露,公司的战略定位为专业的健康产品服务供应商,未来围绕市场未来需求,在动物营养、人类健康等主打领域深耕细作。目前该公司已有业务延伸的动作。根据2024年5月“深交所互动易”信息,兄弟科技研究院在研项目中有涉及酶合成、酶催化、生物发酵等相关技术研发。

与之相关的合成生物很有可能成为兄弟科技后续布局的重点领域。这一赛道前景可期。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2024》显示,全球合成生物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53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超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27%;预计2028年合成生物市场体量将达到近500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表示,我国将合成生物定位于未来产业,近年来已实现一些合成生物技术的具体应用。

从技术前沿端,兄弟科技或能找到上升势头。

结语

兄弟科技用业绩增长证明了自己抓住风口的能力,但财报里暗藏的增速放缓信号,也在提醒“躺赚周期”或将结束。作为观察者,我们乐见企业享受行业复苏红利,更期待看到企业穿越周期的真本事。目前来看,穿越周期的密码永远写在企业的创新基因里。在这个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昨天的现金牛可能明天就变成“瘦狗”,企业也只有持续锻造技术护城河,才能尽可能规避周期影响,实现更大的价值回归。

来源:医药研究社

# 兄弟科技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