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蛾科—云纹天蛾亚科(中):齿缘天蛾
7.齿缘天蛾属
齿缘天蛾属(学名:Cypa)是鳞翅目天蛾科云纹天蛾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头部下唇须长,达头顶的上前方;触角节间毛长;前翅顶角缺截,外缘不整齐,成为4个大小不同的齿;雄性腹部末端有刷状长毛。
(2)齿缘褐天蛾
齿缘褐天蛾(学名:Cypa pallensenodis)是天蛾科齿缘天蛾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长22—25mm,体长25—129mm。体及翅黄褐色,前翅各横线灰黄色,隐约可见,中室有细黑纹;前翅顶角缺截状,外缘R5—M2脉间呈弧形内陷,M3脉端突出,M3—Cu1脉间又内陷,至使外缘成为四个大齿状,后角外突,内侧凹陷,后缘弯曲;后翅棕黄色,较前翅鲜艳,缘毛白色。腹部腹面各体节侧板上有小黑圆点,雄性腹端两侧有翼状三角形突。前翅反面自基部至中线间有黄褐色长三角区,外线齿形棕黑色,外线至外缘间色深呈灰黑色;后翅反面土黄色,中间有灰黑色细纹,后角内侧有一棕褐色纵带达翅基。
雄性外生殖器钩形突尖爪状,向内方弯曲,背兜扁宽,颚形突宽舌状,向上内方弯曲,抱器叶片状,抱器腹扁宽片状,抱器背突长条状、顶端钝有小齿;阳茎基环长三角形,外侧有角形突;阳茎条形粗壮,顶端下方有钩形角状器,盲囊部位宽大,基腹突狭,囊形突仄长。
成虫4—5月及7—8月间出现。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海南(尖峰天池), 湖北(巴东), 四川(溪县), 云南(勐仓)。
8.斗斑天蛾属
斗斑天蛾属(学名:Daphnusa)是属于云纹天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头粉褐色,喙化,下唇须棕黑;胸足粉色至锈红色;前翅臀角外突,内侧外缘又下陷,其上方有中线外侧有蝌蚪形纹;后翅后角有闭合眼形纹。
(2)粉褐斗斑天蛾
粉褐斗斑天蛾(学名:Daphnusaocellaris)是鳞翅目天蛾科斗斑天蛾属的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长37—42mm、体长30—36mm。头顶粉褐,喙退化,下唇须棕黑色,复眼圆黑色,触角背面黄褐色,腹面粉色,胫板棕色,肩板及胸部背面粉褐色;三对胸足棕赭色,前足腿节外侧粉色,中、后足外侧锈红色;腹部背面黄褐色,1—3节色深呈棕色,各节间有棕色横带;前翅粉褐色,内、中、外线赭棕色,波浪纹,各线间色淡,中室有黑点,顶角内侧前缘处有棕色条状斑,后角外突,内侧下陷,上方的中线外下侧有一蝌蚪形纹,纹中有两条棕色细线,缘毛赭色;后翅粉褐色,线纹不明显,外缘镶赭色边,缘毛白色,后角有闭合眼纹,下方有赭色点,上方在后缘内侧有赭色条形纹。前翅反面灰褐色,内、中线不明显,外线双行波浪状,中室黑点不见,后角内上方的蚪形纹消失,近外缘中部有粉色区;后翅反面粉褐色,内线及中线明显,双行,后角眼纹消失,但此部位呈锈红色。
雄性外生殖器钩形突自背兜中部以上分为两叉,各叉顶端钝,向内方稍弯曲,背兜宽大中间也有分离痕迹,基腹宽、骨化强;抱器片状,抱器背端突成两齿,内齿大于外齿,抱器腹突肘状,基部钝圆,端部尖;阳茎基环不显著,阳茎长条状,顶端有皱褶。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云南(小勐仑)。
9.锯翅天蛾属
锯翅天蛾属(学名:Langia)是鳞翅目天蛾科目天蛾族的一属,只有一个品种、五个亚种,分布于印度北部、泰国北部及越南北部、华南及华东、韩国。
(1)形态特征
体型大,是天蛾中最大的种类;头顶有灰褐色毛丛。下唇须端节短,顶端有白色眼斑纹;触角背面灰白,腹面黑色,表面光滑;前翅外缘有6个大锯齿,反面基半部有黄褐色长纤毛;后翅外缘附近有两条细白线。胸足短有灰白色环。
(2)川锯翅天蛾
川锯翅天蛾(学名:Langiazenzeroides)是天蛾科锯翅天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长♀80mm左右。体翅蓝灰色;触角背面灰白色,腹面黑色;肩板上有较宽的黑色纵线,两侧有灰色毛;胸部背板黄褐色,足短灰蓝色,跗节有黑环;腹部灰褐色,披有端部白色的较长鳞毛,接近尾端有三条灰色纵带,纵带下方有黑斑;前翅外缘与中室之间,从前缘斜伸的一暗褐色斜条不显著,自翅基至顶角有斜向的白色带,并散布有紫黑色细点,自顶角至后缘中央有三条连续的紫黑色斜纹,外缘锯齿状,显著的分为6个钝齿,缘毛灰褐色,外缘线呈波状紫黑色线,中室端有一紫点。后翅灰褐色,近后角有白色和紫黑色条斑,外缘线黑紫色,缘毛黄色,端部黑色。前、后翅反面枯灰色,有紫色散点。前翅基半部有黄褐色长纤毛;后翅中线紫色波状纹明显,外线由8个紫点组成。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呈铲形,顶端有1垛口形缺刻;背兜近三角形;颚形突两侧呈带状,中间有两个指形突;阳茎基环圆形,周围骨片较薄;囊形突呈长三角形,端部钝圆;抱器扁平长条状,前半变细并向上方弯曲,基部有毛垫,抱器腹突长臂状,中间有一下陷缺刻,端部呈长靴形,中间有一条长皱缝;阳茎筒状,盲囊部位稍切入,阳茎端长呈钩镰形,内侧有一小瘤形突。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呈铲形,顶端有1垛口形缺刻;背兜近三角形;颚形突两侧呈带状,中间有两个指形突;阳茎基环圆形,周围骨片较薄;囊形突呈长三角形,端部钝圆;抱器扁平长条状,前半变细并向上方弯曲,基部有毛垫,抱器腹突长臂状,中间有一下陷缺刻,端部呈长靴形,中间有一条长皱缝;阳茎筒状,盲囊部位稍切入,阳茎端长呈钩镰形,内侧有一小瘤形突。
②生活习性
主要寄生于梅、杏、李、桃、樱桃等蔷薇科植物。
③分布
川锯翅天蛾翅一般分布于四川(灌县青城山)。在国外一般分布在日本,是日本最大的天蛾,日本静冈县以东没有分布。
10.蔗天蛾属
蔗天蛾属(学名:Leucophlebia)是属于云纹天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唇须端节长,向上超过头顶;触角背面白色,腹面赭黄色;复眼圆,上面有黑斑;前翅粉红色,从基部达外缘有一较宽的淡黄色纵条;后翅橙黄色;中足胫节有刺一对,后足胫节有刺两对。
(2)甘蔗天蛾
甘蔗天蛾(学名:Leucophlebialineata)是天蛾科蔗天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长35—40mm。头顶白色,颜面枯黄色;胸部背面枯黄色,肩板及两侧污白色;腹部背面枯黄色,两侧粉红色;腹部腹面粉红色;前翅粉红色,中央自翅基至顶角有一较宽的淡黄色纵带,下方顺SM2脉至后角有一条黄色细纵纹,翅脉黄色,端线棕黄色;后翅橙黄色,缘毛黄色。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粗壮,顶端呈钩形向内下方弯曲;背兜长方形;颚形突两端窄,中部宽向上方翘起;阳茎基环环状,外围骨化弱;囊形突几乎不存在;抱器平板状,基部宽而端部略窄,基部上方有指形突,披有密毛,近前端有纤状毛;抱器腹突平掌状,表面光滑,顶端截直,内侧稍下陷,内缘有钝齿及皱褶;阳茎端柱筒形,顶端整齐,中部内有并列的笋状半透明薄骨化片两块,上面密布顺逆两向的成列小齿及细微刻点。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北京, 河北, 浙江(天目山), 江西(九连山), 广东, 广西, 云南。
国外分布:印度, 斯里兰卡, 马来西亚, 菲律宾。
11.六点天蛾属
六点天蛾属(学名:Marumba)是鳞翅目天蛾科目天蛾族的一属。
椴六点天蛾(学名:Marumbadyras),天蛾科六点天蛾属的一个物种。
(1)形态特征
翅长45—50mm。体翅灰黄褐色;触角灰黄色,雄性的内下侧有较长纤毛;肩板内侧及胫板后缘呈茶褐色线纹;胸部及腹部背线呈深棕色细线,腹部各节间有棕色环;胸部及腹:部的腹面赤褐色;前翅灰黄褐色,各横线深棕色,外缘齿状棕黑色,后角内侧有棕黑色斑,中室端有小白点一个,白点上方顺横脉有向前上方伸展的深棕色月牙纹一个;后翅茶褐色,前缘稍黄,后角向内有棕黑色斑两个;前翅及后翅反面赤褐色,前翅中线及外线显著,顶角及后角呈鲜艳的茶褐色;后翅各横线棕黑色,后角黄褐色,缘毛白色。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粗壮,顶端分为两叉,各叉端部钝;背兜宽大;颚形突带形,中间呈粗齿向上方伸出;阳茎基环上方有两个倒挂形齿;囊形突很小,弧圆形;抱器扁平,前端尖并有缺口,上面形成1小齿,在抱器中部有一纵皱褶,上有成排的毛,前缘基部有1个向上翘的尖齿与抱器基相连,在齿的外侧抱器的前缘有较长毛,抱器腹突掌状,顶端及内侧有钝齿,表面光滑;阳茎端柱形,中部有横断线,上部呈不甚透明的薄膜,顶端分裂成数块皱褶,内有穗形薄骨化片一块,上有不规则排列的小齿。
(2)分布范围
辽宁, 河北, 江苏, 江西, 浙江, 湖南, 海南, 云南斯里兰卡, 印度。
12.钩翅天蛾属
钩翅天蛾属(学名:Mimas),是鳞翅目天蛾科目天蛾族的一属。
条窗钩翅天蛾(学名:Mimasstrigfenestra)是天蛾科钩翅天蛾属的一种昆虫。
形态特征:翅长39—42mm,体长28—31mm。头顶棕灰色,下唇须长,复眼圆棕赭色,触角棕黄色,基部有白环,从头部到胸背末端有赭色宽纵线,肩板内缘有赭色细纹,其它部位灰粉色;腹部背面黄褐色,腹面略灰,背线较细深棕色,胸足灰褐色,前足胫节外侧灰白色。前翅灰褐色,有紫色光泽,内线棕色较直,中线不明显,外线赭色,自中室外斜伸向后缘中部,中室及其下方有一块赭色盾形斑,中间为黄褐色翅脉隔开,上呈倒驼峰形,下呈蚪形,中间留有浅色点;顶角向外突,下方又内陷呈缺截状,内侧有灰斑及赭色点,R4与R5脉间有一纵向条形透明纹,外缘波形,成多齿状,后角外突,内侧又陷入,后角上方有灰色云雾状纹;后翅赭棕色,前缘色浅,后缘灰粉色,中间呈较大面积的赭黑色区,缘毛白色,后角上方有灰色闭目形横斑。前翅反面灰褐色,内、中线不显,外线双行,弧形,外侧有白色斜带,顶角的色斑及透明纹更明显,缘毛赭黑色;后翅灰黄色,中室有小黑点,外线双行弧形,顶角白灰色的斜带及浅灰色心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