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意识的本质|波动哲学

这个是认证

普进峰

2025-07-06 20:31 中国

26938 0 1
有人说电脑和机器人有意识。它们的思维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者说是规范约束力进行的。按照这种程序或者说规范可以得到我们自然人需要的结果。但是,电脑和机器人无法产生需要,只能满足自然人的需要。我觉得,拥有产生需要的能力的生命体就是主体。主体内部拥有规范约束力,规范约束力可以规范主体自身的行为,以避免自己的行为在无意中伤害到自身的利益。

最简单的规范约束力来自水管,所以,规范约束力并不神秘。水管不能够给自来水提供动力,说水管提供阻力还差不多。规范约束力就是阻力。难道阻力还能够帮助自来水流得更高更远?自来水管的规范约束力能够让自来水流得更高更远。水管的规范约束力规范的是水流动的方向,让自来水的动力集中释放,可以让自来水流到我们需要它去的地方。

牛顿说,作用力始终等于反作用力。作用力就是动力,反作用力就是阻力。动力和阻力拥有相同的信息和共同的作用点。如果动力碰不到阻力会怎样呢?你告诉我动力在哪里?没有阻力就没有动力,阻力为零,动力也会为零;阻力为100牛顿,动力也会为100牛顿。谁说的?当然是牛顿说的撒。

没有作用点的时候,没有牛顿,动力和阻力为零牛顿,也就是没有牛顿,有的只是准动力和准阻力。准动力和准阻力没有作用点,没有牛顿。有了共同的作用点以后就变成了动力和阻力。这种有作用点有牛顿的阻力就是有点阻力。有点阻力,阻力就不是零牛顿了。准动力和准阻力没有共同的作用点,这种没有共同的作用点的阻力就是无点阻力。无点阻力没有作用点、没有牛顿,或者说阻力为零牛顿。

牛顿在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没有牛顿的情况。但是,没有牛顿我们也不能停止对阻力的研究。无点阻力是在没有牛顿的情况下开始研究的一种阻力,是更高维度的阻力。

有一次,我去小明家,看到他家的水龙头不出水,于是我打开水龙头洗了个手。我打开水龙头就是为了给受到规范约束力约束的自来水出路,有了出路才能出水。我知道用打开水龙头的方式解决不出水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从唐朝穿越过来的人,那么,他是解决不了不出水这个问题的,甚至他都不会提出这个问题。提不出问题,我们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具体问题的目的就是把无点阻力变成有点阻力。我看到水龙头不出水,我知道问题出在水龙头没有打开。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用N牛顿的力打开水龙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种无点阻力根本就不是用N牛顿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无点阻力就是没有牛顿的阻力,牛顿那个时代根本就不知道无点阻力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没有可以出水的水龙头,只有水管,那么,规范约束力又有什么用呢?水管的规范约束力越大越应该给自来水留出路。规范约束力的作用就是疏导,而不应该是密闭式的约束。锅炉上的水管规范约束力特别大,所以必须有安全阀,必须给高压水留一个最后的出路。当高压水实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安全阀就是最后的出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规范约束力太大。因为规范约束力越大,所约束的内在动力也会越大。它们两个都不愿意示弱,后果会很严重。如果作为阻力的规范约束力主动示弱,那么,内在动力就会大不起来。因为牛顿说,作用力始终等于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动力始终等于阻力。这个道理,几千年前的大禹都知道。法律也属于规范约束力。如果法律让底层人民找不到出路……比方说,底层人民讨薪那是相当的困难,但是,还有专家连几千年前的大禹都不如,竟然说我们底层人民恶意讨薪。法律给不了底层人民出路,就可能出现灭门惨案。我觉得,政府应该是安全阀。

过了几天,小明给我打电话说他家水龙头即使打开也不出水。我们来分析一下,自来水的压力是动力,水龙头关闭后可以给予自来水有点阻力。如果自来水的压力足够大,就能够克服水货水龙头的有点阻力。不用水的时候,我们看着水龙头滴水心里就烦。这说明,只要你肯努力,有点阻力多半是能够克服的,水龙头是能够滴出水来的。如果水龙头质量很好,坚不可摧,那么,只要自来水的压力足够大,水管就会不可避免地压爆。所以,自来水管上不仅应该有水龙头,还应该有安全阀。但是,现在的问题正好相反,是自来水没有压上来。小明打开水龙头一直不出水。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呢?水龙头生锈了,小明有的是力气,我相信他照样能够把水龙头打开。看来问题并不是出在水龙头上,小明是有力气无处使。凭借我多年的人生经历,肯定是谁家修水管关错了阀门。于是我回信息告知小明,让他去楼下水表箱那里看看。正是因为我提供的信息,让小明把无点阻力变成了有点阻力,小明把力气用在阀门上,轻轻松松解决问题。所以,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无点阻力。比如就业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有力无处使的问题。所以,古人说:动力常有而有点阻力不常有。伯乐的优势就是解决有点阻力不常有的问题,

不管是有点阻力还是无点阻力,都可以约束动力。阳台上的栏杆可以给予我们有点阻力,但是,这种有点阻力并不是用来克服的,而是用来提醒我们的。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还没来得及安栏杆的阳台,那么,我们就要提前提醒自己,注意安全,不要到阳台边上去。而且这种在我们内心的约束力一定要强化,有条件的一定要系上安全带。栏杆和安全带对我们个人来说是外在有点阻力,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有一种阻力,是我们有意识地设置的规范约束力。栏杆和安全带是外在规范约束力,我们内心世界的规范约束力是内在规范约束力。这两种规范约束力其实是一条心,一条心为我们的生命安全出力。这个力是被动的,如果你没有触碰到它们,那么,就不会触发这种阻力。比方说,你不靠在栏杆上,栏杆就不会产生有点阻力。栏杆的有点阻力不是用来克服的,栏杆的有点阻力是很容易克服的。何以见得?为了避免绕远路,路上的栏杆老太太都有翻过去的可能。而且很多栏杆人一多就能够靠倒。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孩子说,千万不要和同学一起靠在栏杆上。我为什么要这么说?我就是要在她的脑海里再建立一套防线。内心的安全防线是个人自己的意识;栏杆是国家规范,属于国家意识。这就有了两个层次的规范约束力,可以让我们的安全意识更强大。

意识就是规范约束力。规范约束力也是阻力,这种阻力不是用来克服的,而是用来提醒我们的。谁要克服这种阻力,谁就会付出代价。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属于国家意识。我们学习宪法和法律可以避免我们在无意中克服法律规范约束力。如果规范约束力足够强大,并且能够实时约束我们,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在内心增加一套规范约束力。也就是说,如果把栏杆换成一堵比人还要高一些的墙,我们还需要在内心再建立一套规范约束力吗?我们之所以要在内心建立规范约束力,那是因为外在规范约束力并不强大,并不能实时约束我们。有时自律确实很重要,那是因为外在规范约束力不够强大,甚至没有,比如,没有栏杆的阳台,需要我们处处小心,需要我们负责执行规范约束力的脑细胞,和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脑细胞不停地相互作用,消耗我们本来不够充足的能量。这种内耗真的很难受。我们虽然需要自律,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外力帮助我们避免风险。但是,外在规范约束力太强大了也让人很难受。这也是我们在自己感觉到不够危险的高空不想系安全带的原因。很多人因此被罚款。所以,我们需要在安全性和舒适度上找到平衡点。阳台上的栏杆基本上可以满足安全性,而且比起更安全的一人高的非承重墙舒适多了。高墙让人很压抑,栏杆会让人视野开阔。

为什么要建立规范约束力?一是因为不同的内层主体会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我们需要平衡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利益,所以需要建立平衡规范约束力。平衡规范约束力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同利益内层主体的利益,同时还可以保持内层主体的活力。这种保护内层主体利益的原则就是舍弃不得不舍弃的短期利益,保护长远利益。一是因为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需要管道规范约束力。强大的管道规范约束力可以把自来水约束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强大的管道规范约束力可以把危险和敌人冲击到千里之外。军队的管理方式就是管道规范约束力。但是,管道规范约束力同时也会伤害到我们内在的创新能力。因为强大的管道规范约束力会让创新能力失去自由生长的空间。不管是怎样的规范约束力,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而是保护我们利益的手段。所以,规范约束力够用就行,不需要过于强大。

规范约束力属于阻力和外力的范畴,是我们不该克服的阻力。所以,我们掌握规范约束力的信息,可以避免我们和外在的规范约束力发生相互作用。我们拥有内在的规范约束力是一种自律的表现。当然,我们不自律是不行的,我们学习宪法和法律就是为了约束自己,以避免自己触犯法律而受到法律追究。如果谁触犯法律获利了,那么,法律就会让他把利益吐出来并接受惩罚。法律规范约束力确定的是大家利益的平衡位置,属于平衡规范约束力。大家看到没有,幼儿园的秋千也有平衡位置,当秋千荡来荡去荡到离我们最近的位置以后,它并没有停下来,经过半个波动周期,它会荡到离我们最远的位置。如果我们自私,把秋千拉到离我们更近的位置,那么,秋千经过半个波动周期就会荡到离我们更远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秋千荡来荡去会受到规范约束力的作用。我们只能改变秋千的具体位置,我们很难改变秋千的平衡位置。所以,当我们偷偷地拽住秋千把利益拉到离我们更近的位置以后,在平衡规范约束力的作用下,利益还是会离我们远去,让我们失去更多。所以,我们为人处世找到自己的平衡位置很重要。

我们一般人没有能力把秋千一直往自己这边拉,因为秋千偏离平衡位置越远越费劲。如果谁用力太大,把秋千上约束秋千的准绳拉断了,那么,这是一种严重破坏规则的行为,通俗的说法就是伤天害理。理就是规范约束力。对于伤天害理的人,大家就应该群而攻之。

我们个人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平衡位置周围活动,宪法和法律就是秋千上的准绳。我们坐在秋千上,和秋千是一个整体。我们荡得离平衡位置越远,平衡位置对我们的吸引力越大。秋千荡来荡去是分前后的,波动线动来动去是分波峰波谷的。在波峰我们会有掉到平衡位置的风险,我们在波谷会有拉到平衡位置的可能,就是到了平衡位置因为惯性也不会停下来,会在平衡位置周边动来动去。

所以,波动线会受到规范约束力的约束,不能偏离平衡位置太远。波动线是分层次的,内层波动线的平衡位置的连线就是外层波动线。如果内层波动线的平衡位置和外层波动线的平衡位置是一样的呢?那么,这个内层波动线就是核心内层波动线。外层波动线波动幅度越小,内层波动线平衡位置的偏差就会越小。外层波动线波动幅度越大,内层波动线之间的对立性越强。

在个人内部,外层波动线反映的是人的显意识,内层波动线反映的是人的潜意识。其中,核心内层波动线也属于显意识的范畴。因为核心内层波动线的平衡位置和外层波动线的平衡位置一致。

规范约束力属于阻力的范畴,我们的动力和规范约束力相互作用。这样规范约束力就会被激活。在我们需要管道规范约束力的时候,规范约束力足够大,我们的内在发展动力才会足够大。正常情况下,我们不能让规范约束力小于内力。自来水压力越大,对水管的规范约束力的要求也就越大。个人自己的显意识就是自己的规范约束力。这种规范约束力越大,个人自律能力也就越强。个人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面对的困难越多、压力越大的时候,越需要管道规范约束力。个人需要放松的时候,就需要平衡规范约束力。管道规范约束力是我们的显意识为了我们争取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付出的手段;平衡规范约束力是我们的显意识为了平衡内层主体的利益,尽最大可能提高内层主体的发展动力而付出的手段。管道规范约束力也可以是为了外部主体的利益而付出的手段。如果这种管道规范约束力是外部主体建立并维护的,那么,这种管道规范约束力就不是主体的意识,而是电脑和机器人的意识。

我们应该怎样给意识定义呢?有一部分人认为机器人也有意识。所以,我认为广义的意识就是规范约束力;狭义的意识就是平衡规范约束力。所有的知道趋利避害的生命体都是拥有平衡规范约束力的主体。主体为了应付复杂的外部环境,会建立并维护管道规范约束力。所以,主体是先有平衡规范约束力,后有管道规范约束力。

个人和国家都是主体,国家的显意识就是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其核心内层主体就是国家领导人。个人的显意识就是国家的潜意识。个人和国家之间也可以存在多层次社会主体,比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一般拥有一万亿个脑细胞,这些都是独立的主体,其显意识就是个人的潜意识。而且,个人和脑细胞之间还可能存在多层次思维主体。

拥有规范约束力并不是判断一物质是主体的标准,而是要看规范约束力是谁建立的。如果是外力建立的,是为这一物质以外的利益服务的,那么,这一物质就不是拥有生命力的主体。主体的规范约束力是主体内在的主体或物质为了自身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建立并维护的。电脑也有规范约束力,这种规范约束力往往会被一些人认为电脑拥有意识。但是,电脑只有一个层次的意识,不存在数量庞大的潜意识。人的创新能力来自人的潜意识能力。人的创新过程就是人的潜意识信息吸收能量从隐性存在变成显性存在的过程。

在波动哲学认识论中,意识论之后就是思维论。思维的目的就是得到一种有价值的信息。信息能够决定能量转移的方向。如果我们的主观世界的简单具体能够和客观世界的复杂具体实现对立性的统一,那么,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普进峰 2025-7-6
# 哲学
# 思想
# 意识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