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蛾总科—天蛾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鳞翅目
有喙亚目
异脉下目〈缰翅下目〉
蚕蛾总科
天蛾科
天蛾科(学名:Sphingidae)是鳞翅目的一科,科名取自希腊语“Sphinx”,即希腊神话中的怪物“斯芬克斯”。天蛾科下辖200多个属,约1,450个品种。本科物种大多数于热带生活,但其每一个地区都有其踪影。
1.形态特征
该科昆虫体型较大,前翅大而狭长,翅顶角尖,具翅缰和翅缰钩,触角粗厚,端部成钩。喙发达,非一般蛾类可比。
本科昆虫主要特征是前翅狭长,后翅呈短三角形,复眼大,胸部粗壮,腹部末端尖及呈流线型,触角端部细而弯曲。体型中等到大,所以可作快速及持续的飞行,最长可达每小时40到50公里。
喙发达,非一般蛾类可比,飞翔力强,经常飞翔于花丛间取蜜。大多数种类夜间活动,少数日间活动。
幼虫肥大,圆柱形,光滑,体面多颗粒。第8腹节背中部有一臀角,入土后作土茧化蛹,蛹的第5节和第6节能活动,末节有臀棘。蛹喙显著,有离体与贴体之别。成虫能发微声,幼虫也能以上颚摩擦作声。
2.生活习性
飞翔力强,经常飞翔于花丛间取蜜。
大多数种类夜间活动,少数日间活动。幼虫肥大,圆柱形,光滑,体面多颗粒。第8腹节背中部有一臀角,入土后作土茧化蛹,蛹的第5节和第6节能活动,末节有臀棘。蛹喙显著,有离体与贴体之别。成虫能发微声,幼虫也能以上颚摩擦作声。
共同点:
①生活史是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
②成虫有二对大而且布满鳞片的翅膀·
③成虫具有可以收卷的虹吸式口器·
④触角稍粗,末端渐细·
⑤身体呈流线的纺锤状,后上翅狭长,向身后伸展,停栖时呈三角形·
⑥成虫复眼发达,飞行能力强·
⑦幼虫尾端背侧长有一长短不一的尾突 ·
3.分布范围
世界性分布,主要在热带。全世界已知1000余种,中国已知约150种。
4.下属亚科
面形天蛾亚科(Acherontiinae)
云纹天蛾亚科(Ambulicinae)
透翅天蛾亚科(Sesiinae)
蜂形天蛾亚科(Philampelinae)
斜纹天蛾亚科(Choerocampinae)
5.透翅天蛾亚科
透翅天蛾亚科(学名:Sesiinae),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蛾科的一个亚科。
(1)形态特征
形似峰,下唇须第一节接近基部内侧有一群短的感觉毛,唇基侧片正常;触角下半细,上半粗,端钩细小;翅透明或部分透明或有透明玻璃斑;腹部第十节中间分开;大部分种类成虫过冬,白天飞翔于花间。
(2)透翅天蛾属
透翅天蛾属(学名:Cephonodes)是鳞翅目天蛾科蜂形天蛾亚科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下唇须端节宽,顶端青绿色;头顶平,复眼大而圆;触角端部尖细有长鬃。翅透明,外缘只一深色线,翅脉黑色;体青绿色,腹部有红色横带;后足胫节有距两对。
②咖啡透翅天蛾
咖啡透翅天蛾(学名:Cephonodeshylas)是节肢动物门有翅亚纲鳞翅目天蛾科动物。是寄主于药用植物黄栀子及茵草科植物、咖啡、花椒树等的天蛾科昆虫。隶属于天蛾科,透翅天蛾属。分布在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广西、云南、台湾等省。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受害重的只残留主脉和叶柄,有时把花蕾、嫩枝食光,造成光秆或枯死。
a.形态特征
卵和幼虫:卵长1-1.3mm,球形,鲜绿色至黄绿色。末龄幼虫体长52-65mm,浅绿色。头部椭圆形。前胸背板具颗粒状突起,各节具沟纹8条。亚气门线白色,其上生黑纹;气门上线、气门下线黑色,围住气门;气门线浅绿色。第8腹节具1尾角。
蛹:长25-38mm,红棕色,后胸背中线各生l条尖端相对的突起线,腹部各节前缘具细刻点,臀棘三角形,黑色。
成虫:翅长20-34mm。胸部背面黄绿色,腹面白色;腹部前端草青,中部紫红,后部杏黄色,尾部毛丛黑色;腹部腹面黑色,第5、6节两侧有白斑;触角黑色,前半部粗大,端部尖而曲;翅透明,脉棕黑色,基部草绿,顶角黑色;后翅内缘至后角有浓绿色鳞毛。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呈倒足形,顶端尖,向前上方伸出;背兜椭圆形;颚形突圈带形;囊突大半圆形;抱器左右不对称,平板型有毛丛;抱器腹突臂形,中间细,前半膨大,顶端边有齿,下方有带齿的海绵状骨化片;阳茎端粗壮、两侧有舌状突;内阳茎外翻呈膜质球状胞。较细,骨化强,似矛头状,一侧有一钝齿,顶端光滑。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浅土内薄茧中过冬,来年4月下旬过冬蛹羽化为第1代成虫,第2、3代成虫分别于7月及10月间出现。成虫白天活动,飞翔时有嗡嗡声,雌虫产卵于叶面上,每叶1-3粒,每雌平均产卵200余粒。
1年生2-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江西1年生5代,每年5月上旬至5月中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后交配、产卵。1代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2代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3代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4代8月上旬至9月下旬,5代9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10月下旬后化蛹。该虫多把卵产在寄主嫩叶两面或嫩茎上,每雌产卵200粒左右。幼虫多在夜间孵化,昼夜取食,老熟后体变成暗红色,从植株上爬下,入土化蛹羽化或越冬。
它是白天活动的蛾类之一,喜欢快速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在都市庭院的花间穿行,吸花蜜时靠翅膀悬停空中,尾部鳞毛展开,如同鸟的尾羽,加上颇似鸟类的形体,常常被误认为蜂鸟。”
咖啡透翅天蛾的成虫喜欢吸食花蜜,但它的幼虫主要以啃药用植物的叶片为生,有时会把花蕾、嫩枝都吃光,所以它其实是个害虫。
上海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第二至第四代成虫分别出现在6、8、10月份,成虫羽化后约10小时交尾产卵,卵期3-5d。幼虫期约45d。
d.天敌
幼虫期天敌有质型多角体病毒、白僵菌、细菌以及姬蜂两种。咖啡透翅天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力较强,第3、4代幼虫常因病毒流行而虫口显著下降。另据文献记载,幼虫期天敌有蝇虎一种,它对捕食初龄幼虫有一定作用。卵期有寄生蜂。
e.分布范围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广西、云南、台湾等地有分布。中国之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大洋洲。
(3)昼天蛾属
昼天蛾属(学名:Sphecodina)是鳞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亚科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下唇须长,顶端尖向上伸;头顶有紫色毛丛;触角基部背面棕黑色,端部及腹面赭黄色;翅狭长不透明,臀角尖,后缘弯曲,向内凹陷,后翅淡黄色,后缘有黑边,臀角外突,外缘及翅脉棕黑色;后足胫节有距两对。
②葡萄昼天蛾
葡萄昼天蛾(学名:Sphecodinacaudata)是天蛾科昼天蛾属的一种动物。
a.形态特征
翅长34mm左右。体赭黑;下唇须杏黄色;触角赭黄色;颈板及肩板的前缘有黑色横纹,胸部背面黑色,后缘有棕黑色毛丛,前胸足腿节发达,上面密布赭黄色长毛;腹部背面赭黑色,端部有棕黄色毛丛;前翅狭长,黑褐色,内线及中线呈较宽的黑色带及斑纹,外线不明显,中室端有不甚显著的黑点;后翅枯黄,前缘灰黑,外缘及后角黑色,各脉赭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呈粗锥形,顶端向内下方弯曲;背兜窄;颚形突与钩形突形状相似;阳茎基环呈马鞍状;基腹弧窄,囊形突中等长短,端部钝圆;抱器长,布满纤形毛,抱器背明显而长;抱器腹突臂状,表面平滑,顶端钝;阳茎端骨化程度弱,成半透明厚膜,顶端伸出一舌状突,一侧有尖齿9个。
南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半岛、 中国东部和南部和泰国北部。
中国: 北京 ;山东 (青岛 ;威海;济南 ;烟台) ;河南省 ;安徽 (黄山) ;浙江省 ;湖北省 ;四川省 ;重庆市 (重庆) ;云南 (雁门) ;福建省 (福州) ;广东(楠岭 ;广州)。
朝鲜: 北咸省。
韩国: 京畿道省 ;江原省 ;全罗北道南省 ;北庆尚省。
俄罗斯: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 ;符拉迪沃斯托克;纳尔瓦 ;Kalinovka ;阿努奇诺。
(4)木蜂天蛾属
木蜂天蛾属(学名:Sataspes)是鳞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亚科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下唇须扁平,头顶平;触角棕黑色,端节细长赭黄色;前翅细长,不透明紫褐色有金属光泽,臀角钝;后翅黑色或暗褐色;形状极似木蠹蜂。
②木蜂天蛾
木蜂天蛾(学名:Sataspestagalica)是天蛾科木蜂天蛾属昆虫。
翅长30—37mm。上唇及头顶青蓝色,触角黑色;胸部背面黄色,肩板黑色;腹部各节有灰黄色鳞毛,尤以第3、8节显著,腹面黑色;前翅烟黑色,基部有青蓝色光泽,内线及中线不分明,各翅脉黑色;后翅前缘黑色,顺中室有一段青白色纵带,内缘及臀角黑色。
雄性外生殖器上的钩形突分为两叉,各叉内侧有齿,顶端尖;背兜宽大,颚形突带形;阳茎基环不规则多边形;囊形突较宽大,端部圆;抱器呈不规则的条形,边缘不整齐,外侧中央有较大缺刻,上角处有棘刺及较长毛;基腹弧粗壮呈长形,抱器腹突成长臂状,中间细,前面膨大,顶端有尖齿、钝齿各一,顺外侧向上弯曲成钩,钩的外侧与一片舌形骨化板相连,上面有刻纹;阳茎端细长,顶端光滑,中部腹内有一较长的带齿穗形骨化片。
b.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湖南,云南,四川,浙江,广东,安徽。
(5)黑边天蛾属
黑边天蛾属(学名:Haemorrhagia)是鳞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亚科的一个属。
①形态特征
下唇须的端节宽,顶端有向前伸的长毛丛;触角棕黑色,端节细长;翅透明,外缘有宽黑边;胸部背面黄色至锈黄色;腹部有黄褐色斑;后足胫节外侧有毛刷。
②川海黑边天蛾
川海黑边天蛾(学名:Haemorrhagiafuciformis)是节肢动物门的一个物种。
a.形态特征
翅长26mm。体灰褐色,触角黑色;翅基片有黄绿色鳞毛;腹部末端两节的侧面黄色,腹基部下面灰色,不是黑色;前翅透明黄褐色,端线至亚端线间呈黄褐色膜质区,翅框内缘整齐;后翅与前翅同,后角部位色较淡。
雄性外生殖器的钩形突端部分为两叉,很似剪刀;背兜宽大;颚形突宽大,长舌形;阳茎基环筒形;囊形突宽大,端部弧形;抱器长条状,前缘基部向下凹陷(两侧不对称),中部有一条皱形抱器背,上有成排的毛,抱器外缘的毛成排状;抱器腹突平掌状,中部细,端部钝圆,上有倒挂刺。阳茎端细,顶端尖向一侧略弯,另一侧呈膜状胞,上有小刺状刻点。
寄主: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