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大模型开源与闭源:中美竞争下的技术生态剖析

竞合人工智能

2025-07-01 10:15 中国

57892 0 0

随着技术发展,开源与闭源界限逐渐模糊,相互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从美国OpenAI的GPT系列引领行业发展,到中国众多科技企业纷纷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以及异军突起的DeepSeek等,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竞赛正在激烈上演。

在这场竞赛中,开源与闭源策略成为影响大模型技术发展与应用生态的关键因素。

01 开源与闭源的概念解析

开源,意味着大模型的源代码、模型参数以及训练数据等向公众开放。以Meta的Llama系列开源大模型为例,开发者能够自由获取代码,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和优化,甚至可将基于Llama开发的成果用于商业用途。这种开放特性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模型改进,形成群体智慧驱动的创新模式,代码更新速度快,能迅速响应新的技术需求与应用场景。例如,在社区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下,Llama 3不断优化性能,在自然语言处理的诸多任务中表现出色,部分性能接近GPT - 4。

闭源与开源相反,大模型的核心代码和技术细节严格保密,仅模型开发公司内部团队可访问和修改。OpenAI的GPT系列是典型的闭源大模型。在闭源模式下,模型研发由专业团队集中投入资源进行,经过严格的测试和优化流程,保障模型的稳定性和高性能。如GPT - 4在复杂推理任务、多模态交互等方面表现卓越,这离不开OpenAI内部专业团队的精心打造。闭源大模型通常通过付费API或企业级解决方案盈利,企业若想将GPT - 4集成到自家产品中,需向OpenAI支付相应费用。 

02 中美主流大模型盘点与对比

美国主流大模型

1. OpenAI - GPT系列:作为大模型领域的开拓者,GPT系列声名远扬。GPT - 4具备强大的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支持多模态输入,如能理解图像内容并生成相关文本描述。其API生态成熟,广泛应用于聊天机器人、内容创作辅助、智能客服等领域,ChatGPT便是基于GPT - 4打造的聊天机器人,深受全球用户喜爱。然而,GPT系列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高昂,对计算资源要求极高,限制了其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2. Google - PaLM系列:拥有极高的推理和文本生成性能,在知识图谱和检索增强领域优势明显。它与Google Search、Workspace等产品深度集成,为用户提供智能搜索和办公体验。但Google的PaLM系列在API开放方面较为谨慎,尚未全面开放,商用化进程相对缓慢,影响了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 

3. Anthropic - Claude系列:由OpenAI前成员创立的Anthropic公司开发,秉持负责任的AI使用理念。Claude 3系列包含Haiku、Sonnet和Opus三个型号,性能依次提升,其中Opus在大多数常见评估基准上优于同行,具备强大视觉能力,能处理各种视觉格式。Anthropic通过与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合作,获得充足资金和资源支持,在大模型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主流大模型

1. 百度 - 文心一言:基于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文心知识增强大模型构建,具有知识增强、检索增强和对话增强的技术特色。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等领域应用广泛,可帮助企业快速生成营销文案、辅助学生解题等。文心一言聚焦中文场景优化,对中文自然语言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出色,但在国际化多语言能力方面尚有提升空间。 

2. 阿里巴巴 - 通义千问:支持多种语言理解和生成任务,应用于电商、云计算等场景,为商家提供智能客服、商品推荐文案生成等服务。基于深度学习技术,通义千问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理解和生成。目前,阿里通义实验室已开源200多款模型,通义千问在全世界的衍生模型数破10万,成为世界第一开源大模型,在开源领域影响力巨大。 

3. DeepSeek:由量化资管巨头幻方量化创立,自2023年成立以来,迅速在大模型领域崭露头角 。其推出的多个模型表现出色,如DeepSeek - V3拥有6710亿参数,仅激活370亿参数时性能就十分优异;DeepSeek - R1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DeepSeek采用完全开源模式,以宽松的MIT许可证发布,允许开发者自由获取、修改和使用其代码。在2025年2月的“开源周”,DeepSeek连续开源5个代码库,涵盖高效解码内核、通信库、计算库等,形成端到端技术闭环,降低大模型开发门槛。例如,其开源的FlashMLA解码内核专为英伟达Hopper架构GPU优化,在H800 GPU上可达成3000 GB/秒内存带宽极限,计算峰值达580万亿次浮点运算/秒,将模型迭代周期从周级缩短至天级。 

技术对比

1. 语言能力:美国的大模型如GPT - 4在多语言能力方面较为突出,尤其是英文,能流畅处理多种语言任务。而中国的大模型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则在中文场景下进行深度优化,对中文的理解和生成更符合本土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表现出色,但在其他语言处理上与美国大模型存在一定差距。DeepSeek通过中英双语平衡训练,在保持中文语义理解优势的同时,英文能力达到Claude 2水平的92%,多轮对话准确率在中文测试集中高达89.3% 。 

2. 多模态能力:OpenAI的GPT - 4和Google的Gemini等都引入图像、文本等多模态交互能力,可实现图像描述生成、图文问答等功能。中国的大模型如华为的盘古大模型、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也在积极发展多模态能力,推出相关多模态模型。DeepSeek虽当前多模态能力稍显薄弱,但已计划为V3模型添加多模态功能。 

3. 推理能力:在数学推理、逻辑推理等任务上,美国的一些大模型如OpenAI的o1推理能力备受认可。中国的智谱GLM - 4、百度文心一言等在推理能力上也有不错表现,部分模型在特定领域的推理任务中能与美国大模型媲美,且随着技术发展,差距不断缩小。DeepSeek - R1凭借独特的强化学习训练方法,专注提升推理能力,在相关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 

03 开源与闭源在中美大模型竞争中的角色

中国开源大模型的优势与追赶策略

1. 社区协作与快速迭代:以DeepSeek和通义千问为代表的中国开源大模型,通过开源吸引大量开发者参与,形成活跃社区生态。开发者可根据需求对模型改进优化,加速模型迭代,适应不同应用场景。这种社区驱动开发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和传播,助力中国在大模型技术上快速追赶美国。例如,DeepSeek的开源项目在GitHub上衍生项目超800个,包括法律智能助手LawSeek、医疗诊断系统MedSeek等 。 

2. 适应本土需求与产业融合:中国开源大模型能更好结合本土产业需求定制开发 。在电商领域,通义千问针对电商平台商品推荐、客服对话等场景优化,与中国庞大电商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效率。DeepSeek与国内众多车企、通信运营商合作,如与吉利汽车、岚图汽车等完成技术融合,为汽车智能化赋能 。 

美国闭源大模型的优势与挑战

1. 技术领先与商业垄断:美国闭源大模型凭借早期技术投入和领先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OpenAI通过GPT系列模型建立成熟API生态,吸引大量企业付费使用,形成商业垄断。其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使模型在性能和功能上保持领先。 

2. 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闭源大模型因代码不透明,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面临质疑。当模型处理用户敏感数据时,用户难以确定数据使用和保护情况。此外,闭源模型算法决策过程难以解释,可能存在偏见和不公平性,在对公平 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中成为挑战。 

开源与闭源的相互影响与融合趋势

1. 开源借鉴闭源技术:开源大模型发展过程中,会借鉴闭源大模型的先进技术和架构。一些开源模型在训练算法、优化策略上参考GPT系列经验,提升自身性能,缩小与闭源大模型差距。 

2. 闭源引入开源元素:部分闭源大模型开始引入开源理念和方法。一些公司开放部分API接口或开源基础工具,吸引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同时保护核心技术。这种混合模式利用开源社区力量,又保障自身商业利益,体现开源与闭源界限逐渐模糊的趋势。 

04 开源与闭源对大模型生态的影响

开源促进创新与多样性

开源大模型为全球开发者提供平等参与机会,激发创新活力。不同背景、领域的开发者基于开源模型二次开发,创造出多样的应用和衍生模型,丰富大模型生态,促进技术在不同领域快速传播和应用。基于DeepSeek开发的个性化应用不断涌现,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闭源保障质量与稳定性

闭源大模型通过专业团队严格管控,保障模型质量和稳定性。在金融风险评估、医疗诊断辅助等对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闭源大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优势得以体现,企业可依赖其提供的可靠服务,降低系统风险,保障业务正常运行。 

开源闭源共同推动生态发展

开源和闭源并非对立,在大模型生态中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技术发展。开源大模型通过社区协作创新,为闭源大模型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方向;闭源大模型凭借强大资源和技术实力,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发挥引领作用,两者良性互动,促进大模型生态健康发展。 

05 结语

在中美大模型AI竞争中,开源与闭源各有优劣,共同塑造当前大模型技术发展格局。 

中国凭借开源大模型在社区协作、本土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以其独特优势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美国则依靠闭源大模型的技术领先和商业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技术发展,开源与闭源界限逐渐模糊,相互融合趋势愈发明显。 

未来,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大模型,都将在不断创新和竞争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高度,为全球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深远影响。期待中美两国在大模型领域继续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让大模型技术更好地服务全人类。  

# AI大模型
# 人工智能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