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eVTOL减震降噪技术难点需要哪类新型减震吸能降噪材料进行突破

ACF人工软骨超材料

2025-06-23 14:38 中国

58791 0 0

一、减震系统:多维隔震技术提升飞行稳定性

在eVTOL低空经济领域,减震系统的技术突破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当前行业普遍采用双构型减震设计:

1.双轴向减震机理

      第一减震构件通过油气式减震器实现垂直方向震动隔离,其工作原理为:

  • 压缩行程:着陆冲击使活塞杆上移,气体腔体积压缩产生反向作用力,同时油液被迫通过节流活门小孔,将动能转化为热能消耗;

  • 伸展行程: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复位,油液反向流动时再次产生阻尼效应,形成"压缩-热耗-复位"的能量循环。
    第二减震构件则针对水平或倾斜方向震动,采用双腔油气式结构,通过分离活塞实现双向压力调节。典型案例显示,某型号eVTOL在垂直起降测试中,双构型减震系统使机体振动加速度降低62%,着陆冲击过载从4.5g降至1.8g。

2. 材料科学赋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减震系统中的应用比例已达70%以上,其比强度是铝合金的6倍,配合新型减震降噪吸声材料,形成"结构减震+材料吸能"的双重保障。例如ACF实验室研发的新型高性能减震吸能ACF材料,其能量吸收效率比普通橡胶提升 3 倍以上,通过分子链的高效吸能有效抵消机体震动,使机械设备系统振动幅值降低40%。

二、降噪技术:多维度协同实现静音飞行

飞行汽车的噪音控制涉及气动声学、材料科学和主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创新:

1.气动噪声优化

  • 旋翼设计革新:采用非均匀弦长桨叶和后掠翼尖,使旋转噪声频谱向人耳不敏感频段偏移。测试数据显示,五桨叶构型相比传统三桨叶,气动噪声降低7.8dB;

  • 流场管理:通过CFD仿真优化旋翼间距和倾斜角,消除桨尖涡流噪声。某型号eVTOL在悬停状态下,距机体10米处噪声值控制在65dBA以下。

2.主动降噪系统

  • 相位抵消技术:在发动机舱布置误差传感器,实时采集噪声信号后,由数字信号处理器生成反向声波。实验室测试表明,对100-1000Hz频段噪声,主动降噪系统可实现15dB以上的衰减;

  • 结构振动控制:采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机身关键节点实施毫秒级振动抑制。某企业开发的智能隔振平台,使发动机振动传递率降低至3%以下。

3.声学材料应用

  • 多孔吸声结构:在起落架舱和电池舱内壁敷设聚合物泡沫,其孔隙率达92%的微结构可实现宽频吸声。测试显示,对200-5000Hz噪声,吸声系数超过0.8;

  • 阻尼复合层:采用铝蜂窝-约束层阻尼结构,使机体表面振动能量损耗率提升至65%。

三、政策驱动:低空经济生态加速成型

国家层面政策组合拳为eVTOL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制度创新

  • 深圳试点推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建立"飞行申报-动态监测-事后追责"全流程监管机制,将适航认证周期缩短40%;

  • 探索建立低空空域分级管理制度,在人口密集区设置静默飞行走廊,要求eVTOL噪声限值低于70dBA。

2.基建配套

  • 规划建设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集成5G-A通感一体、北斗增强定位技术,实现飞行器亚米级精度监控;

  • 推进"低空+轨道"联运项目,在高铁站、商业综合体屋顶建设标准化起降平台,配套分布式充电网络。

3.产业扶持

  • 设立国家级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目标2027年达500Wh/kg)、高可靠飞控芯片国产化;

  • 开展"卡脖子"技术突围计划,对复合材料工艺装备、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等给予30%-50%的研发补贴。

四、市场前景与技术挑战

当前eVTOL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eVTOL企业已占全球专利布局的28%;

  • 复合材料需求量年复合增长率达69%,将从2024年的500吨增至2030年的11750吨。

但核心技术突破仍面临挑战:

  • 电池能量密度制约航程,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需加速;

  • 极端天气下的自主避障系统可靠性需提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的容错率需达到99.999%;

  • 军民两用标准统一,要求动力系统满足GJB150A-2009军用环境试验标准。

未来,随着减震降噪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政策生态的完善,eVTOL有望在2030年实现城市空中交通常态化运营,重新定义人类出行方式。这场"空域革命"不仅需要工程技术突破,更呼唤监管体系的创新重构,方能真正释放低空经济的万亿级市场潜力。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