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吉利,手握定制车与Robotaxi两张王牌,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即将登陆港股。
十年深耕,炼成共享出行“老司机”
从招股书中的数据可见,曹操出行已经建立起令人瞩目的业务规模。
截至2025年3月,其业务覆盖全国146个城市,2024年全年总交易额(GTV)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38.8%。
网约车领域,一张业务网络需要无数个运营锚点。而在众多网约车平台中,曹操出行的最大特色就是这些锚点——规模庞大的定制车队。
“定制”背后有两重意义需要解答:其一,定制是为了什么,有何差异化?其二,运营定制车队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和普通车队有何差别,投入产出效益如何?
截至2024年底,曹操出行在31个城市拥有超过34,000辆定制车,是中国同类车队规模最大的平台。
定制车背后,是曹操出行构建的全方位车服生态。它开发了一整套车服解决方案,包括换电网络和维修保养体系,用运营的标准化大幅提高了效率。
截至2024年底,曹操出行的定制车由378个换电站提供支持,覆盖26个城市。得益于高效的换电技术,司机只需60秒即可完成电池更换,每天节省约一小时的能源补给时间,相当于每月增加约700元收入。
而在维修保养方面,133家吉利授权维修店为曹操出行车队提供服务,通过“净修计划”(数字化和标准化保养维修协议),车辆平均保养维修时间和成本较2023年分别下降25%和54%。
“三位一体”,剖析Robotaxi落地的终极解法
当我们审视当前的Robotaxi市场格局时,不难发现一个关键问题:就像网约车运营不仅仅是车的问题一样,真正实现Robotaxi大规模商业落地,远不只是自动驾驶技术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玩家大致可分为三类:以科技公司为主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传统车企以及出行平台。每类参与者,都有其优势与不足。
多数科技公司擅长算法和软件开发,但缺乏车辆制造和规模化运营的经验;传统车企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但在软件和运营方面相对薄弱;出行平台了解用户需求和运营逻辑,但往往缺少技术和制造能力。
因此,要真正让Robotaxi从实验走向规模化商业运营,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高效可靠的车辆与配套服务体系、成熟的出行运营能力,这“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显然,和市场上多数Robotaxi玩家需要通过合作伙伴关系来整合不同能力,合作较为松散相比,曹操出行作为吉利集团的重要成员,在研发、运营、商业化等方面,天然就要高一个身位。
下一个十年,走向中国第一Robotaxi平台
站在曹操出行即将上市的历史节点上,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其清晰的战略逻辑已然显现:曹操出行正在从一家传统网约车平台,逐步转型为Robotaxi时代的核心平台。
在传统网约车市场,曹操出行市场份额稳固,有充足的动力,去抢占下一个十年的Robotaxi市场高地。而这份向上之心,则集中折射出曹操出行在Robotaxi领域的优势,以及它未来的价值站位。
仅这一点,便保障了曹操出行的商业化前景无虞。其运营经验、数据积累,将在开发、调度、优化Robotaxi的过程中成为宝贵资源。
但更重要的是,曹操出行是吉利集团中融合造车能力、智驾技术和车服配套的唯一平台。它,也是吉利集团为Robotaxi时代布下的一局大棋。
来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