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作者:武爽。
京东以三倍薪资跨界“抢人”,希尔顿、华住、房企巨头们也纷纷抛出百万年薪,一场针对酒店职业经理人的“抢人大战”硝烟弥漫。然而,行业另一面却是触目惊心的现实:50万管理岗位缺口高悬,不少职业经理人选择“出走”……
年薪百万求聘酒店职业经理人
据多家媒体报道,京东正以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三倍薪资,精准狙击飞猪、携程、同程等头部在线旅游平台的核心技术及业务骨干。这一高调“挖角”行动,与其自3月以来在招聘平台密集发布的酒旅专项岗位相互印证,透露出京东进军酒旅市场的雄心绝非小试牛刀。
细察京东发布的招聘信息,其战略聚焦点清晰可见:岗位覆盖产品经理、后端开发、航空运营、综合运营等酒旅业务全链条的关键节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岗位设置的深度与薪资的竞争力:产品经理岗位明确要求5年以上酒旅平台产品经验,月薪定位在20-40K;更为核心的酒旅业务系统架构师岗位,不仅要求2年以上行业架构经验,更将“携程、美团从业者优先”和“具备从0到1搭建业务技术架构经验”列为重要加分项,其月薪更是开出了50~70K的高位区间。
这种对特定平台背景和“从零搭建”能力的高度青睐,叠加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京东并非在简单拼凑一个团队,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全新的、深度整合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酒旅业务技术中台与运营体系。
然而,京东的跨界突袭并非发生在真空之中。传统酒店集团敏锐地感受到了人才市场的波动与竞争压力,纷纷以高薪策略巩固自身人才壁垒。行业观察显示,包括希尔顿、华住、凤悦在内的国内外主要酒店集团,近期均在加速招募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酒店总经理这一核心岗位。
希尔顿面向全国范围招聘大中华区及蒙古的酒店总经理,提供的月薪范围在4万至8万元之间。国内龙头华住的反应更为迅速且系统化,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酒店总经理招募专场”,旗下精选服务、生活方式、高端品质三大事业集群同步释放需求。仅以华住官网6月3日单日发布的信息为例,就有20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品牌酒店总经理职位虚位以待,扩张与储备管理人才的意图十分明显。
更引人注目的是,房地产企业也以令人瞩目的“百万年薪”强势加入这场高端酒店管理人才的争夺战。例如,荣盛发展旗下的聊城阿尔卡地亚国际温泉酒店,开出月薪10万元以上的条件招聘总经理;保利商旅同样在积极物色多名酒店总经理人选。这反映出房企在持有或运营酒店资产时,对专业操盘手价值的高度认可和迫切需求。
此外,从地方国资(如黄龙酒店管理集团)到中外合资巨头(如钓鱼台美高梅酒店集团),再到具体项目如北京JW万豪、上海木守朱泾、成都西岭雪山安纳塔拉度假酒店等,都在积极招募经验丰富的酒店职业经理人。
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拥有10年以上行业积淀,且兼具国际酒店集团与本土管理公司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众多高星级酒店品牌的“首选目标”,并愿意为此支付溢价。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招募岗位对应的是尚在“筹开阶段”的新项目,这意味着对职业经理人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项目启动、体系搭建、团队组建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不少酒店职业经理人“出走”
事实上,国内酒店市场对酒店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正在不断加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酒店总数已超过37万家,客房总规模突破1850万间(统计口径为15间客房及以上)。其中,2024年新增规模酒店接近3万家,创下近五年来最快增速。全球酒店管理学院(GLH)预测,至2025年,中国高星级酒店管理岗位缺口将超50万人。
与此同时,酒店的入住率、平均房价和每间可供房收入(RevPAR)等核心指标集体走低。2024年全国酒店平均入住率仅58.8%,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平均房价约为200元,同比下降5.8%,带动RevPAR同比下滑约5% 。为了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品牌方和业主方都希望找到一个专业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能够突破市场“内卷”,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但真实情况却是不少酒店职业经理人正在集体“出走”。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酒店业的离职率为28.6%,而高级经理人在酒店业中属于稀缺资源,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人才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据观察,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出走”主要有两种形式。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仍在酒旅行业内,辗转各个住宿业集团。相关数据显示,在整个有限服务类酒店中,接近50%的酒店经理,不到3年都会跳槽。真正在一家门店干5年之上的酒店经理,不足24%。而在求职端,几乎每个月75%以上的经理职位都会收到超过100份的简历。
激烈竞争下,一些酒店职业经理也会选择公寓、民宿等住宿板块。不久前,万达酒店一名职业经理成功入职一家国际长租公寓公司,问其原因,该酒店职业经理称,一方面是跟母公司集团变动有关,一方面也是看好酒店公寓和长租公寓的发展前景。
部分酒店职业经理则是选择了转行,跳出酒店业。小红书上关于#酒店人裸辞做什么的帖子达到了356万+篇笔记,在这些笔记中,有8年酒店职业经理经历的人转入新能源行业,也有入行3年的酒店人去奢侈品柜台当销售,但更多的是陷入失业的焦虑中。
一位在国际连锁酒店摸爬滚打了6年,离职前刚刚履新前厅部副经理的博主分享道,“酒店干得太累了裸辞,已经失业两个月,投了快六百份简历,杳无音讯。”甚至有不少同样裸辞的酒店职业经理人在评论区“组队找工作”。
关于裸辞理由,大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都表示,“并不是说对酒店行业不热爱了。相反很热爱酒店,也很享受在其中工作,帮助客人解决问题,帮助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很好地在酒店这行扎根,这是这么多年坚守在酒店行业的重要原因。”
每一个进入酒店业的职业经理人都怀着像对《布达佩斯大饭店》一样的憧憬:水晶吊灯下西装革履地带着客人check in,每天接触不同肤色的人讲着五国语言,彬彬有礼的服务换来客人的感谢与肯定,幻想着从助理到GM的晋升童话……但现实却是:活动太多凌晨3点还要盯着明天会议的摆台;认真为客人着想每一处服务但还是要被客人指着鼻子骂还要微笑说“抱歉”;体检单上的病痛;焦虑活动的流程导致失眠,以及永远完不成的Budget……
一位头部酒店集团旗下的分店职业经理称他一个月回去一次,“酒店=宿舍”。大部分人的春节、五一假期可以陪家人出游,这也是需要24小时在酒店的职业经理人最忙碌的时期,“没有四季和远方”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除此之外,部分酒店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或缩减规模,进一步加剧了高级经理人的失业问题。据亚洲旅宿研究院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有超过50家酒店被拍卖交易,当酒店被摆上货架,酒店职业经理人又重新回到起点。同时,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在酒店业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可能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导致部分高级经理人面临职业瓶颈或失业风险。
跨行转型的困难也让不少酒店职业经理人在裸辞后,又重新回到酒店业,但同是酒店业,也存在着不少难题。对于做惯了国际品牌的经理人来说,国内的管理模式需要花一段时间去适应。首先是熟悉的opera系统不再用了,这样就相当于“自断一臂”。重新学习新系统和熟悉新的团队架构以及模式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
可以说,酒店职业经理人“出走”是薪资、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0万酒旅毕业生解决不了用工难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开设旅游、酒店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6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50万人,每年酒旅专业毕业生接近50万。这么多人才入市,为什么还是不能缓解酒店职业经理人用工难?
主要来看,是中层以上的职业经理人出现了“断代”的情况。
从“新”方面来看,部分年轻人选择不进入这个行业。据统计,就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5~10年,仍然留在酒店行业的比率不到15%,大部分人选择了转行。在五星级酒店端盘子,转正后月薪只有3500元是不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期的真实写照。
《中国酒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2024)》显示,2023年酒店基层员工仅33%月薪突破4001元,其中5000元以上群体不足9%,相较于一线城市专职骑手以日均4~8小时工作时长轻松斩获6000-10000元碾压式收入时,酒店业的“体面薪酬”早已毫无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也与经统计五星级酒店总经理平均年薪高达80万-120万元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职业经理人是不少毕业生的目标。虽然职业发展的道路特别清晰,从员工—领班—主管—经理—大部门经理—部门总监—副总—总经理。但这同时也伴随着时间的煎熬,不是工作做得好或者业绩好就能升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在行业内沉淀下来,靠时间打磨出经验。
然后就是机遇,一个酒店就一个总经理,一个部门总监,一个大部门经理,时机真的太重要了。据行业观察,一名普通酒店管理毕业生平均5~8年晋升至管理层,能够做到管理层的毕业生寥寥无几。
从“老”来看,经验丰富的酒店职业经理人正在经历“中年危机”。从当前各类媒体平台招聘广告看酒店各岗位职业经理人的招聘,最扎心的条件,就是年龄:不超过45岁(有的更苛刻到40岁)。奋斗了20年以上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还在中年,就要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一位在行业工作近20年的酒店职业经理告诉空间秘探,他曾先后担任多家酒店总经理,这两年由于发展需要打算换个酒店继续工作,没想到今年刚刚43岁的他在求职过程中屡次碰壁,不少酒店品牌委婉表示现在总经理的年龄要求都在40岁以下,他最终选择回老家开了个小餐馆,离开了酒店行业。
多名酒店职业经理人表示,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本土中高端及以下连锁酒店品牌身上。如果进入奢华酒店,年龄可能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了,相反,这很可能还是优势。奢华酒店的经理大都在40岁,甚至45岁以上。这或许与国际联号跟国内酒店经营理念有关,奢华酒店更看重服务质量和品牌,而不是规模和市场份额,而中高端及以下酒店品牌完全就是快消品的打法,追求“得年轻者得天下”。
一面是新的基层人才上不来,一面是上面的优秀人才不多,流动频繁,处于中层地带的酒店职业经理人板块形成了空白区域,自然发生“招工难”和“用工难”的问题。
未来最稀缺“懂酒店何以连接世界的人”
时代洪流奔涌,酒店业的航船已驶入前所未有的激流。当数字化重塑宾客体验,个性化服务成为基准线,行业复苏的潮声下,昔日的经验坐标,如今或已悄然偏移。酒店职业经理,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龙骨”,新的时代趋势又为他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是科技应用与智能化管理能力。AI正在重构酒店运营成本结构。华住、首旅如家等集团已部署“AI数字店长”,自动完成房态管理、动态调价等任务,酒店业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形态不断演变,“数字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凸显。
然而,行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复合型人才短缺、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等痛点。但技术仅是工具,职业经理人的核心价值在于“人机协同”的决策能力。据《2023全球酒店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超75%的酒店集团将“技术融合能力”列为未来五年核心战略,但同期行业数字化人才缺口高达41%,凸显供需严重失衡。
二是具有“资管”意识和能力。酒店最终是一门生意,生意的本质就是要赚钱。因此投资人对酒店的回报率要求不断提高,要想达到投资人的预期,对酒店的资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REITs向酒店放开,对资产管理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眼下国内酒店行业并不顺遂,甚至颇为艰难,大量的酒店资产被挂牌出售,资产管理成为众多投资人眼中的救命稻草。但国内的酒店资产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专业和系统的管理,目前行业内70%的酒店资产管理人都不是做酒店出来的,而是做商业、写字楼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一批既懂酒店业务又懂资产管理的人,他们才能把资产管好,让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国际化视野。在当前酒店业全球化竞争与本土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具备海内外视野已成为酒店管理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国酒店集团出海加速,华住、德胧等头部企业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布局;另一方面,入境游复苏推动多语言服务与国际支付便利化需求激增。若管理者仅局限于单一市场经验,将难以应对出海过程中的政策风险、跨文化团队协作挑战,也无法精准捕捉全球化客群的多元需求,最终导致本土市场创新滞后与海外扩张失利并存的人才断层危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系统化的海外历练仍是突破职业天花板的核心路径。尽管“海归”标签不再自动等同于高薪职位,但其不可替代性在于实战化的国际经验与资源整合能力。据不完全统计,高端酒店新员工中90%为海归的背景。
酒店行业的未来是属于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人的。当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深耕,最稀缺的不再是“懂酒店的人”,而是“懂酒店何以连接世界的人”。酒店经理人应当时刻都有危机意识和警醒意识,不学习不成长,要么就是被新成长的人才无情地干掉,要么就是被行业发展残酷地淘汰。
综上,京东踏入酒旅行业高薪挖角的“出圈”事件,对酒旅行业本质上是一件好事。酒旅特别是酒店行业,不再是过去传统的封闭行业,他们需要更多新鲜的、跨界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进行迭代。酒店职业经理人的“抢人大战”与“出走潮”并存,深刻揭示了行业转型期的阵痛与机遇。表面是高薪挖角的激烈竞争,内核却是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错位——高速扩张的市场渴求成熟舵手,而传统培养路径难以输送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些趋势正倒逼职业经理人加速能力迭代,同时,企业也亟须反思:如何构建更具吸引力的职业通道,打破“45岁天花板”?唯有双向奔赴,方能锻造出引领酒店业穿越周期、连接世界的核心“龙骨”,在存量深耕时代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