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山东快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快驴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一动态迅速引发业界关注。
或许有人会问,这家企业既不是快递公司,也不直接从事物流运输业务,与物流板块有何关联呢?你还别说,关联颇深。
据招股书,快驴科技是中国内地领先的短距离绿色出行科技综合服务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4年收入计,其市场份额为2.2%。他们与遍布全国的区域服务商和合作门店合作,打造一个为轻型电动车用户、大型商业物流配送服务商、城市绿色共享出行用户服务的短距离绿色出行服务平台。
显然,其业务架构与物流领域的关联还极为密切。只不过,从物流的角度来说,这背后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挑战。
一、供应链单一,续航、成本双重承压
快驴科技,一家“主要业务包括提供铅酸电池及锂离子电池等电池产品、销售充电器、轮胎等短距离轻型电动车的各种零件和配件,以及向当地合作门店提供技术及人员培训和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虽冠以科技二字,不过更像是一家电池销售商。
值得关注的是,快驴科技的供应链高度集中。在电池产品采购中,几乎全部来自超威集团(包括超威集团下的金超威品牌铅酸电池和其他锂离子电池),2022年至2024年,其占比分别为98.5%、87.0%、99.2%,快驴科技对于超威集团存在极强的依赖。
这种单一供应商模式暗藏风险,倘若某天超威集团突然终止与快驴科技的业务关系,那么,快驴科技旗下“快驴快修”服务网络的电池供应将直接受阻,即使快速开拓新的供应商,电池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价格竞争力均需经历长期的市场验证。
这种供应链风险对快递小哥群体而言堪称切肤之痛:作为城市的配送主力军,他们的电动车续航能力与派单量、收入直接挂钩。当服务网络的电池供应出现断层,即时维修响应机制失效,小哥可能陷入“修车等半天”的困境,可能原本几十分钟内即可完成的电池更换或检修,因适配型号短缺、采购流程冗长延长至数小时,直接导致派单量下降,影响收入。
更现实的矛盾在于成本与效率的双向挤压:若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品牌电池的价格可能高于原来的电池,意味着快递小哥更换电池的成本将显著增加;如果选择低价替代电池则面临续航里程缩水、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形成“多跑两趟补续航、三天两头换电池”的恶性循环。这种两难境地在大促配送高峰期尤为凸显,进而引发客户投诉率上升,直接影响小哥的绩效评分与收入结算。
据统计,2024年,中国电动两轮及三轮车持有量在快递和按需配送需求方面分别占5.7百万辆及14.8百万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快驴科技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拥有超过950名区域服务商及20,000家合作门店。
回到现实,不知道有没有快递小哥面临以上风险呢?
二、你的生命正在被电池威胁
除了经济压力,更需要警惕的就是安全问题了。
据招股书,快驴科技从第三方供应商处采购锂离子电池,并将其出售给区域服务商。在极少数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可通过点燃附近材料排放烟雾和火焰来快速释放其所包含的能量。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引发的火灾新闻并不少见,产品瑕疵、不正确使用、重摔撞击、外部高温、过充等都容易引起锂离子电池燃烧,进而引发火灾。现如今,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车领域广泛应用,这类安全风险正从偶发事件演变为需要系统性防范的行业共性问题。
对于依赖电动车进行日常配送的快递小哥而言,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让他们时刻暴露在危险之下。高强度配送作业中,电池长时间处于充放电状态,过充现象难以完全避免;夏季高温天气,也可能因外部温度过高引起电池发热失控。一旦锂离子电池骤然失控,快递小哥往往处于被易燃包裹环绕的场景中,火势极易迅速蔓延,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此外,锂离子电池起火时释放的有毒烟雾,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眼睛等造成极大的伤害。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快递小哥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灾。据光明网报道,2023年某日,被告人朱某将其配送用的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放置于B超市办公区内充电,次日该电池因故障起火引燃周围可燃物并扩大成灾,造成人身损害及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的严重后果。
安全问题无小事,锂离子电池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关乎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稳定,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企业应将安全保障置于战略高度,通过技术优化与管理优化,从源头降低风险。
快驴科技招股书中“科技赋能”的蓝图下,隐藏着一组残酷的现实对比:99.2% 的单一电池供应商依赖率,与数万快递小哥穿梭在街巷的身影;“绿色出行”的营销话术,与锂离子电池爆燃时腾起的黑色烟雾。那些被轻描淡写为“极少数情况”的安全风险,落在个体身上就是100%的生命威胁。
供应链集中与安全管理的双重缺位,暴露出商业逻辑的致命偏差。真正的商业文明,不应建立在劳动者的恐惧之上,应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