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遥不可及的“天价钻石”,正被中国制造改写,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过去,钻石价值远超黄金,绝非夸大其词。去年8月21日,LucaraDiamond公司披露,Karowe矿场挖掘出重达2492克拉的钻石原石,位列历史第二,预估价值达4000万美元(超2.85亿元人民币),尽显其昂贵本色。
此外,《泰坦尼克号》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洋之心”原型——“希望蓝钻”,1947年就以110万美元的高价被珠宝商海瑞·温斯顿收入囊中,堪称钻石价值的经典例证。
但自中国入局钻石产业,其价格与市场地位便持续走低。实际上,全球钻石储量高达25亿克拉,远超实际需求,所谓的稀缺性不过是西方资本精心编织的商业神话。
1870年,南非发现大型钻石矿后,戴比尔斯等巨头迅速垄断全球近90%的钻石资源。他们通过军事化手段管控产量,制造稀缺假象,同时邀请玛丽莲·梦露等明星代言,将钻石与爱情深度绑定,成功推高钻石市场价值,从而缔造了百年商业传奇。
从科学角度来看,天然钻是碳元素在高压下形成的单质晶体,与铅笔芯同源,人工培育在技术上完全可行。
2019年,中科院成功攻克钻石培育技术,并在河南柘城试点成功,突破量产。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毛坯产量近3000万克拉,中国以75%的占比成为最大生产国。河南小城柘城年产600万克拉,一跃成为“钻石之都”。
权威检测表明,中国培育钻石在光学、化学和物理特性上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自此,国产钻石正式进军市场,柘光等中国品牌迅速崛起。
柘光钻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淘宝、官网、京东关注总量达40万人次,日均
谈及价格,其VVS净度、D色和3EX切工的高端品质,一克拉售价约8000元,虽未低至300元的“白菜价”,但相比天然钻石已极具性价比。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大克拉“鸽子蛋”钻戒仍属高价品。对此,部分美西方珠宝商酸言酸语,声称“中国制造入局只为牟利”。
这番言论,实则暴露其眼红市场份额被分的心态。据悉,受跨境沟通限制,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客户纷纷委托国内亲友,通过柘光官网定制大克拉钻饰,订单量因此激增超10倍。
不少外国珠宝商看中中国培育钻石的高性价比,通过外贸公司主动联系柘光,寻求长期合作进货。西方钻石商曾靠垄断和营销制造“稀缺神话”牟利,如今被中国打破,自然心有不甘。
眼看中国培育钻石市场火热,他们又提出诸如“中国钻石必须明确标注实验室培育”等要求,试图阻碍中国品牌发展。
这显然是无理要求,毕竟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就已明确承认,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并无本质区别。
在培育钻石更易定制、更贴合个性化需求的优势下,数据显示,培育钻石的市场需求占比已从5%-10%飙升至80%-90%,成为消费者新宠。
曾主导全球市场的天然钻石风光不再。彭博社消息显示,近期全球最大天然钻石供应商戴比尔斯大幅下调二级市场毛坯钻石售价,降幅达10%至15%,如此大幅度调价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被业内戏称为“最后的手段”。
事实上,这并非戴比尔斯首次降价。早在2024年1月,其原钻价格就已下调约10%。如同鱼子酱、碳纤维等领域,钻石市场也正被中国制造改写格局。
未来,无论是主打高端的柘光品牌,还是走亲民路线的其他国产钻石品牌,依托中国的技术与产能优势,美西方老牌钻石商除了持续降价,还能否祭出其他“杀手锏”,着实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