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松狮
编辑 | G3007
我在坐标为上海滩的国内和国外的头部金融机构工作10年,在这个2025年的春天正式说再见了。
不是又换了一家金融机构,而是跟金融打工人的身份说再见了。
从海外学成归国,已经10个年头,还记得初来上海滩时候,十里洋场的外滩和高楼巍峨的陆家嘴,人潮汹涌。初到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和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便深深吸引了我。每天穿梭于人潮涌动的金融区,望着黄浦江的奔流不息,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每天上下班于这样一个人头攒动的景点,路过高峰人流量高达40万人的路口,办公室就能看见黄浦江的湾流,每逢节日窗外就能直接看灯光秀和烟花秀,我站在过资本市场最高最大的舞台,年纪轻轻便可以跟最成功的人士对话,聊着最时髦的话题,计算着数以亿计的数字。无论是IPO的敲钟仪式,还是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颁奖典礼,都已经是过眼云烟。
我不由得问自己,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一份工作,是多少人年少时的梦想?但时间来到今天,却迎来了主动的告别。
回首过去十年,那些一起加班的日子、一起庆祝项目成功的时刻,都成为了珍贵的回忆。我们曾经为了一个目标拼尽全力,那种激情和热血让人难以忘怀。
有朋友问我,会有失落么?并不会,主动离开,意味着手握选择权。相信手握选择权的人,终将能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01
我们经历了什么?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金融供给侧改革拉开序幕,原本熟悉的结构,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开始慢慢发生改变。
多少个夜晚,我们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对着电脑屏幕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咖啡成为了唯一的提神工具。我加班过的地方不仅限于办公室,还遍布酒店大堂、酒吧、餐厅,甚至是路边的花坛和
回望十年前,刚刚入行的我对金融行业充满了憧憬和兴奋。记得2015到 2017年金融行业的快速扩张,也让我看到巨大的财富效应。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异常波动,随后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市场的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金融行业开始进入强监管时代。在这一时期,金融机构纷纷调整业务结构,加强风险控制。
2018年,中国开始实施去杠杆政策,旨在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债务风险。这一政策对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部分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机构业务收缩。
2019年,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式启动,旨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2020年,口罩疫情爆发,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包括货币政策的宽松和财政政策的支持。在这一时期,金融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金融科技的加速发展。
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行业继续进行调整。一级市场方面,PE/VC 投资人面临着项目融资困难、退出渠道不畅的困境。二级市场方面,行情波动较大,投资者面临较大风险。
根据相关统计,过去十年金融行业的从业人数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趋势,尤其是在金融供给侧改革后,许多小型金融机构退出市场,从业人员面临重新洗牌。
02
变革的亲历者
在个人层面,作为金融打工人,我亲身经历了这些变革。业务变得没有空间,努力变得没有任何正反馈,好像是在演戏。裁员降薪弥漫在陆家嘴的每个角落。
在一级市场,曾经参与的多个项目因融资困难而停滞不前,一些企业估值大幅下跌,导致投资回报率难以保障。
一级市场的PE/VC投资人,接触的每一个公司,都想融资,但是却怎么都算不过账。说到退出方式,要么通道关闭不知道何时重启,要么对应市场估值太低根本没有活水,要么地缘政治风险有不可控的隐忧。所谓IRR测算全是假设,战略也只剩下了故事。
IPO从原来近在咫尺,变成了似乎一生都到不了的终点。过去高不可攀的估值,都跌到脚踝。金主爸爸们见状望而却步,不可能再给出续命的钱了。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为1.1万亿元,同比下降36.4%;投资案例数为1.2万起,同比下降24.7%;投资金额为9,000亿元,同比下降44.1%。这表明一级市场在募资和投资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上市环节的投行,曾经被誉为金融行业皇冠上的明珠,但是随着境内IPO通道的收紧甚至关闭,境外市场的低流动性和地缘政治风险,面临着一种没有活可以干的尴尬局面。曾经成百上千浩浩荡荡的团队,现在变得不知所措。
一觉醒来,行业没了的既视感,跟当年的教育行业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没有了项目,高薪也慢慢的消失,人员就显得过于冗杂,降薪裁员疏散转行成了投行圈的热搜词。
再放眼股票投资的二级市场,很长的时间里好像无论怎么买都是亏,做再多的研究也都是徒劳,反而还会形成自我怀疑。金融市场的波动就像大海的波涛,无情地冲击着我们精心构建的策略。一次突如其来的市场下跌,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瞬间化为泡影,那种无力感仿佛让人陷入了无尽的泥潭。好在最近一段时间,二级市场略有起色,又找到了一些努力的意义,但是最终能兑现多少收益,犹未可知。
我周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在离开。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22年证券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4.2万人,较2021年减少1.2万人,降幅为3.4%。其中,投行从业人员减少幅度更为明显。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金融行业的变化与不确定性,也促使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重新思考。
03
我们都活成了演员?
在没有向外空间的时候,各个公司都开始无尽内卷,有时候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演员,但是演技也不太好。每天在做什么,在假装上班,在扮演上班。
找几个同行出去吐吐槽,假装拜访了企业和投资人。每周周会,说辞都是正在推进,预计什么时候有进展,然而,却心知肚明的知道永远不会有结果。
就连老板出来讲话开会,大家也知道,你也不过是在演戏而已。有人选择继续努力在“粪坑”蝶泳,有人选择站在坑边看戏。每每上班,耳边就想起熟悉的音乐“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
还记得,2019年,王兴说今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还记得,2021年的夏天,大家都说这是新消费黄金十年的起点。在那些餐饮、茶饮、潮玩、医美、国货美妆不断出现神话的年代,我们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以为自己就此踩上时代的风火轮。确实是时代的风火轮,却殊不知哪吒的风火轮是有魔气的。
30出头,多么黄金的年龄,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下坡路。时间来到了2025年的春天,中国的AI横空出世,有一天晚上,我分外激动,仿佛那个闪闪发亮的时代又回来了。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金融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变革和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改变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尽管如此,我还是选择不继续做金融行业打工人了,如果还有下一个时代,换一个角度和身份去参与吧。
04
告别并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人生需要有意义
有人问,离开是不是因为裁员,因为钱少了,要去找个地方赚更多的钱?
其实,主动离开的都是有选择的人,我为这些人而感到庆幸。那是去了有更多钱的地方么?未必,因为时代的巨变,再也不像从前。
从小的经历告诉我,人还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能浑浑噩噩度日,但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深深地感到失去的不是工作,也不是工资高薪,而是人生的意义。
但是也看到很多人的状态是迷茫,踌躇不前,对当下不满,但又没有别的选择。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投资和理财,认真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努力保留好做选择的权利。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都在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金融行业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它依然有着光明的未来。金融科技的兴起、绿色金融的发展,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最终,都祝福大家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人生海海,江湖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