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存钱给女儿上学,却要等到60岁才能取?西安父亲遭遇保险陷阱引热议!

无聊文字

2025-03-01 17:13 中国

39117 0 0



近日,西安市民谢先生因一份“教育保险”陷入困境,引发广泛关注。10年前,他为8岁女儿购买某保险公司“东方红·状元红”教育险,业务员承诺“每年存1万,存满10年,18岁可连本带息取出”。然而,当女儿即将高考急需用钱时,谢先生却被告知:本金需等到女儿60岁才能提取,每年仅能领取数百元收益!
一、事件回顾:十年存款成“空头支票”
2016年,谢先生经熟人推荐购买了这款教育险,业务员称“专为教育设计,18岁可取钱上大学”。出于信任,他未细看合同条款,连续10年缴纳保费共10万元。如今女儿即将升学,保险公司却表示:合同规定大学期间每年仅能领取2000元,剩余本金需至60岁提取。若退保,谢先生将损失近4万元本金。
二、问题何在?销售误导成关键
律师指出,业务员涉嫌隐瞒关键条款,夸大收益,利用熟人关系弱化消费者警惕性,违反《保险法》第116条“禁止欺骗投保人”。类似案例屡见不鲜,部分业务员为业绩避谈长期锁定期,导致消费者资金流动性被“锁死”。
    专家提醒:投保教育险需警惕三大陷阱
1.条款陷阱:
教育险领取年龄因产品而异,部分产品需至18岁后分阶段领取,甚至延迟至60岁。投保前务必核实“生存金领取时间”“退保损失”等条款。
2. 承诺陷阱:
销售人员口头承诺无效,一切以合同为准。若发现条款与承诺不符,可通过聊天记录、录音等证据维权。
3. 流动性陷阱:
教育金保险侧重长期储蓄,急用钱时可能面临亏损。建议搭配银行储蓄、基金定投等灵活方式,分散风险。
三、行业反思:如何让保险回归保障本质?
谢先生的遭遇折射出保险行业销售乱象——信息不透明、条款复杂化、熟人营销泛滥。监管部门需加强违规处罚力度,而消费者更应理性投保。
1、仔细阅读合同:重点关注“保险责任”“免责条款”“现金价值表”;
2、利用犹豫期:投保后10-15天内可无条件退保;
3、官方渠道核实: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确认产品细节。
结语:
教育险本是父母爱的寄托,却因销售误导成了“糟心坑”。希望谢先生的经历能唤醒行业规范,也提醒每位家长:保险不是“人情单”,理性选择才是对孩子未来的负责!
你是否遇到过保险销售陷阱?欢迎留言分享经历,提醒更多人避坑!
# 保险
# 教育
# 西安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