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最是柳州柳,春风抽绿映碧流。江山从此不平庸,千古一人柳柳州。”9月3日晚,演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生活的民族歌剧《柳柳州》在广西南宁上演,拉开了第十二届广西戏剧展览会大幕。30部展演作品题材丰富,包括京剧、壮剧、民族歌剧、话剧、儿童剧等,展现了新时代广西舞台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
西南剧展的历史回响
1944年,著名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西南剧展在桂林的广西省立艺术馆开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等为代表的上千名文艺工作者齐聚桂林,以戏剧为武器,以舞台为战场,用87部剧目170多场演出,奏响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时代强音,展现了中国戏剧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担当。
1984年10月,为纪念西南剧展40周年,传承中国戏剧人的优良传统,广西戏剧展览会(简称“广西剧展”)在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自治区彩调剧团、自治区歌舞团以及北海市粤剧团、桂林市歌舞团等12家文艺院团参与,共演出了话剧《陌生的故乡》、粤剧《潮涨潮落》等10部剧目,广受关注。
40年来,广西文艺工作者以广西剧展的举办为契机,潜心创作、精心演出,涌现出壮剧《歌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彩调剧《新刘三姐》、桂剧《大儒还乡》《七步吟》、舞剧《妈勒访天边》等一大批具有广西特色、彰显时代精神的舞台艺术精品。
“广西剧展是西南剧展精神的延续,无论是剧目展演还是各类配套文艺活动,都以戏剧传承和西南剧展精神为引领。大家为一种炙热的艺术追求会聚到一起,践行艺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班华勤说。
“40年来,广西戏剧人始终坚持将西南剧展的荣光代代相传。”广西彩调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导演龙杰锋说,在广西剧展的舞台上,一代代戏剧名角轮番登场、经典戏剧作品接续上演,为戏迷留下了无数值得回味的精彩瞬间。
守正创新勇攀艺术高峰
1980年,广西河池的合寨村群众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40多年来,合寨村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监督等方面,持续深化村民自治内涵,完善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发展。
今年9月9日,广西剧展参演剧目壮剧《香樟树下》亮相广西民族剧院,再现了合寨村的发展故事。“该剧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最具变革精神和意义深远的历史事件,为当下人们提供了启示、激励和鞭策,是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剧目。”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过竹说。
经过40年传承、改革和发展,在广西剧展的舞台上,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粤剧等地方剧种和京剧、话剧、音乐剧等传统或引进剧种纷纷登台,为八桂大地上的各族群众奉上一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传得开、立得住、叫得响的精品剧目,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1年,彩调剧《新刘三姐》作为竞演压轴剧目,参演第十一届广西剧展。2022年,该剧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奖。颁奖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唐正柱说:“彩调剧《新刘三姐》的获奖是广西文化艺术的荣耀时刻。近年来,广西戏剧人勇攀艺术高峰,卓有成效,立起了新的里程碑。”
《香樟树下》《新刘三姐》是广西剧展推动戏剧事业发展的缩影。从第一届广西剧展的10部剧目,到第十二届的26部竞演剧目、4部特邀参演剧目,广西舞台艺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大儒还乡》、舞剧《妈勒访天边》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经过剧展淬炼走出广西,唱响大江南北。
“广西有戏”品牌日益响亮
民族歌剧《柳柳州》是本届剧展的开幕大戏,广西籍编剧常剑钧已经在舞台艺术创作领域活跃了近50年,创作足迹涉及壮剧、彩调剧、桂剧、民族歌剧、话剧等艺术门类。
40年来,数百部作品在广西剧展的舞台亮相,可谓名家荟萃、新人辈出。从这里出发,梅帅元、常剑钧、龙倩、张树萍等一批知名艺术家,以及哈丹、伍思婷、蒋剑等文艺新秀脱颖而出,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舞台艺术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相继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广西有戏”品牌战略行动计划(2022-2024)》《广西文艺“出精品、出人才”激励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在政策扶持、工作机制上提供了坚强保障。
与此同时,广西持续强化创作扶持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广西艺术基金、恢复实施签约文艺家制度、大幅提高优秀文艺作品奖励标准等有力举措,重塑了广西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激励政策体系。
“作为西南剧展的举办地,广西一直自觉传承西南剧展的精神火种,坚持举办广西剧展,持续打造‘广西有戏’品牌,真正实现了广西舞台有戏、广大演员有戏、群众身边有戏。”班华勤说。
(来源:2024年9月26日《中国文化报》,作者:宾阳 莫曲)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 舞台、演员有戏,群众身边有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