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穿越时空的旅行:探访天龙屯堡,领略屯堡文化,感受地戏震撼

这个是认证

渝帆

2024-11-05 23:51 贵州

65446 0 0

“多彩贵州外宣交流汇”,屯堡文化第一站,今天来到贵州安顺的天龙屯堡,这是一座隐藏在群山之中古镇,这里生活的人都讲南京话、吃江淮菜、尊崇江南习俗,而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屯堡人。

天龙屯堡的历史

天龙屯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开始,朱元璋为实现大明帝国的江山一统,从江南集结30万大军一举摧垮了云南元代梁王势力。战争结束后,数十万大军被留在当地屯垦戍边,这些原本家在江南的士兵从此成为异乡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形成一座座屯堡,如今安顺境内依然分布着众多屯堡,天龙屯堡便是其中的经典代表,这也是它之所以成为我们这次采风活动首站的重要原因!

6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不仅没有抹去它的历史痕迹,反而让这座石头城堡更加古朴而神秘。屯堡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传承和保留,居民们在服饰、建筑、生活习俗、饮食文化等方面仍保留着600年前的传统,被誉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漫步其间,瞬间便有了历史倒流的错觉。青石街道两侧的老房子满是岁月的痕迹,细细打量,门头、花窗、柱础上的木雕又巧夺天工,必然是经年累月慢慢打磨才有的精美细致。

地戏(跳神)的震撼

天龙屯堡有很多看点,地戏便是其中之一,地戏在当地又叫“跳神”,是屯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演员面罩青纱,头顶面具,背插战旗手持刀戟,在锣鼓伴奏中演唱和舞打。

剧目多为英雄征战故事,如《说岳》、《三国》、《杨家将》等,体现崇武尚勇、追忆祖先的精神情怀。据了解,地戏源于明代的军傩,大约在明初就随征南大军传入黔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戏剧形式。现在已经成为天龙屯堡每天定时表演的舞台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石头的艺术

天龙屯堡的建筑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致,有一段顺口溜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堡的防御体系保存完好,高耸的城墙、坚固的城门,以及矗立在各个角落的碉楼,无不彰显着当年的军事威严。屯堡民居建筑既独立,同时又跟整个村寨的布局浑然一体,所有民居都可通过后门相通。石巷纵横密布,将整个古镇连为一个整体,错综复杂中却又井然有序。遇有战事,敌人难以攻进院内,石屋的人则易于防守。

服装:凤阳汉装的传承

屯堡妇女的服饰,被称为“凤阳汉装”,以宽袍大袖为主要特征,颜色一般为青色、蓝色、绿色,长袍的领口、袖口和斜襟处用彩线和另一种颜色的布条滚绣装饰,她们的服饰在其原生地安徽凤阳一带已经消失,但在安顺屯堡地区完整地保留下来。屯堡妇女的正统装束还是“三绺头”(一种“前发高束,形似凤凰头”的发型),戴银耳环,年轻的已婚妇女包白帕,老年妇女包青帕,身穿斜襟右衽的蓝色长衣大袖,脚穿尖头平底绣花鞋。

沈万三故居:传奇人物的遗迹

在天龙屯堡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其中沈万三故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座,沈万三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江南首富,最后的归宿就在天龙屯堡,沈万三在这里居住了三年,几百年过去了,故居内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屋檐、桌椅、灶台、饭桌上的雕刻饰纹,都充满了江南风情。走进这里,仿佛能感受到沈万三家族的辉煌与传奇。在天龙屯堡内,类似的建筑和文化遗迹还有很多,可惜我们的时间相对较赶,来不及慢慢游览。

游览感受

匆忙的走过天龙屯堡,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回到了600年前的大明王朝。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每一条巷道,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屯堡人的坚守和传承,让人肃然起敬。在这里,每一步都是历史,每一眼都是文化,真的很值得一游。

# 贵州
# 天龙屯堡
# 安顺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