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川酒出海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6大建议

长江酒道

2024-08-05 10:00 四川

117548 0 0



文/铁犁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

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


最近白酒品牌都把目光聚焦巴黎“夺冠时刻”,纷纷抓住奥运会热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关于白酒“国际化”,在上一期内容《白酒出海的6个阻碍和3点建议》中提出白酒出海具体路径可分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澳洲-欧美”。


对川酒而言亦是如此,粤港澳大湾区是川酒出海的“第一桥梁”。布局好出海第一站,川酒才能依托这块跳板,驶向白酒“国际化”的深蓝。


川酒出海第一站

重视粤港澳大湾区


必须清楚认识到,川酒出海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大工程,需要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的事业,在战略上就必须保持清醒的认知和做好长久作战的打算。


目前,川酒要走出国门,第一步至关重要,并不是直接聚焦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市场,而是先抓好家门口的第一站——粤港澳大湾区。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第一大湾区经济体,人口超过1.38亿,GDP总和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比肩欧美发达地区。在2023年,大湾区11个城市和行政区的GDP超过13.6万亿,人口超过9000万,白酒年销量超过700亿元,各类酒水销售超过12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酒类消费市场。


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川酒出海提供一片“金沙滩”,率先登船靠岸有利于抢占市场先机。



其次,在全球8000多万海外华人中,东南亚地区占据一半,华人人数超过4000多万;其中,印尼有700多万华人、新加坡有500多万、马来西亚400多万、泰国有300多万、越南有200万。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川酒出海“第一桥梁”,能够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形成出海的战略推广平台,为川酒做实大湾区市场,进入海外华人较多的东南亚地区,并递进开拓欧美市场提供基础。



最后,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白酒作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强属性的文化消费商品,在短期内很难在欧美人的消费习惯、文化认知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东南亚4000多万海外华人高度认同中华文明,与中国有深厚的经济联系,并且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处于中国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强辐射范围内,为川酒出海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基础、文化基础、消费基础、经济基础。


川酒通过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桥梁”、“第一跳板”的市场机会,能够在此基础上,顺利对接东南亚市场,并实现一定份额的市场占领。


川酒出海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6大建议


从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数量来说,地产米酒排在第一;从销售额来说,外来品牌中川酒品牌排第一,其它苏酒、徽酒等占比不大;其次是洋酒数量和价值排第三。川酒浓香仍然是大湾区数量第二大、销售额第二大的酒种,拥有一定市场基础、品牌基础,市场潜力广阔。



我认为川酒出海首站应该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保有长作战、长投入的态度深耕白酒国际化。为此,提出以下6大建议:


第一,川酒出海必须抱团发展,而不是一盘散沙式的单兵作战。任何一个企业都很难单独进行海外市场开拓,必须进行集体行动、抱团行动,形成以五粮液、泸州老窖为核心,以郎酒、剑南春、舍得、水井坊等为重要合作伙伴的川酒出海军团,并在政府资金、资源等支持下,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第二,川酒出海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川酒酒企业要保持市场定力与韧劲,进行长期的市场开拓,逐步打开市场。亦如洋酒开拓中国市场的做法,花费百余年时间才完成国内市场普及。


第三,需要国家政府层面进行协调。例如税收方面的协调。



第四,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特点相融合、相适应。大湾区具有一定的市场特性和文化特点,形成不同的消费特点。川酒需要根据大湾区的市场情况,在品牌推广形式上与当地相结合。比如,在白酒品质风格上,川酒要靠近大湾区偏淡雅的风味,在规格、包装上适应当地人口偏淡、偏低度的喜好风格。


第五,积极发挥第三方面的作用。川酒出海需要充分利用第三方的力量,例如发挥协会的作用,为川酒与粤港澳大湾区沟通交流、商务往来等构建桥梁。


第六,充分发挥四川酒商的市场作用。四川超商占据全国特许经营版块的一半,加起来超过200亿元,已经超过广东酒商。在川酒出海过程中,需要民营酒商的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酒企可以与民营酒商合作,通过建立混合制销售公司的方式,助力川酒布局大湾区,进而扩大川酒市场销售。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