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介壳虫总科—仁介壳虫科〈仁蚧科〉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06-11 09:18 上海

20040 0 0

介壳虫总科—仁介壳虫科〈仁蚧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胸喙亚目

介壳虫总科〈蚧总科〉

仁介壳虫科〈仁蚧科〉

 

仁介壳虫科(学名:Aclerdidae)又名仁蚧科,是半翅目下的一个科。

1.仁介壳虫属(仁蚧属)

仁介壳虫属(学名:Aclerda)又名仁蚧属,是仁介壳虫科下的一个属。

(1)云南仁蚧

云南仁蚧(学名:Aclerdayunnanensis)是仁蚧科仁蚧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腹端宽,头端窄。腹末端又显著缩窄。体扁平,尾端和体缘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虫体大小变化显著,体长约2—6 mm,体宽1.3—3.5 mm。触角长柱形,可能两节其上生有数根细毛,通常8—10根细毛。口器发达,喙下方有一群约20个小管状腺分布。胸气门发达,气门口内窝宽而呈马蹄形,其上密布腺体。气门口内窝外分布有数量很少的五孔腺,前胸气门约有12—20个腺体,后胸气门约有5—9个腺体。臀裂较宽。肛板略呈倒梯形,基部钝圆,端部中央有裂口,将肛板被浅裂口分成2瓣状。肛环刺发达而长,伸出臀裂很多而呈缨状。体缘刺多为圆锥形,但较短粗,顶端稍尖。体缘刺虽有大小之分,但彼此差异不甚明显。体缘刺主要围绕着虫体腹面体缘分布,在腹面腹部近末端体缘刺伸向虫体背面,转向体背面的体缘刺沿背面体缘密集成窄带状分布。腹部末端的背和腹面均有纵行向体缘的脊纹或沟纹,并此处硬化较强。大管状腺沿腹面体缘,主要在体缘刺内侧形成宽带状分布,但接近胸气门处被阻止分布。大管状腺伸向腹面腹部中部分布。在虫体背面体缘有稀疏的大管状腺分布。在虫体背面腹部体缘沟纹处还有内陷刺零星分布。

该种的一龄幼虫体缘有瘤状刺外还有顶端尖锐的细圆锥形相间分布。触角6节,其第4节侧有粗刺突出。胸气门口内窝中分布有2个圆盘状腺。臀瓣和臀瓣刺发达。虫体长约0.70 mm,宽约0.23 mm,体为长条形。

②分布范围

广东,台湾。


(2)尖仁蚧

尖仁蚧(学名:Aclerda acutaBorchsenius)是仁蚧科仁蚧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长形,腹部中下部最宽,向头端窄缩,头端钝圆,向尾端逐渐窄缩,至尾端显著变窄而突出,老熟成虫之虫体有各种变形,但尾端均狭窄且高度硬化。虫体扁平。体长约4—7 mm。触角极度退化呈斑点状,其上生有若干细毛。口器正常发育,喙下方分布有一群小管状腺。胸足完全缺。胸气门开口外零星分布少量圆盘状腺。臀裂较长,裂口较宽。肛板略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其上生有8根刺毛。肛环小,肛环刺伸出肛板之外的臀裂内。大体缘刺多为顶端钝圆的长锥形。分布在头部和体缘的体刺大小不一,最小的体缘刺呈顶端较尖的长圆锥形刺。虫体背面腹端及腹部上的体缘刺均较大,分散分布在这一区域的体面上。腹部背面下端体缘常有沟纹,大体缘刺较多的分布在近体缘的沟纹中间。虫体腹面的体缘刺通常小于虫体背面的体缘刺。虫体背面的体缘刺粗壮。腹部腹面和体缘分布有顶端尖锐的体毛。管状腺可分大小两种。大管状腺沿亚体缘,也就是常沿体缘刺内侧分布。小管状腺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大管状腺中间。圆盘状腺是五孔腺在前胸气门附近通常有10—12个腺体组成不规则群状分布。在后胸气门附近通常只有3至6个腺体。

第一龄幼虫之虫体长形,两侧体缘几乎平行,头和尾端稍缩窄,其头顶钝圆,尾端的臀瓣明显向外突出并硬化,臀瓣刺发达。触角6节。眼点明显。胸气门靠近体缘,气门窝内和窝外各有1个五孔腺分布。体缘刺呈硬瘤形,瘤的一侧突出1个长短不一的细刚毛,所以体缘刺呈瘤刺状。但也有呈粗刺毛状的。在头端和腹末端两侧各有一扁盘状刺,盘面上有许多小突刺。在臀瓣背面基部内侧左右各

有1个近似椭圆形的体缘刺。胸足发达,具有正常节数,跗冠毛和爪冠毛顶端稍有澎大,爪顶端尖锐、虫体腹面体缘分布有小管状腺。

该种近似云南仁蚧,而云南仁蚧的肛板下端分为2瓣,肛环刺非常发达,很长能伸出臀裂很多,而本种肛板近似圆形,其下端无分瓣的裂开。肛环刺只伸出肛板之外,对于臀裂间而不能伸出臀裂外,或个别虫体只稍伸出。

②分布范围

云南。

2.苍仁蚧属

苍仁蚧属(学名:Nipponaclerda),仁介壳虫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长形或长椭圆形,通常头和尾两端较钝圆,尾端略宽与头端。触角呈小瘤状。足退化消失。胸气门开口内窝外常伴有圆盘状腺。体缘刺几乎围绕整个虫体体缘分布。肛环刺少而短,通常6—8根肛环刺并且不伸出肛板外。无内陷刺,管状腺具大小不同的类型。虫体尾端体缘具纵脊纹或沟纹。

(2)分布范围

该属目前已知全世界只2种,均记载于旧北区。我国已知1种,称宫苍仁蚧,该蚧虫还分布于日本。另1种是瓦苍仁蚧 Nipponaclerda turanica 分布于原苏联。

(3)宫苍仁蚧

宫苍仁蚧(学名:Nipponaclerdabiwakoensis)是苍仁蚧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略呈长椭圆形,头端较尾端稍狭窄。虫体扁平,体长约4.5 mm,宽2.3 mm。触角很小,略呈椭圆形瘤状突,其上生有数根细毛。胸足完全退化消失。胸气门较发达,气门开口内窝呈半圆形围绕。内窝外附近分布有一小群五孔圆盘状腺,数量很少,通常约有8个左右,或呈列或呈不规则群分布。口器很小常位于后胸气门下方。臀裂很短,在肛板下方呈小裂口状。肛板小,在其下缘左右各生1对小刺。肛环小,具6根肛环刺,肛环刺很短,完全被肛板覆盖而不能伸出和露出肛板之外。体缘刺短圆锥形,其顶端尖锐。体缘刺大小不一,不规则混合分布,在整个体缘形成宽带,此宽带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接近尾端处,此体缘刺宽带转向背面延伸分布。在虫体背面头端也见有零星小体缘刺分布,但数量很少。大管状腺在背和腹两面形成亚缘带。小管状腺主要分布在大管状腺带的内侧,沿虫体边缘呈宽带状分布。小管状腺在口器下方常有6至16个成群分布。小管状腺在胸气门附近断开,在背面不见有其分布。

雌成虫之虫体形变化很大,除上述标准体型外,有的为长卵圆形,或左右不对称的长卵圆形、长条形,有的则呈宽卵形,或呈头尖尾稍宽的不规则纺锤形,或有的虫体有不同程度的偏左或偏右弯曲。年轻雌成虫之虫体柔软膜质,而老熟雌成虫体则体缘和体末端均硬化为褐色或黑褐色。据河北地区观察,寄生在荒滩湖边芦苇上的种群,其1年4代或有的5代,以雌成虫越冬。

该种的雄成虫很是特殊,是无翅雄成虫。虫体长形,头和尾端钝圆,体侧边近于平行。前胸和中胸及头部成为分节不明显的头胸部,而后胸和腹部较头胸部狭窄成为一体,并分节较明显,特别是腹部前5节的分节十分明显。触角近似短圆柱形,其上生有一丛刺毛,密集在触角顶和触角侧面上。前足退化呈瘤状。中足和后足大小和形态相同,可明显分4节,由基节至顶节逐渐缩小,在第4节顶端有1小爪。胸气门开口内窝几乎布满小圆盘状腺。腹部背面第4节以后近体缘处,每节各有一小丛刺毛集聚在一起分布。尾端雄性交尾器短而顶端钝圆。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河北,西藏。

国外分布:日本。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