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椿象下目—椿象总科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05-19 09:03 上海

73538 0 0

椿象下目—椿象总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半翅目

异翅亚目

椿象下目

椿象总科

 

椿象总科(学名:Pentatomoidea),是半翅目异翅亚目椿象下目中的一个总科。


1.下属科

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

圆胸椿象科(Canopidae)

土蝽科(Cydnidae)

兜蝽科(Dinidoridae)

澳丝蝽科(Lestoniidae)

透翅椿象科(Megarididae)

朱蝽科(Parastrachiidae)

椿象科〈蝽科〉(Pentatomidae)

益蝽亚科(Asopinae)

蝽亚科(Pentatominae)

短喙蝽亚科(Phyllocephalinae)

舌盾蝽亚科(Podopinae)

三节蝽科(Phloeidae)

龟蝽科(Plataspidae)

塞勒蝽科(Saileriolidae)

扁盾蝽亚科(Eurygastrinae)

鼻盾蝽亚科(Hoteinae)

尾盾蝽亚科(Odontotarsinae)

盾蝽亚科(Scutellerinae)

盖盾蝽亚科(Tectocorinae)

盾蝽科(Scutelleridae)

扁盾蝽亚科(Eurygastrinae)

鼻盾蝽亚科(Hoteinae)

尾盾蝽亚科(Odontotarsinae)

盾蝽亚科(Scutellerinae)

盖盾蝽亚科(Tectocorinae)

荔蝽科(Tessaratomidae)

广额蝽科(Thaumastellidae)

隆背蝽科(Thyreocoridae)

异蝽科(Urostylididae)

中生五节蝽科(Mesopentacoridae)

初蝽科(Primipentatomidae)

古缘蝽科(Protocoridae)

脉蝽科(Venicoridae)

2.同蝽科

同蝽科(学名:Acanthosomatidae)是半翅目下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体中小型至中大型。椭圆形,绿色或褐色,常有红色等鲜艳的花斑。头平伸,向前渐狭,略呈三角形,触角5节。前胸背板侧角常强烈伸长成尖刺状。中胸小盾片三角形,不长于前翅长度之半。爪片端段不被小盾片遮盖,由背面可见。中胸腹板中线处具强烈隆起成脊状。腹部腹面基部中央有一强刺前伸,常与胸部腹板隆脊嵌合,在胸下形成连续的中脊状构造。各足跗节2节。雌虫第5~7腹节侧方可有成对的下凹小体,圆形或长形。多栖息于灌木或乔木上。喜食果实。常静伏不动,有很好的保护色或拟态。许多种类已报道雌虫具有保护卵块和初孵若虫免受天敌侵害的亚社会性行为,即有的雌性守护着卵直到孵化,当受到捕食者的威胁时,小若虫会躲在母亲的躯体下。卵常产于寄主灌木和树上。

(2)地理分布

世界性分布,已知约300种。中国已记录93种。中国常见种有副锥同蝽Sastragalaedessoides、宽铗同蝽Acanthosomalabiduroides、细齿同蝽A.denticauda、直同蝽Elsamostethusinterstinctus。

(3)副锥同蝽

副锥同蝽(学名:Sastragalaedessoides),隶属昆虫纲、半翅目、同蝽科、同蝽属。

①形态特征

躯体呈长椭圆形,褐绿色。头褐黄色,中叶光滑,侧叶具黑色刻点;触角1、2节和第3节基部黄褐色或绿褐色,其余各节棕褐色。前胸背板中域暗黄绿色,后棕色,侧角强烈延伸呈较粗的长刺,末端尖锐,伸向侧前方,刺前缘通常橘红色,刺基部中央具黑色粗大刻点。

小盾片黄绿色或浅褐色,具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刻点,端部光滑,黄白色;革片刻点较细密、均匀,外域及顶角绿色或黄褐色;膜片淡棕色半透明。中胸隆脊高起;气门黑色;侧接缘黄褐色;腹刺伸达前足基节。体长1 4.8~ 1 5.9mm。

②寄主范围

扶桑、锦葵、月季等花卉。

③地理分布

分布于北京、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以及国外锡金等地。

(4)背匙同蝽

背匙同蝽(学名:Elasmuchadorsalis),半翅目同蝽科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7mm,宽4mm左右。卵圆形,草绿色,掺有棕红斑纹。头棕黄,被黑刻点,前端平截;触角黄褐,第5节末端黑色。前胸背板刻点稀疏,中域及侧缘中央有黄色纵斑纹,侧角明显突出,末端暗棕。小盾片刻点较粗且较均匀,基角有光滑黄斑。前翅革片刻点较细小,膜片半透明。腹背暗棕,侧接缘各节有黑色宽带;胸部腹面有密黑刻点,腹部腹面几无刻点。雄虫生殖节后缘中央具2束褐色长毛。

②分布地域

湖南(湘西、湘南)、辽宁、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陕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贵州;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朝鲜。

(5)大理翘同蝽

大理翘同蝽(学名:Anaxandrataurina),同蝽科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12mm,宽10mm左右。头、前胸背板前部中央、小盾片、前翅革片外域黄绿色,前胸背板后部、革片内域及爪片棕红色。头光滑无刻点;触角第 l、2节和第3节基部棕色,其余部分棕黑。前胸背板具分布不均的粗黑刻点,侧角呈锥状剌,红色,剌基部有粗黑刻点,端部光滑。小盾片、革片外域刻点较粗大,分布不均,革片内域爪片刻点较细而均匀。翅膜片浅棕,半透明。腹背棕色,末端红;腹面和足黄褐色。

②分布地域

湖南(湘北)、四川、贵州、云南。

(6)宽铗同蝽

宽铗同蝽(学名:Acanthosomalabiduroides)是半翅目同蝽科动物。

①形态特征

成虫雄体长17.5mm,宽7.5mm;雌体长20mm,宽9.5mm。黄绿色,头部刻点少而稀疏,其余部分刻点粗密黑色。头部钝三角形,触角第1、2节浅黄棕色,第3节的2/3,4、5节全部为棕褐色;第1节长超过头的前端。前胸背板侧角较短,末端光滑圆钝,橙红色;背板后缘在侧角后带淡绿色彩。小盾片略呈正三角形,淡棕绿色,刻点黑而均。前翅革片有较密黑粗刻点,膜片半透明、棕色。侧接缘各节基部有黑斑点,腹部末端红色,腹面淡黄。雄虫生殖铗极发达,粗壮而长,基部宽阔,端部扁宽,后端略平行,铗尖具一束褐色长毛,铗体橘红色。

②分布地域

湖南(湘西)、北京、黑龙江、吉林、甘肃、宁夏、河北、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朝鲜。

3.荔蝽科

荔蝽科(学名:Tessaratomidae),又称荔枝椿象科、硕蝽科,是半翅目蝽总科下的一科,是一类体形较大的椿象,已知约240多种,主要分布于旧大陆地区。头小,很多种类颜色艳丽,还可能有金属光泽。为植食性昆虫,有些种类被认为是农业害虫,如荔枝椿象(Tessaratoma papillosa)等。但也有些种类在一些国家被当做食物。

荔枝蝽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荔蝽科。果树害虫,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形、黄褐色。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4~28毫米,盾形、黄褐色,胸部有腹面被白色蜡粉。触角4节,黑褐色。前胸向前下方倾斜;臭腺开口于后胸侧板近前方处。腹部背面红色,雌虫腹部第七节腹面中央有一纵缝而分成两片,应用这一特征可以鉴别雌雄。

卵:近圆球形,径长2.5~2.7毫米,初产时淡绿色,少数淡黄色,近孵化时紫红色,常14粒相聚成块。

若虫:生长阶段共分为五龄。长椭圆形,体色自红至深蓝色,腹部中央及外缘深蓝色,臭腺开口于腹部背面。2~5龄体呈长方形。第二龄体长约8毫米,橙红色;头部、触角及前胸户角、腹部背面外缘为深蓝色;腹部背面有深蓝纹两条,自末节中央分别向外斜向前方。后胸背板外缘伸长达体侧。第三龄体长10~12毫米,色泽略同第二龄,后胸外缘为中胸及腹部第一节外缘所包围。第四龄体长14~16毫米,色泽同前,中胸背板两侧翅芽明显,其长度伸达后胸后缘。第五龄体长18~20毫米,色泽略浅,中胸背面两侧翅芽伸达第三腹节中间。第一腹节甚退化。将羽化时,全体被白色蜡粉。

(2)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上浓郁的叶丛或老叶背面越冬。翌年3、4月恢复活动,产卵于叶背。5、6月若虫盛发为害。若虫共5龄,历时约2个月,有假死习性,多数在7月间羽化为成虫,天寒后进入越冬期。若虫和成虫刺吸荔枝和龙眼的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如遇惊扰,常射出臭液自卫,沾及嫩梢、幼果局部会变焦褐色。

(3)为害症状

寄主有荔枝、龙眼。以成虫、若虫刺吸嫩梢、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严重影响新梢生长,导致嫩梢、叶枯萎或落花、落果,并传播其他病害。

(4)分布地区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见于南亚、东南亚国家。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