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德国总理访华,第一站为何选择重庆?

正解局

2024-04-16 14:26 安徽

35871 0 0

最近几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朔尔茨访华的第一站,是重庆。

为何是重庆?

德国总理访华,意义重大,行程安排,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

除了政治,经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正解局注意到,此次随朔尔茨来华的除了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还有西门子、宝马、蒂森克虏伯、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众多德国知名企业组成的商业代表团。

可以说,这次访华,有着非常浓重的“商务”色彩。

这一点,从朔尔茨在重庆的行程安排,亦可看出。

公开报道显示,朔尔茨4月14日参观了三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德企博世在重庆的投资项目。

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是由德国世界500强企业博世集团与庆铃汽车集团合资成立的氢动力系统生产企业。

该项目于2021年12月22日正式动工,2023年11月投产,已经成为博世在德国之外,量产氢动力系统最为重要的工厂。

德国总理朔尔茨参访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

此外,朔尔茨还参观了中德合作的“水监测”科研项目。

这是重庆大学智能生化传感与精密仪器团队和德国库特-施瓦伯测量与传感器科技研究所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在重庆投资的德国企业,还有很多。

在重庆永川区的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已相继落地利勃海尔、埃斯维、德根智能装备等多家德国高端数控机床企业。

德国大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出行及材料科技公司,2017年以来持续加码重庆,已先后设立重庆研发中心和中国软件与系统研发中心。

德国大陆集团重庆研发中心

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成功开行,在欧洲的起始点是德国杜伊斯堡,在中国的起始点是重庆。

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开通,密切了重庆与德国的经贸合作。

2014年到2023年底,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1.4万列,累计货值超5000亿元,形成了49条成熟运行线路。

2017年的数据显示,德国已成为重庆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超419亿元,增长超三成。

中欧班列(渝新欧)

乘着这股东风,包括德企在内的外资加大在重庆的投资。

重庆已引进外商投资超千亿美元,带动对外贸易额超8000亿元。

可以看出,重庆与德国在产业、贸易、科研等领域合作紧密,这是朔尔茨首站访问重庆的重要原因。

从地理区位看,重庆地处内陆,开放便利程度不及沿海城市。

德企,为什么选择重庆?

一是重庆拥有人才和科教资源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30万人,人才密度居西部第一,国家级科创平台达到105个,69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

重庆的高等教育资源也比较丰富,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70余所高校。

重庆大学

德企大陆集团在重庆设立研发中心,看重的正是人才资源优势和科教资源优势。

目前,研发中心有超过600名研发人员。

2023年11月,大陆集团与重庆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培养智能网联汽车卓越工程师。

二是重庆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德国企业选择重庆,看重的不仅仅是重庆市场,而是重庆能够辐射带动整个西南地区。

德国克诺尔集团,是世界领先的轨道和商用车制动、空调、门等子系统制造商,在重庆建有生产基地。

对重庆公司的定位,克诺尔集团很明确,除了扎根重庆,更要将业务范围覆盖整个西南地区,预计未来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

此外,中欧班列(渝新欧)稳定运行线路已近50条,可辐射欧洲、中亚、日韩、东南亚、北美及北非等地区,通达亚欧100多个城市。

中欧班列(渝新欧)路线图

这扩大了重庆的辐射范围,也为在渝德企拓展业务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以上两大原因,在正解局看来,最关键的还是产业。

目前,重庆正在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重庆共有规模以上整车及零部件企业上千家,整车产能达400万辆/年,具备从设计到零部件供应的完整产业链。

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3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0%。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旗帜、重庆汽车产业的龙头,2023年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超47万辆,同比增长70%。

重庆两江新区长安汽车二工厂总装车间,等待下线的出口汽车

预计到2027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级。

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德企创造了投资机会。

上文提到的大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在重庆设立研发中心,看重的正是重庆成熟和完善的汽车全产业链布局。

德企投资重庆背后,看重的是整个中国的机遇。

2023年德国GDP下滑了0.3%,很多德企纷纷将投资目光聚焦中国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创历史新高,总额接近120亿欧元。

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表明,加码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很多德企的共识。

问题在于,全国各大城市,如何抓住德企加码中国市场的机遇?

对于重庆来说,关键要找准自己在全国的定位。

在正解局看来,这里的定位,有具象、抽象双重含义。

具象指的是,重庆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经建成了全国唯一一个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

重庆对外辐射物流通道示意图

因此,重庆在全国的“具象”定位是,东西南北四向贯通的关键枢纽。

抽象指的是,重庆置身“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

因此,重庆在全国的“抽象”定位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关键枢纽与战略节点的定位,意味着在全国布局中,重庆区位独特、使命光荣、机遇无限。

这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持续加码重庆。

正解局注意到,重庆吸引外资投资的同时,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出海。

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长安汽车的出口车辆从重庆出发,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口至中亚、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

中欧班列(渝新欧)满载汽车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在中亚地区出口已连续三年保持增长,2023年同比增长了510%,增长超五倍。

作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重庆造的摩托车更是远销海外,2023年出口412万辆,同比增长30%。

当前,“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成为外贸领域的热词。

2023年,重庆市“新三样”出口增长1倍,实现外贸进出口7137.4亿元。

这对于一个内陆城市来说,实属不易。

外资引进来,本土企业走出去,重庆正在从“中国后方”走到“世界前台”。

# 重庆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