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英伟达在中国的好日子,不多了!

这个是认证

市值观察

2024-02-09 10:28 湖南

395041 0 1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得益于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算力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最近两年成为全球最耀眼的明星。

2023年,英伟达股价飙升了238.9%,成为标普500指数表现最好的成分股;2024年,公司还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最新市值已经接近1.7万亿美金,上升到美股第5位。

尽管股价势如破竹,但是英伟达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无疑来自中国。

【天选之子】

目前,英伟达高端芯片在全球最重要的中国市场遭遇诸多限制。为了应对未来可能不断的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诸多公司,显然要主动降低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度,转而开始寻找国产替代型产品,国内AI芯片企业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根据《华尔街日报》年初的消息,2023年华为从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获得了至少5000个昇腾(Ascend)910B芯片的订单,中国两大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计划在2024年大幅减少英伟达芯片的订单,订购量远低于出口禁令生效前的原计划。

除了华为之外,国产AI芯片的最大希望,是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的海光信息。

海光信息主营业务是高端处理器,主要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目前公司有两条产品线,早期主要是高端通用处理器(CPU),近年开始向协处理器(DCU)发力。

如果说海光CPU对标的是Intel和AMD的CPU产品,DCU挑战的正是英伟达当下如日中天的GPU产品。

海光信息DCU(Data Center Unit)是一款高性能的AI芯片,是目前极少数完全支持训练和推理的国产AI加速卡。其所采用的GpGpu架构,是 GPU的一种技术分支,构成相对简单,在产品性能、通用性、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是加速运算的主流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与目前全球主流人工智能企业都在使用的英伟达A100产品相比,海光信息DCU的第一代产品海光深算一号生产工艺同为7NM制程,内存频率和显存位宽与A100基本相当,显存容量、显存带宽和显存频率大概相当于A100的50%左右,差距比较大的是多卡协同的交互速率,大概只有A100的30%左右。总体性能来讲,海光深算一号应该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50%以上水平。

2023年三季度发布的深算二号,性能相对于深算一号提升100%以上,据此估计,此款产品至少已达到A100的80%,等到正在研发中的深算三号上市,赶上甚至超越A100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除了性能上正在靠近之外,同样重要的是技术上的兼容性。

英伟达称霸GPU领域的关键因素是CUDA,这是2006年推出的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在此之后英伟达将GPU从游戏显卡领域转化为更通用的计算工具,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和世界领先企业的加入,形成了强大的软件生态。

相比之下,海光DCU和英伟达的CUDA在生态、编程环境等方面高度相似,与文心一言等大多数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具有很好的适配性,这意味着英伟达CUDA生态用户迁移到海光DCU成本很低,这就为以后取代英伟达打下了基础。

【村里的希望】

高端处理器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是芯片行业技术综合性最强、地位最重要的产品。

海光信息的技术最初来源于美国AMD的授权,但是在2019年之后,海光信息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实体清单”,AMD不再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海光后续产品的迭代和研发全部都由公司自主完成。

自主研发意味着巨大的投入。2019年-2021年,海光信息累计研发投入35.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95.35%,研发人员占比高达90%,几乎是倾其所有进行技术攻关,向巨头叫板的决心可见一斑。

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仍然超过20亿,占营收比例超过40%,在A股年营收超过50亿的公司中,海光信息的研发强度排名第二位,仅次于百济神州。

极高的研发人员占比,和高精尖的技术,让海光信息成为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企业:公司员工总数1500人,相当于人均创收超过300万,人均市值超过1亿元,人均薪酬高达87.99万(含社保),如此高的人均效率,在A 股市场极其少见。

伴随着公司的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的时代浪潮,海光信息最近几年业绩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

2020年公司的营收只有10亿左右,还没有实现盈利,到了2022年上市当年,公司营收已经增长到50亿以上,净利润超过8亿,公司高端处理器在国产服务器行业的市占率超过50%,真正算的上是行业的半壁江山。

▲来源:同花顺

2023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业绩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营收56.8亿-62.6亿元,同比增长10.82%-22.14%,归母净利润11.8亿-13.2亿元,同比增长46.85%-64.27%。

从业务结构来看,虽然CPU仍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但是DCU已经在2023年成为业绩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点,预计已经占到总营收的30%左右。

可以预期的是,如果英伟达未来仍然只能向华推出一些性能较低的人工智能芯片,等到海光的深算3号发布,性能可能大幅超越英伟达的国内竞品,海光的DCU业务营收必将大幅增长,营收占比可能会突破50%。

届时,中国版的AI芯片,或许将成为市场主流。

【国家意志】

海光信息迅速崛起的背后,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自强的国家意志。

股东数据显示,海光信息前十大股东中,至少有六家是国有法人控股,国资持股比例超过50%。其中中科院旗下的中科曙光在2018年受让海光信息1.948亿股股权,成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为27.96%,另外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65%。

中科院背景加国资控股,海光信息被视为芯片产业中名副其实的“国家队选手”。

▲来源:同花顺

国家算力产业计划和国内AI产业链,也在为海光的追赶计划提供助力。

最近几年来,海光信息深度参与了“东数西算”先进计算中心和“新基建”智算中心的建设,结合中科院和中科曙光在算力产业的深度布局和产业资源,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形成了良好业务协同,成为支撑中国算力根基的核心力量,在AI产业链的朋友圈也不断扩大。

公司的DCU产品已得到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认证,并推出联合方案,打造全国产软硬件一体全栈AI基础设施;此外科大讯飞、商汤和云从等国内头部AI企业,已有大量模型移植并运行在海光DCU平台上。

为了完善通用计算平台的国产生态,海光信息还发起成立了海光产业生态合作组织,联合了体制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内上下游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协同攻关,为突破行业内关键共性技术提供助力。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科技领域不乏后发追赶甚至弯道超车的成功先例。

从早年的面板,到如今在光伏、半导体、新能源车和操作系统,中国企业都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行业的自主可控。

我们相信,在举国体制和超强产业链的强大支撑下,以海光信息为代表的中国AI芯片,必将会举起国产算力的大旗,成为中国科技产业后发赶超和自主可控的又一范例。

英伟达在中国的好日子,不会太久了!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 海光信息
# 芯片
# AI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