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4
分享

青域基金牟颖:跳出拥挤深水区,找到确定性差异化赛道 | 融中对话

融资中国

2023-11-28 12:09 北京

23463 0 4


储能赛道怎样火爆,曾经一场头部储能项目的线上路演,有78家机构同时在线的疯狂场面。

2023年上半年,我国储能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各地纷纷在储能领域发力。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和新能源的配置储能文件,各地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合计78GW。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暨CNESA Datalink2023上半年储能数据》(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0.2GW(包括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同比增长44%。2023上半年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85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报告》称,下半年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全年新增装机15GW-20GW。

随着储能行业的不断升温,2023年上半年,储能企业迎来IPO热潮。《报告》指出,今年多起储能融资事件的金额都在亿元以上,上半年融资总额达到734亿元(仅统计披露具体金额的融资事件),多家产业链企业上半年进入上市进程或完成上市。

青域基金,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专注于环境领域风险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青守正、域专精”的长期价值观和专业投资理念,以绿色发展为主线,通过布局绿色科技创新和产业低碳转型升级带来的可持续高成长机会,不仅收获杰出的资本回报,同时也履行了环境改善的社会责任,是投资行业里主动践行“资本、社会双重收益”的引领者。

以下为本刊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本刊:您认为储能行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您对储能行业有什么特别的关注或兴趣?

牟颖:储能由来已久,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狭义上讲,目前热议的储能特指电能的存储,更具像到当前的投资热点,是指在双碳大背景下,能够支持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转型的电能储存技术、产品及创新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绿电生产和绿电消费之间的均衡器,从这个定义出发储能的发展阶段刚刚处于宏大叙事的开篇。青域基金在储能赛道重点关注:具有可持续特征的储能新型载体材料,极具性价比能够大规模交付的储能产品,具有长期确定性的储能盈利模型创新。举例来说,今年我们的投资团队专门开了一个新能源关键金属赛道,这里的关键金属指在清洁能源转型领域中必不可少且存在供应限制风险的金属及类金属的矿物和矿产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跟储能息息相关,涵盖了其从开采及材料加工、到回收再利用、末端循环整个生命周期。

本刊:您在投资储能项目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评估一个储能项目的投资价值?能否分享在储能行业的成功投资案例?

牟颖:从储能的本质出发,储能的核心价值基于电能在每一次充放过程中所创造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成本和效益两端。

成本端我们首先考量的是做为电能充放载体,其安全可靠性和每一次充放消耗的成本,也就是我们说的度电成本,度电成本还包含从技经角度测算的LCOE(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和从碳的核心价值观出发的SCOE(Social Cost Of Electricity),显然具备SCOE比较优势的储能技术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效益端强调的是用户愿意为每一次电能充放提供的应用价值所支付的对价,其核心是在一个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应用价值的确立,以及更好地在能源系统中找到独特的定位,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无缝融入新的能源生态,聚合要素资源,获得持续的商业利益。

举个我们投过的案例:17年青域的投资团队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分析锂电回收行业,当时的大背景是国家补贴导向更高的能量密度,三元锂电的市场优势突出,加之三元材料的回收价值更高,大部分投资机构都在追逐三元,而青域团队从成本端考虑,认为LFP作为储能载体有其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从SCOE的角度出发,回收又是产业链上回避不了的环节,确定性很高,由此我们以差异化的策略另辟蹊径,投资押注了当时并不被主流市场所看好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

本刊:今年以来,与储能相关的项目纷纷拿到融资。作为对新兴产业最为敏感的一级市场,储能的火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最近在投资过程中有遇到哪些“特殊”现象?

牟颖:储能火爆最直观的体现是:涌现了大量的创业团队,各路资金纷纷下场,我们曾经在一场头部储能项目的线上路演中,遇到78家机构同时在线的疯狂场面。

本刊:从锂电到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再到生物基材料,投资人疯狂围追创始人。随着大量资金进入,一些项目估值高企,泡沫逐渐生成。我们的投资策略有哪些变化调整?

牟颖:估值泡沫来自交易价格的零和博弈,是共识市场的常态,从一级市场的投资理论出发,所有投资人都在尝试挖掘非共识的投资机会,从而获得超高风险收益比,这是机构业绩的基石。在方法论层面青域强调两点:

  • 增大宏观视野。青域是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老团队,之前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都交过一些学费,团队在内部复盘中逐渐认知到能源相关的赛道对系统性认知和长期主义的要求极高,升维思考不可或缺。不仅要关注眼前能感知到的,还要行万里路,耳听八方,现在我们有同事会不定期地下载、翻译和分享国外各大平台(如美国能源部、世界能源署、世行等等)的研究报告或咨询文章,使得我们能对大方向、大趋势有更强的感知能力,投资团队能跳出拥挤的深水区,找到有确定性的差异化赛道。

  • 回归商业的本质。商业的本质来自利他,要为你的客户、合作伙伴、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零和博弈可一时不可长久,能源作为经济系统的底座,企业价值观的利他性尤其重要。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创始人的初心是不是真心在为客户、为股东、为行业、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是ESG的核心价值观。青域自身也在检视我们的投资是否为创业企业创造了独特的价值,比如是不是我们在有价值观共识的企业真正需要钱的时候给予投资,在投后方面我们是否急企业所急。

本刊:新能源是一个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在双碳大背景下,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会有哪些变化?机构如何发掘新的投资机会?对未来储能行业发展的最大期待是什么?

牟颖:主动拥抱政府资本和产业资本。近年来政府资本和产业资本已经成为一级市场的核心力量,尤其在重资产、长周期、具备基础设施特性的新能源行业,其作用更是不可或缺。市场机构要主动拥抱与融合,大家真正成为伙伴,形成互济的生态,各展所长,协同赋能更好地为创业团队保驾护航,提高创业项目的确定性。

关注确定性长周期中的小周期,比如类摩尔定律的技术迭代;关注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规模化落地,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关注新能源出海,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为基础,寻求全球从资源垄断型的化石能源体系向开放共享、技术赋能的可再生能源体系转型中的确定性机会。

# 青域基金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4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