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3 5
分享

成都大运会的碳中和之路

友绿官方号

2023-08-11 10:35 北京

241164 3 5

​8月8日,成都大运会圆满闭幕。此次大运会遵循“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在大运村建设运营中积极植入绿色低碳措施,着力诠释让全世界青年感受美丽中国、美丽四川建设的生动缩影。



随处可见“可回收再利用”

每一个在成都大运会场馆用餐的工作人员,都已经习惯将食物残渣和餐盒分开丢弃,垃圾箱上分类丢弃的提示,展示出成都大运会的绿色标签。

这个餐盒其实也是可降解、可回收材料。不仅如此,主媒体中心、场馆内提供的饮用水瓶上,也都设置了记号区域,避免饮水浪费。

▲7月30日,男子水球场馆内的饮用水,可做标记。

新华社记者王君宝摄


可回收、再利用,已经贯穿成都大运会的各个方面。

“你将喝完的瓶子放进去,可以兑换礼品。”中国水球队运动员王贝易注意到了大运村里特别的设施——人们将喝完的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废弃品投进其内部后,机器即刻对废弃品进行扫描分析并生成碳积分小票,凭小票可兑换相应的礼品。

“这个设施名为‘低碳魔方’,在大运村和比赛场馆都有放置,我们希望这种趣味互动能鼓励人们践行健康低碳的生活。”现场工作人员傅诗婧介绍。


▲7月30日,大运村内的“低碳魔方”。

记者王君宝摄


不仅如此,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内的300多把“雪花椅”,全部由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租赁而来,既节约成本,又物尽其用。


新能源车无处不在

和成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新能源车一样,成都大运会在车辆使用上,也践行“绿色出行”理念。

在大运村,新能源摆渡车成了西班牙跆拳道队员亚历山大·罗德里格斯每天必须使用的交通工具。这些摆渡车共停靠10个站点,载着运动员每天来往住处、餐厅等地。


▲这是7月15日拍摄的负责大运会交通保障的新能源公交车。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大运会期间,共有1340辆新能源大巴、1000余辆新能源小型车用于交通服务。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交通90%使用新能源车,大运村内部则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此外,成都充分利用大运会契机激发产业活力,积极发挥本土产业优势,加速充换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设施场景融合,龙泉赛区配备了50台“龙泉造”氢燃料车用于赛事保障,郫都区中石油古城油氢合建站建成投运,缓解了当地100多辆公交车的用氢需求。


多项能源新科技显身手

四川水电资源丰富,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与四川省电力公司签订了《“ 服务绿色大运”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大运会开闭幕式、主媒体中心、大运村、竞赛场馆等赛时常规电力消费需求,综合实现100%“绿色电力”使用。四川作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为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运输”至大运会场馆,赛前,四川电网新建、扩建配套工程11个,成功实现清洁能源的汇集输送。之后将借助四川电力交易中心,有序组织开展大运会全清洁电交易,使本次大运会的所有场馆,实现100%使用清洁能源。

继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后,成都大运会核心场馆也将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未来,绿电供应有望成为中国举办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标配”。

“有光就有电”,1800多块特殊的“发电”玻璃为成都大运村提供清洁电力,并且为体育场馆的指示路牌供电。这种玻璃是碲化镉发电玻璃,发电原理是在普通玻璃上沉积一组以碲化镉为主的光电功能材料薄膜,阳光照射后会在这组光电材料薄膜层中产生电子运动,从而完成发电,实现“有光就有电”。据研制方介绍,碲化镉发电玻璃可以透光,又能利用光照发电。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的表面积增加有效发电面积,从源头上减少建筑碳排放。


图5:酒店屋顶的“发电”玻璃

来源:红星新闻


天上有光,地上有“热”。凤凰山体育公园、简阳文体中心体育馆等大运会场馆均构建了“多能互补、智能耦合”的地源热泵能源管控体系。据介绍,地热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且来源稳定,年平均可利用时间为72%。同时,地源热泵能源管控体系还可作为基本载荷随时启停参与电力调峰。

位于成都简阳市的跳水、柔道比赛场馆配备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空调、电梯、照明实施分区计量、监测、控制,经测算最高可节约25%的能源。同时,场馆还通过雨水回收系统节约水资源,并通过建设夜光跑道减少灯光的使用。


图6:成都大运会跳水项目举办场馆——简阳文体中心游泳馆

来源:新华社


在大运会马拉松比赛沿线区域,12盏路灯实现了照明+储能+充电一体化。这些智慧路灯通过在灯杆上加装风力发电装置、光伏板、专用储能设备、超级快充应急能源接口,既可以实现照明作用,又可以作为充电桩使用,使街边充电成为现实。

作为每项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赛事火炬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北京冬奥会的火炬首次采用了氢能作为燃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支零碳排放的火炬。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继承了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零碳理念,燃料采用全周期碳中和型生物质丙烷燃料,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同时也保证了火炬燃烧的稳定性。


图7: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

来源:成都大运会官方网站


建筑设施尽显“科技范”

顶着烈日与近40摄氏度的高温,记者走进大运村的生活服务中心,感到阵阵清凉爽快,却不见空调。

原来,这座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技艺“冷巷”——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工匠们设计出一种独特的建筑构造,能产生自然通风的效果,从而为建筑降温。

“冷巷”的物理原理是气流在穿过一个由宽变窄的区域时,流速加快形成负压,从而带来更多的室外气流,带走更多的室内热空气和湿气。这处“冷巷”建筑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一年能节省约70000度电。


▲成都大运村内一处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冷巷”。

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此外,成都大运会49个赛事场馆仅13个为新建,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超过70%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既有场馆充分利用大运会契机优化通风和采光条件,所有场馆进行了LED节能灯具替换,并实现多级照明控制;多个场馆加装布袋风管,使用VRV多联变频空调,促进场馆高效稳定用能;改造升级大幅提高了场馆的标准和服务能力,能更好地服务城市赛事的举办和全民健身的需求。

同时,成都推动具备条件的场馆设立能源管控中心、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高效、低耗、稳定照明系统。


大运会的新建场馆充分利用新型建筑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场馆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并全面采用绿色建材,减少建筑垃圾和污染物产生。

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特别设置了雨水回收系统,为周边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提供用水。作为耗水大户的游泳馆则用上了最新节水技术,在满足国际赛事标准水质的基础上,实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中心工作人员熊正茂介绍,泳池下方特别设计了3个巨型滤缸,每个滤缸里有261根硅藻土过滤棒,可以对水的杂质进行过滤和吸附,过滤后的水经过臭氧反应等杀菌消毒流程后将再次回到泳池,整个过程24小时不间断循环。


环保理念不仅仅体现在地面,地下也暗藏乾坤。目前,新都香城体育中心已建成雨水回收系统,场馆外一周都采用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结构地面,这种黑科技不仅能让地面高效渗水、透水,持续保持路面干爽,还能将雨水自然留存。留存的雨水经过回收系统处理,又可以转换为场馆的绿化养护用水,全年可节水3000吨以上。


赛事服务低碳化


图说:成都大运会运动员公寓

来源:新华社/胥冰洁


在低碳运营方面,大运村建设中简化了运动员公寓房间的陈设,配备家庭装绿色环保洗化用品和低值易耗品。房间内除易耗品以外,95%的物资为租赁形式,均可实现回收再利用,赛事结束后运动员床具可重新组装为大学生组合床构造,实现资源循环长期利用。

低碳在吃上也无处不在。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运会优先选用绿色种养殖基地及低碳环保食材食品供应商,大运村本地当季蔬菜类食材签约供应占比72.8%,高于北京冬奥会、武汉军运会50%的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智慧中央厨房,配备炒菜智能机器人8台、咖啡机器人3台,实现整体产能提升30%,提高食材出成率10%,节约能耗30%,减少垃圾量50%。


图说:成都大运会运动员餐厅

来源:川观新闻


大运会还将推进智慧物流与绿色物流无缝衔接,食材仓储落实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推行科学精准配餐,采用环保材质餐桌餐椅,餐盘餐具餐盒均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打造绿色低碳运动员餐厅。同时,大运会还配备了日处理10吨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置设施,促进资源化利用。


企业公众助力大运碳中和

“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是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的实施路径,在末端中和层面,着力发挥社会力量抵消赛事产生的碳排放,生动演绎大运会碳中和“新风尚”,为实现赛事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01 企业主动作为贡献“绿色能量”

参照国际惯例,大运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将由国家核证碳减排量、林业碳汇和“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进行抵消。为此,大运会执委会相关工作部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大运会碳中和服务类产品赞助商动员会,聚合本土企业力量提供碳排放量核算、交易转化、碳汇抵消等服务。通过拓展市场、积极动员,8家贡献方的碳减排捐赠量及服务内容已全面落实,总价值1500余万元。

其中,四川郎酒集团通过市场化交易渠道,贡献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用于大运会碳中和;龙泉山城市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成都兴东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成都环境集团、成都燃气集团、成都产业集团通过捐赠“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CDCER)助力大运会碳中和;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成都大汇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提供了赛事碳中和报告编制、碳排放盘查等服务。截至目前,大运会已吸引企业累计捐赠碳汇约39.7万吨。

成都按照“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路径,委托具有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资质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初步核算,在全面落实源头减排措施后,大运会将实现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赛事筹备、举办、赛后全过程碳排放量约37万吨,可以由企业捐赠的国家核证碳减排量、林业碳汇和“碳惠天府”机制的碳减排量进行抵消,有望成为一届碳中和的大运会。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与此同时,成都大运会引入转转集团成为赛事二手循环服务类官方供应商,这也是国际大型综合赛事首次引入二手循环服务实例。目前转转集团为参赛代表团准备的一万台二手手机已经全部贴膜、装壳、贴标完毕,等待大运村开村后代表团人员借用。其中手机壳采用了可生物降解材料,利用环保印刷工艺制成,彰显了低碳循环理念。


可生物降解定制手机外壳


02 个人点滴碳中和助力大运

积极参与个人碳中和,这不仅是赛事低碳参与的具体体现,也是增强社会各界碳中和共同体意识的一次重要实践。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作为赛事碳中和合作伙伴,推出了“点点”碳中和服务平台“低碳大运”专区,届时公众观赛、运动员参赛时,可搜索小程序“点点碳中和”进入“低碳大运”专区,点击“我要抵消碳排放”,通过在线计算个人碳排放、认购“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CDCER)抵消个人碳足迹,从而获得大运会定制碳中和荣誉证书,一点一滴助力绿色低碳办赛。


大运会碳中和荣誉证书


小结

从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运营、低碳参与和推进赛事碳中和六个方面的大运成果,不难看出,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到大运会筹办、举办和赛后全过程。

当前,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的共同目标。近年来,中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绿色低碳理念体现在赛事场馆内外的多个领域,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转型进程加快以及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

来源:成都生态环境、新华社、川观新闻等

# 碳中和
# 碳达峰
# 碳减排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5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巩纯
说的难道不对吗?
2023-08-11 16:28 广东
0
0
裘沅
大家看看就好,至于当真不当真那是另外一回事
2023-08-11 16:14 广东
0
0
以欣庆
真的好
2023-08-11 16:00 广东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