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红牛模式席卷足坛

新垣体育

2023-05-27 11:53 广东

7514 0 0

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Multi-club ownership,简称MCO)模式最近成为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英超曼联潜在收购者与其他球队有强烈的关联性,包括英国INEOS创始人兼董事长拉特克利夫,旗下拥有法甲尼斯与瑞士洛桑体育;以及卡塔尔前任首相的儿子Sheikh Jassim Bin Hamid Al-Thani,由于卡塔尔体育投资集团是阿勒萨尼家族(Al-Thani family)所成立,而该集团又拥有法甲巴黎圣日耳曼与部分葡超布拉加竞技股权。

根据欧足联2022年The European Club Footballing Landscape报告,欧足联将MCO定义为:(1)私人所有人或团体对多于一支球队有控制权且/或有“决定性影响”;(2)实体对多于一支球队有控制权且/或有“决定性影响”;(3)一支球队对其他多于一支球队有控制权且/或有“决定性影响”。

另该报告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欧洲国家足球协会有制定直接限制相关国家内MCO的规则,例如在英格兰的球队老板或股东,不被允许在国内拥有另一支球队,而意大利在萨勒尼塔纳于2021年升上意甲后,同时拥有该队与拉齐奥的现任参议员克劳迪奥·洛蒂托,被迫卖掉该队,而意大利足总亦将于2024-2025赛季,禁止同一位球队老板有国内其他球队股份。欧足联亦禁止MCO球队在相同欧足联比赛中出赛,但看完本文后,应该可以感到这中间有不少转圜余地。

另根据CIES Sports Intelligence统计,2022年全球共有78个像城市足球集团(City Football Group)的MCO集团,共计有195支球队为MCO的一份子,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以上。根据欧足联统计,至少有16个MCO集团的所有者为来自美国。

为何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会成为风潮

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模式风潮由红牛集团在15年前埋下了火种,在2005年至2009年间陆续收购奥地利萨尔茨堡、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纽约/新泽西都会之星与德国第五级别球队马克兰斯泰特,分别更名为萨尔茨堡红牛、纽约红牛与RB莱比锡,另于2020年收购巴西甲级联赛球队布拉甘蒂诺红牛。

引起多俱乐部所有权的风潮应属城市足球集团,阿布扎比集团(Abu Dhabi United Group)于2008年收购英超曼城后,于2013年成立城市足球集团,从2014至2023年,分别收购澳洲足球联赛墨尔本城与乌甲蒙得维的亚城托奎;与纽约洋基合作成立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纽约城;另成为日甲横滨水手小股东;成为西班牙赫罗纳、中甲四川九牛、印度孟买城、比利时洛默尔、法国特鲁瓦、意大利巴勒莫与巴西巴伊亚竞技大股东。

英超切尔西老板托德·波利去年刚从第一个混乱的夏季转会窗口中走出来后,就开始赞扬多俱乐部模式的优点,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让我们18至20岁的年轻球员发展的地方”,从切尔西的角度来看,这种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

球员招募与商业利益优势

一般而言,MCO集团球队相较于单一球队,在年轻球员的探索、网罗与发展上会较具有优势,通过不同国家的球队球探网络,MCO集团可以在有利的位置发掘不同国家的新星球员,并利用为MCO集团中旗舰球队效力的前景来吸引这些年轻球员。以红牛集团为例,RB莱比锡应是该集团中的旗舰球队,根据Transfermarkt资料,在RB莱比锡2016年升上德甲后,共有9人从萨尔茨堡红牛与2人从纽约红牛转会至RB莱比锡,其中奥地利中场康拉德·莱默尔、奥地利左边锋汉内斯·沃尔夫、与匈牙利攻击中场多米尼克·索博斯洛伊皆曾待过萨尔茨堡红牛数字队,美国后腰泰勒·亚当斯与攻击中场Caden Clark皆曾待过纽约红牛二队。

这些从红牛集团青训发展的球员也可为球队带来可观转会收益,例如泰勒·亚当斯从纽约红牛青训发迹,2016年到纽约红牛一线队后,在2019年以263万欧元转会至RB莱比锡,到2022年以1700万欧元离开红牛体系,转会至英超利兹联。

另外MCO集团也可以在年轻球员职业身涯前期且身价还没水涨船高时就进行网罗,这不仅可以避免高额的转会费用,也可以将该球员放在MCO集团球队进行发展。以加纳中场纳比·凯塔为例,在2014年从法国第三级别联赛球队伊斯特尔以150万欧元转会至萨尔茨堡红牛,2016年再从萨尔茨堡红牛以2975万欧元转会至RB莱比锡,2018年再以6,000万欧元至英超利物浦,总计纳比·凯塔进出红牛体系,转会身价已变为40倍。类似但涨幅没那么大的案例还包括法国中后卫达约·于帕梅卡诺(220万欧元进入红牛体系,4250万欧元离开至德甲拜仁慕尼黑)与韩国前锋黄喜灿(40万欧元进入红牛体系,1670万欧元离开至英超狼队)。

除了球员招募方面的优势,商业利益方面可能会比单一球队有更好的机会。多俱乐部所有权集团可以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机会,增加其所有者的议价能力。例如城市足球集团与Puma从2019至2029年的球衣合约包含旗下5支球队,包括其旗舰球队曼城、墨尔本城、赫罗纳、蒙特维多城托奎与四川九牛,合约据传总值6.5亿英镑(8.6亿美元)。

成功的实绩

不过会引起风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红牛集团与城市足球集团在各自联赛亮眼的成绩。在红牛集团收购后,萨尔茨堡红牛拿下过去17年的13次奥地利超级联赛冠军,RB莱比锡花了7年时间就从德国第五级联赛升级至德甲。城市足球集团的成绩或许更加亮眼,英超曼城是城市足球集团的头牌,近6年拿了5次英超冠军(包括本赛季),澳洲墨尔本城、美职纽约城、印度孟买城与日甲横滨水手都赢过各自联赛的冠军,西班牙赫罗纳、法国特鲁瓦与乌拉圭蒙特维多城托奎都成功升级至国内顶级联赛。这些球队都受益于球员、教练、球探、数据、知识、设备与策略的共享网络。

城市足球集团是由费伦·索里亚诺领导,他在2000年代担任西甲巴塞罗那财务副主席期间,花了大量时间探索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的可能性,想把巴萨建立成一个全球足球集团,并曾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联系,建立一个以巴萨为品牌的球队,不过遭巴萨高层否决。壮志未酬的费伦·索里亚诺于2012年来到曼彻斯特,在阿布扎比集团的支持下,逐步发展成目前成是足球集团的规模。

除了上述两个广为人知的案例外,比较少人知道的例如英超布莱顿赌王老板托尼·布鲁姆,在2018年收购比利时球队圣吉罗斯,让圣吉罗斯经历49年后,在2021年重回比利时甲级联赛A,并且在2021-22赛季排名联赛第二名,且在2022-2023赛季欧联杯闯入八强。而布莱顿本身从2017年回到英超后,稳定的在英超生存,在2021-2022赛季排名联赛第九后,2022-2023赛季截至目前更名列第六名。

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所引起的忧虑

当有相同老板的两支球队相遇时该怎么办?

此等最显而易见的争议首先出现于1990年代。现今拥有英超热刺的英国ENIC集团,在1990年代是希腊雅典AEK、意大利维琴察与捷克布拉格斯拉维亚体育的大股东,这三支球队在1997-1998赛季欧洲优胜者杯进入到八强,不过刚好这三支球队并未对阵,但此一问题让欧足联感到忧虑。这导致了欧足联订定关于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之球队独立性的规定,同一所有权集团只有一支球队可以在同一赛事出赛,所以尽管雅典AEK与布拉格斯拉维亚都具备1998-1999赛季欧洲优胜者杯的参赛资格,但最终只有布拉格斯拉维亚参赛。这让以上几支球队将欧足联告上了体育仲裁法庭,该法庭与欧盟委员会最终认为欧足联的规则符合欧盟竞争法,从那以后,同一所有权集团只有一支球队可以在同一赛事出赛的原则,一直是欧足联赛事的规范。

然而此等欧足联规范在2010 年代中后期再次引起论,RB莱比锡和萨尔茨堡红牛在各自的联赛中表现出色,有可能在2017-2018赛季欧冠碰面。欧足联最初在2017年5月决定两支球队无法在下赛季的欧冠对阵,针对此问题,欧足联的报告中表示“红牛集团对RB莱比锡与萨尔茨堡红牛具有决定性影响(decisive influence),而这违反欧冠的规范”。虽然RB莱比锡与萨尔茨堡红牛名义上没有共同的拥有者,但是红牛被指称在球队营运与广告方面,对两支球队都有影响力。由于没有共同的拥有者,加上决定性影响却是较为广泛与模糊的定义,因此两支球队提出抗议表示红牛并不具决定性影响力。

在上诉的过程中,萨尔茨堡红牛在管理结构上做出改变,特别是与红牛的关系,红牛在很多方面都不插手萨尔茨堡红牛的事务,多位据称与红牛集团有关联的人员离开萨尔茨堡红牛的董事会,与红牛集团有关联的主席也辞职,另外萨尔茨堡红牛还承诺解决“从红牛相关企业租赁体育场的情况”,以及解决“品牌与企业识别”。

经过上述程序的调整,欧足联最终决定红牛实际上对萨尔茨堡红牛没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欧足联仲裁庭允许RB莱比锡与萨尔茨堡红牛一起在欧冠比赛,但萨尔茨堡红牛未能进入当年度欧冠小组赛,因此两队并未在2017-2018赛季欧冠或欧联杯淘汰赛对阵。不过隔年的2018-2019赛季欧联杯小组赛,两队与苏超凯尔特人及挪威罗森博格同组,萨尔茨堡红牛在小组赛两胜RB莱比锡,拿下小组第一,且并未如凯尔特人球迷担心萨尔茨堡红牛会暗助RB莱比锡夺小组第二,最终RB莱比锡在小组赛被淘汰。

MCO模式一定可以保证成功吗?

随着MCO集团球队越来越多,被降级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美籍华人富商李建的NewCity Capital,旗下目前拥有英格兰巴恩斯利、瑞士图恩、比利时奥斯坦德、法国南锡、丹麦埃斯比约等8支球队,在担任球队老板期间,巴恩斯利、南锡与埃斯比约同时于2022年降级至英甲、法国第三级联赛与丹麦第三级联赛,图恩则于2020年降级至瑞士第二级联赛,奥斯坦德另于今年4月15日确定将降级至比利时二级联赛。

另外,美国迈阿密私人投资公司777 Partners,从2015年创立以来,2021-2023赛季陆续成为以下球队的大股东,包括意大利热那亚、巴西瓦斯科达伽马、比利时标准列日、法国红星、与德国柏林赫塔,另外也持有西班牙塞维利亚与澳洲墨尔本胜利的少数股份。虽然时间不长,但整体而言777 Partners旗下球队发展并没那么顺利。热那亚于2021年9月易主后即于隔年降级至意乙,不过于今年5月确定可以于下赛季重返意甲;777 Partners于今年3月成为柏林赫塔大股东后,即确定于5月20日将于下赛季降级至德乙。

除了上述案例外,沙特阿拉伯Abdullah bin Mosaad bin Abdulaziz Al Saud王子的United World集团,旗下的英格兰谢菲尔德联及比利时比尔肖特分别在国内顶级与次级联赛载浮载沉。

球迷能够接受球队成为MCO集团的一员吗?

牺牲自身球队的主体性而签约成为更大俱乐部的卫星球队,可能是可以接受的,若该球队的身份尚未确立,例如城市足球集团收购新成立或刚成立不久的球队,或可以确保该球队未来可以成功。但对于那些财富下降甚至停滞不前而被收购球队的球迷来说,这将更加难以容忍。例如NewCity Capital旗下的南锡俱乐部,在2022年法乙垫底遭降级后,南锡球迷网站纷纷出现对球队老板愤怒的发言,例如“老板罪有应得,他们有罪,他们杀死了我们的球队”、“一切都必须改变,你们不能通过足球队赚钱,这就是他们来这里的唯一目的”、“球迷整个赛季都感到屈辱,绝大多数人感到厌恶并希望现在的老板离开”。

其他受到抗议的案例像拥有40%英超水晶宫股份的美国商人约翰·特克斯托,从2022年起陆续成为巴西博塔弗戈、比利时莫伦贝克与法甲里昂的大股东,在今年1月19日水晶宫在主场对曼联的比赛中出现“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股市赌博,约翰·特克斯托,我们不相信你”的布条。

另外在今年一月被美国商人Bill Foley收购三分之一股份的法甲洛里昂,其死忠球迷组织Merlus Ultras 1995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表达了深切关注,并表示洛里昂“多年来一直吹嘘自己是一间以社区与家庭为主体的球队,拥有强大的身份认同和自己的比赛理念……所以为什么要引入对我们历史一无所知的一个美国人进入球队?”,另外由于Bill Foley亦是英超伯恩茅斯老板,Merlus Ultras 1995亦在声明中提及“我们不可能成为一支庸俗的卫星球队,仅作为英超球队的培训中心”。

结语

从“小球队大明星”(Welcome to Wrexham)与“桑德兰球魂不灭”(Sunderland ‘til I Die)等影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非名门球队与社区及在地民众的紧密连结,在多间俱乐部共同所有权集团数量快速攀升下,当这些球队被收购成为MCO集团的一份子,成为某旗舰球队的卫星培训球队时,此等连结势必会荡然无存。英超目前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球队的老板拥有其他联赛球队的股份,未来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曼联,或切尔西与纽卡斯尔联,接下来皆有可能成为MCO集团的旗舰球队。如果MCO集团情况继续以现在的速率增加,未来可以想象各洲主要联赛或杯赛会被少数(例如前5大) MCO集团的球队所垄断,此等趋势应非球迷所乐见。

欧足联也认知到近期MCO的趋势与问题,而红牛集团案为构成对两支以上球队具备决定性影响的要件设定了标准,就是该所有人、实体或公司必须可以对两支以上球队之决策直接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如果球队股东争辩说他们影响力不具“决定性”,欧足联仍然允许如同RB莱比锡与萨尔茨堡红牛在同一比赛中竞赛。由此可见,针对MCO集团球队共同竞赛的标准,有不小的转圜空间,未来因应MCO集团的增加,欧足联甚至其他各洲足联势必需要订定更严格的标准,以维持竞赛的公正性。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