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中央拟定:2023年农村耕地,将发生以下5大变化,农民要了解!

植物洞察

2023-05-26 14:35 广东

7688 0 0

俗话说:“地之不存,粮将焉附“,粮食生产依赖于耕地的存在,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消耗的粮食非常的惊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消耗的粮食就高达25500万吨粮食(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平均消耗70万吨,由此可见我国想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国家也是出台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法,不管是破坏耕地还是在耕地上从事“非农化”、“非粮化”都是会受到严厉打击的。而从2023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来看,耕地又将发生5大新的变化,和咱们农民朋友利用息息相关,抓紧了解下。

第一、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将继续延长30年,各地开始研究制定方案。

虽然之前已经确定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会再延长30年,但是也只是确定大方向。而在这次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要求地方开始究紧制定方案,因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2027年就到期了,时间不多了。而第第二轮土地承包延长30年,对于很多农民正在承包以及准备承包的种植户而言是个非常好的消息,不用再担心中间出现其他的变故。因为已经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要平稳为主。

第二、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看着小田并大田,解决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

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朋友应该都知道,以前分土地的时候,为了公平起见。家家户户都分有不同质量的耕地,肥瘦相间的都有。这样一来土地细碎化不便于管理,而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利用这些土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在农民自愿前提下,探索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例如安徽省就在今年的春季发布了《安徽省“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省内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实现将土地归整,一户一田的土地政策。预计在2025年之前,安徽省累计改造农村耕地3000万亩。

第三、继续加强农村耕地管控,打击耕地从事“非农化”、“非粮化”的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明令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中从事“非农化”、“非粮化”活动。一经查处将强制移除。今年自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上线以来,各地已经查处多起永久基本农田中从事“非农化”、“非粮化”的案件。例如广西省宾阳县耕地非法种植烟叶烟苗,被执法人员两次铲除4900亩,一次3000亩,一次1900亩。除此之外在湖南郴州市桂东县农民在永久基本农田中种植生姜,因为屡次不改,也被执法人员依法强制铲除了。

第四、农民进城落户之后,村里的土地权益不受损害

土地作为农民享有的最基本权益,不管农民在承包期之内是否已经是农村户口。承包期内的承包的土地合法权益将得到保障,农民不能以落户城镇为由要求农民退出依法承包的土地。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依法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

第五、严厉打击破坏土壤的行为,例如电捕蚯蚓、盗挖黑土地等。

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物料,不管是从事“非农化”、“非粮化”活动亦或者是破坏耕地都是违法行为。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电捕蚯蚓以及盗挖黑土地涉嫌违法。农民朋友在农村切记不可为了利益铤而走险,破坏土地一旦达到法定标准,可是要追究刑事责任坐牢的,农民朋友了解了吗?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中央拟定:2023年农村耕地,将发生以下5大变化你怎么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