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此次疫情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增速上看,其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她建议多措并举加快培育数据市场,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数字经济成为“核心动力”
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也证明数字经济有着优秀的防风险能力。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消费方面,已经开拓出新的空间, 从线下消费转移至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模式 。包括线上办公、网络教育、新消费平台等蓬勃发展,受众面快速扩大。

在企业层面,疫情倒逼传统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改造传统业务流程,打破了原先企业不敢转的僵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企业将加速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
构建数据流通共享机制
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成为“新石油”,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无形财产,明确数据产权制度是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次人大审议的《民法典》明确了数据资产的法律地位。数据的价值得到了法律的肯定,数字经济必然会更加稳固地飞速发展。

数据的流通和共享是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过流通与共享的数据,其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会扩大无数倍。疫情期间的大数据、健康码已经充分展示了数据流通与共享的重要性。数据的流通与共享可以更加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共同创造更多的财富。
构建数据流通共享机制的意义

提高数据利用率: 通过实现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使得数据能够被更多人使用和应用,从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构建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改善公共服务: 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可促进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整合,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产业竞争力: 通过数据共享,企业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开展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加速科技创新 :数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之一,构建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数据交叉与融合,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
从产业发展来看,未来10年内能超过电商的一定是“数商”,未来决定城市发展的不再是土地和矿产红利,而是基于大数据的运营和服务产生的数据红利。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只有在流通、应用中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