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耳朵里经常痒,却什么也掏不出来?可能是4种病表现,注意上点心

中医陈旺医生

2023-03-19 06:33 广东

6759 0 0

女士 30多岁,一直身体健康。然而,两个月前,她开始经常头晕、呕吐,甚至走路都摇摇晃晃,需要家人扶着行走。李 女士 还不断摔倒。担心患上了脑部疾病,李 女士 去了当地的一家三甲医院检查。医生注意到她总是向右侧倾斜,并在询问病史后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原来,李 女士 有个习惯,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还经常用温水冲洗耳朵。这导致她右耳患上了中耳炎。手术后没多久,她就出现头晕、呕吐和行走困难,而且走路时总是向右倾斜。

医生解释,这是迷路炎的表现,与她经常掏耳朵和冲洗引发的中耳炎有关。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李 女士 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耳朵痒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耳朵痒可能让人感到不适和烦躁,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耳朵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哪些原因呢?

耳屎过多 是一种常见的耳朵问题,常常会引起耳朵痒、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耳屎是耳道内的一种生理分泌物,主要由皮脂、汗液、灰尘等组成。适量的耳屎可以保护耳道,起到保湿、防止细菌、病毒入侵的作用,但过多的耳屎会堆积在耳道内,形成耳塞,引起不适症状。

耳屎过多的原因包括:耳道清洁不当、使用耳塞、使用棉签等物品掏耳朵等。耳朵痒是耳屎过多的一种常见症状,这是因为耳屎过多会刺激耳道的神经末梢,引起痒感。耳屎过多还可能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这是因为过多的耳屎会压迫耳膜,影响听力。

处理耳屎过多的方法包括: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软化耳屎,再用医用棉签或耳球吸出耳屎。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尖锐的物品如牙签、针等清理耳朵,这会损伤耳道、耳膜等组织,增加感染和听力损伤的风险。在清洁耳朵时应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并注意清洁耳道和外耳道,避免造成耳屎过多和其他耳部问题。

颗粒性耳道炎 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耳朵问题,常见于高温多湿的季节。症状包括耳朵痒、耳垢增多、疼痛等。通常情况下,耳朵会产生适量的耳垢,可以保护耳道免受细菌感染。但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耳朵也容易受到感染。

颗粒性耳道炎的主要症状是耳朵痒和耳垢增多,有些人还会感到耳朵疼痛和灼热感。在耳道受到感染的情况下,耳朵会分泌更多的耳垢,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但是过多的耳垢会堵塞耳道,增加细菌滋生的风险。如果颗粒性耳道炎没有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甚至会引起耳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治疗颗粒性耳道炎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药膏和药水清洗耳道,以杀灭细菌和缓解炎症。同时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保持耳道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

霉菌性耳道炎 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耳朵问题,常见于潮湿环境下或者经常使用耳塞的人群中。症状包括耳朵痒、耳垢增多、耳垢呈黑色或绿色等。在潮湿环境中,真菌生长得很快,因此容易引起耳道感染。

霉菌性耳道炎的症状与颗粒性耳道炎类似,但耳垢颜色不同,颗粒性耳道炎耳垢多呈灰色或黄色,而霉菌性耳道炎耳垢多呈黑色或绿色。有时还可能伴随有耳朵疼痛和耳部不适感。

治疗霉菌性耳道炎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的药膏或口服药物。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耳道干燥和清洁,避免使用耳塞和其他类似物品,以减少细菌和真菌滋生的机会。如果患者有严重的症状,如剧烈的耳痛或发热等,应尽快就医,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外耳道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外耳道和耳垂周围的皮肤上。症状包括耳朵痒、发红、渗液、脱皮等。外耳道湿疹可能与皮肤过敏或者使用化妆品、药品等有关。此外,如果耳朵湿度过高或者污染、细菌感染等也可能引起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的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容易感觉到耳朵痒痒的,有时还伴有疼痛、灼热等不适感觉。患者的耳道周围会出现红肿、渗液和脱皮等现象。如果外耳道湿疹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耳朵疼痛、感染和耳道阻塞等严重后果。

治疗外耳道湿疹的方法包括使用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应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化妆品、头发染料等。如果耳朵痒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发热、听力下降等,应及时就医。不要随意使用棉签等工具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