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引以为豪的技术,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想到最近比较火的 比亚迪CTB( C ell to B ody)技术 。 作为一项极具创意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比亚迪 CTB 技术也同样也引发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等一行来自汽车行业的顶尖专家学者到访比亚迪全球总部, 参加了比亚迪CTB(Cell to Body)技术专家品鉴会。这次品鉴会主要品鉴了CTB电池车身一体 化 技术并深度体验了CTB技术首搭车型——比亚迪海豹,同时也共同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架构的创新变革趋势。

会上,比亚迪CTB技术获得了院士及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孙逢春院士表示:“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整车融合设计的系统性创新,是未来更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灯塔,起到了行业引领作用。”

那么为何 孙逢春院士等专家会给予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如此高的评价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志新 表示 , 电动汽车的优劣百分之七八十取决于电池。 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不仅采用高安全的刀片电池,更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打破传统零部件分工,将电池系统上盖与车身地板合二为一。这样的好处在于,过去的电池三明治结构进化为整车三明治结构,充分利用刀片电池既是能量体也是结构件的优势,变革电动车传力路径,实现电动车安全性能、扭转刚度、操控性能的全面提升,引领电动车整车架构设计新趋势,因此业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至于大家顾虑的安全性方面,这次参会的各位专家也在 比亚迪碰撞实验室见证了海豹侧柱碰实验。 现场测试后,有 CTB技术加持下的 海豹 在 车身 碰撞后 变形 小, 车门 也能 正常开启,乘员舱 侵入量非常少 , 很好地 保护 了车内 乘员安全。
对此,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周明东 也做出了解释,因为 比亚迪CTB技术巧妙利用了刀片电池的高安全高刚度的特性,让电池与整车架构融合来提高车身承载能力,提升 了 整车安全性, 这也 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

除了在安全性上更具优势外, CTB技术 也同样有助于汽车操控性的提升。通过 将电池与车身深度融合, C TB技术大幅提高 了 车辆扭转刚度 , 也有助于 拓宽操控上限。吉林大学汽车 研究院院长管欣深度体验后表示:“车身的刚度提高了,能保证驾驶的时候车辆的反应时间特别短。”

据介绍, 在CTB加持下,比亚迪海豹扭转刚度高达40500N·m/°,扁平化的刀片电池与车身的集成化设计同时带来跑车级低质心,助力海豹麋鹿测试通过车速达83.5km/h,单移线通过车速达133km/h,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1.05g,实现汽车操控性能的全面飞跃。

作为目前国内乃至全球著名的新能源车企, 比亚迪 自 2003年 进入汽车行业 以来 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 长期深耕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 。 而 CTB技术 则 是比亚迪集成创新的最新实践, 不仅 解决了 电动 车碰撞安全开发、底盘操稳开发、车身结构开发等 电动车 设计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更 实现了 电动车 驾驶体验的全面提升, 助推新能源汽车更好更快普及。 相信在 未来,比亚迪 还将通过 前瞻战略和创新技术 , 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变革向前, 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乘驾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