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秦天柱丨清新淡雅 疏朗空灵

收藏推荐

2023-03-11 19:16 四川

61085 0 0


伟大的时代 崭新的征程

——写在推广巴蜀画派12周年暨名家贺春之际

2022年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我们迎来了推广巴蜀画派12周年的纪念日。

芳华瞬逝,不觉已过一纪。

时光回到12年前,2011年1月4日,关于巴蜀画派的宣传推广在各大媒体陆续展开。

不曾忘记那些帮助我们的媒体朋友,不曾忘记那些托举我们的还在位和已离退休的领导,不曾忘记那些支持我们的老中青艺术家。

为纪念这个日子,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将以名家贺春的方式,集中展示对推广巴蜀画派做出重要贡献的美术家和书法家新近创作的优秀作品,他们或者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或者是德艺双馨的有影响力的美术书法机构领导者,或者是崇德尚艺的实力派美术书法创作者,或者是走在追赶路上年轻少壮的后起之秀,尽管他们的年龄和职业岗位不同,都有一颗执着追求艺品和艺德高尚的心,都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创作信念,都有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怀,他们不但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与传承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坚定执着的支持巴蜀画派的品牌推广,坚定执着的把巴蜀画派的推广事业作为己任。

我们根据收稿的时间为序从1月4日开始安排发布顺序,排名不分先后,由于时间匆忙,发布过程中如有诸多不周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见谅,也希望给我们指出来,以便修正为谢。

流走的是光阴,忙碌的是我们。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用感恩的心开启我们崭新的征程,愿2022年的我们,收获更大的喜悦和荣光。

                                                                                                                             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

                                                                                                                                         2022年1月4日     


秦天柱

秦天柱,1952年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

履    历

历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创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现任: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副院长、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住业画院顾问。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1983年在成都和南京举办画展,作品先后参加1985年“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1987年“全国新人新作展”,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1年“百年中国画展”、“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5年“中国画研究院年度提名展”,“神州六号搭载作品《神州颂》中国画长卷”,2006年“全国著名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2007年“同一个世界·彩绘联合国巡展”,2008年“奥林匹克美术大会”,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全国政协“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2015年“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四川省中国画作品展” 。

先后出版《秦天柱画集》、《秦天柱花鸟画集》、《中国美术家档案·秦天柱卷》、《秦天柱花鸟画新作选》、《美术之友·秦天柱专辑》、《西蜀寻道·秦天柱卷》、《云淡风轻·秦天柱花鸟画鉴赏》、《竹露松风·秦天柱写生画稿》等十余种作品集。

作品《细雨》等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四川省博物院、四川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深圳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日本中川美术馆、泰国国王行宫“淡浮院” 、美国明德大学等机构和个人收藏。

评    说

擅长写意花鸟画,在中国当代花鸟画领域独树一帜。主张借物传情、有感而发,通过平实的物象宣泄情感。作品重意境、讲构成,奔放而不粗狂、精细而不拘谨。画面清新淡雅、疏朗空灵,在传统的基础上凝炼新意,有诗一般的意蕴。

半醒斋呓语

艺术创作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和感情色彩的精神劳动,因此特别动人的作品都较偏激,那种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实属平庸。

艺术就是需要标新立异,陈词滥调是令人作呕的。只是,标新立异不是故弄玄虚,前者有傲世的真知灼见,后者是藏头露尾的卖假药。

诗讲究情理,画亦当讲究情理。有情无理者浅浮寡味,有理无情者呆滞平板,作画最是诚实之事,能直抒胸臆者才能感人至深,曲意迎合、违心揣测绝不可能拨动心弦。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画当然亦有“画眼”。我以为“画眼”当广泛的理解为作品的意图,比如一幅强调用水的画,“画眼”便应是水的应用效果而不再是画面上那只鸟。以此类推,“画眼”可以是构图、用色、造型、笔意等等。画眼者,一幅画之着眼点也!

在艺术中,整体的效果永远是最重要的,任何(哪怕很精彩的)细节都只能是为整体服务的,都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不然罗丹绝不会“砍去巴尔扎克的手”!

绘画的关键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物象只是画家宣泄情感的载体而已。

构图当从不稳中求稳,不正中求正;用笔当从讲究中求随意,流畅中求艰涩;设色当从单纯中求丰富,丰富中求统一。

画面要平中求奇,画家所研究的是画法而不是品种。没有哪个大师是因能画多少种竹子而成名的;也没有哪个大师是因为能画好多种雀鸟而成名的。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都不是因对象的奇特而恰恰是研究出了好的画法而扬名天下的。

诗、书、画、印是姊妹艺术,之间有很多内涵联系和相通道理,“画中有诗”并非指画上题诗,“诗中有画”也并非诗的旁边配幅画来图解,“以书入画”当然也绝非指以好的书法题画。

画之优劣不在于工拙,不在简繁,亦不在大小、浓淡……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有感而发、寄情于画、情动于衷,然后心手相应、物我两忘,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者也!

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是线的王国,也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文化象征之一。尽管在“十八描”之后线又有了新的发挥和扩展,但对线的研究仍将是中国画家的终身目标。

题款、用印都是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款印的运用才丰富多彩并有其必然性。款识可以多至满篇,而印只占一小角,亦可以“穷款”而只用印,还有字体的变化,大小、轻重、浓淡的多种变化的配合运用。总之,一切都得依画面的需要而定。

传统与创新往往被人们对立地提出,其实这两者并非如此悖逆。传统有如源而创新恰是流,传统有如根,而创新恰为枝叶。

中国绘画的抽象和浪漫一点不逊于西方,并且比其更早更好。毕加索的“泼墨人骑图”同梁楷的“泼墨仙人”在艺术构想上如出一辙,但一个是二十世纪的艺术家,一个是十三世纪的出家人。西方的小天使要插一双翅膀才能飞,而中国的“飞天”则脚踏彩云便行了,甚至只用飘带的动势便飞了。

文化同科学是两码事,科学的先进不等于文化的先进。文化是靠积淀,历史越久远越深厚、越灿烂。“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者”是妄自菲薄,是危言耸听,是哗众取宠!

聪明的人爱耍心眼、不用功,总想不劳而获;老实的人总使蛮劲,不用心,实属南辕北辙。这便是世间成功者少的根本原因。

文/秦天柱

作    品

2022巴蜀画派名家新春新风采


《莲子已成荷叶老》 68X68cm


《细雨》 68x68cm


《晨曲》 68X68cm


《鹤舞》 69X69cm


《惠风和畅》 68X68cm


《菊爱》 68X68cm


《清音2》 68X68cm


《河畔》 68X68cm


《白鹭仙影3》 48X76cm


《夕照》 68x68cm


《白鹭仙影5》 48X76cm


《仙姿》 68X68cm


《剑阁先秦古道》 136x69cm


《龟背竹上的八哥》 68X68cm


《半翁雕虫》 68X68cm


《清音》68X68cm


《牵牛花开》 68X68cm


《鹤鸣》 55X100cm


《春  晖》70cm×70cm


《鸽  子》70cm×70cm 2020年


《荷塘秋韵》68cm×70cm


《松  鹤》68cm×70cm


《花鸟系列之一》34cm×45cm 


《花鸟系列之二》34cm×45cm 


《花鸟系列之三》34cm×45cm 


《花鸟系列之四》34cm×45cm 


《花鸟系列之五》34cm×45cm 


《花鸟系列之六》34cm×45cm 

# 艺术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