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与水为友 与墨为善——于友善作品欣赏

收藏推荐

2023-01-30 23:13 四川

23671 0 0




常会听到(当然,我自己有时也会如是说)那种关于驰笔运墨抒写心中什么什么“气”的,或逸或豪,或雄沉或散淡……往深里琢磨不免有点大而空——有些话往大里说着说着就稀释而空泛——(且不说逸不逸雄不雄原本就是一个人血骨里天然生成)是个画画的人是个画的还可以的人,我相信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类感受:牵引着身心手笔,铺纸纵横的并不是理性的动机、愿望、目标以及由此衍生的因素,不管这些是艺术的还是非艺术的,也不论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它都能让画者去坚持去继续。原因很简单,这没有快感。与其说是竭力去捕捉这种感觉,毋宁说是它在引诱我。但细想一下,更恰切地说应该是我很享受被它吸引为之迷恋的状态。那是一种粘合、胶着、记挂,割舍不断。(于友善语)



中国画,尤其是写意,在绘制过程中尤为讲究的是心态、心境。在松弛愉悦的状态下,往往能越画越达到一种心、眼、手、笔高度无缝隙的兼融贯气。蓄水储墨的羊毫狼锋在宣纸上逆戗拽拖媻娑揉搓,渐行渐呈的亲昵感和融恰度并由笔尖指间随之返遡回内心乃至周身的愉悦惬意慢慢地蔓延弥散,这种笔与手、墨与心双向碰撞递馈与其说是零距离不如喻之为相互的渗融触激更为妥贴。有意思的是,诸如此类形而下的润涩疾缓洇漫爽捷的符号式样态瞬间转化为难以言说的兼具形而上意蕴笔墨情绪。即时即刻,纸面笔端具象的外化已然得到了内质的升华。(于友善语)


有一阵子,我沉溺于提起笔来不假思索地在四尺、六尺、八尺甚至更大的生宣上横涂竖抹,凭借枯湿浓淡粗细曲直、由得中锋侧锋疾驰缓行;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个不可抗拒的理由:绘画就应该是情绪的表现,中国画更应当直抒胸臆畅快无碍。(于友善语)




他的艺术融合了南北之性情:既有北地的刚毅峭立,又有南方的温情如水。于友善致力于中国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在笔、线、墨及形、态、神诸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善用笔墨线型语言,对人物形象的个性刻画颇用心力,喜用淡淡的水墨传神,独具意味。

于友善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探索,不以形式之怪异而哗众,但求笔墨之突破。他的写意画偏爱任伯年风骨,线条丰富,夸张之处不失沉实,方正之间不失张扬。用其雄健之笔,饱蘸水墨,在随意挥洒中,勾勒出一幅幅精彩画作。






于友善特别重视线条的运用,他在《线条的困惑》一文中也说过:“线条之于中国画,最初的功能只是框定形状,勾画轮廓。随着绘画的发展,线条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不仅要清晰展示出画家所描绘的物体,还要显示出某种意蕴和精神,以昭示人类的某些情感,甚至被分门别类,与各类意蕴一一对应。”

于友善的仕女图每每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清新愉悦的氛围,无论从主题的刻画、画面构图、虚实运用、色彩渲染还是细节刻画,情绪表达都堪称完美。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对生活充满感悟和期待的艺术家的用心创作。这样的作品在简单的构图与精湛的技艺中通过古典元素的烘托,不仅在视觉上带给我们恬静的冲击之感,对于装饰和收藏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烘托出静谧清新的氛围。















于友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7年生于山东乳山。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86年考取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留校任教。

# 艺术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