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披荆斩棘」的更深涵义是什么?

这个是认证

传媒1号

2022-11-07 16:05 北京

24359 0 0

《披荆斩棘》,开启了一种综艺内核的新范式。

过往综艺,以「模式」为综艺内核的。然而,再惊艳的模式,第一季见时眼前一亮,第二季见时仍有期待,但第三季、第四季,往往避免不了模式新鲜感衰退的困扰,它的边际效应、再造血能力,是相对弱的。

而《披荆斩棘》,是以「精神」为综艺内核的。它们首先做的是一种精神,其次才是模式。模式是精神的延伸,模式是精神的表达。

其优势就在于,做精神的节目,第一季是精神的开山之作,只要这个精神打出去了,立得住了,有共鸣了,有回响了,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就是这个精神不断发扬,不断拓宽,不断深入人心的历程。

而事实上,《披荆斩棘》「一季成名」,成了一种「点燃与重塑」文艺圈的体系。

艺人的进化体系

让我们暂时跳脱出来,站在时间长河经纬上——

如果多年之后回望,可能,我们回想起来,曾经中国综艺史上,有一个叫做《披荆斩棘》的「艺人深造班」

就像曾经TVB艺人培训班培训了一代优质港星,芒果TV《披荆斩棘》则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领域的,一群已有成绩的优质艺人,再次深造、更上层楼。

通过第一季,《披荆斩棘》已经把「披荆斩棘」的精神,在两岸三地的艺人圈里,彻底打透。大家都带着自己对披荆斩棘的个人理解、对披荆斩棘的自我要求,来到这个舞台之上。

所以,第二季的《披荆斩棘》中,我们看到了更多「人」与「荆棘」的对抗。

这个「荆棘」,可能是「个人的局限」,那就用更拼的方式,突破能力的上限。

比如苏有朋部落,原本舞蹈功底一般,还在挣扎是否能够完成颇有难度的《霍元甲》,但是,「原本舞蹈没有这么多拍的,导演组越看越觉得我们可以加重一些负荷」,苏有朋说,「你能跟我拼多久,我就能跟你拼多久」。

而他们部落练习到凌晨四点的消息,第二天就在「江湖上传开了」。所以,苏有朋的这种精神,就像是一颗石子投掷于湖面,一层一层荡漾出去,先是他部落里的艺人,再是其他部落的艺人,最终,也会感染到在节目前,尚未来到这个舞台的艺人。

这个荆棘,也可能是「外部的制约」,所以,这一季的哥哥,也呈现了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吴建豪部落演绎《legends never die》时,一面,是哥哥们的想法是要用舞蹈来诠释;另一面,是导演组提前预制的舞台凹凸不平,不太允许舞蹈发挥。哥哥们既想坚持自己的理念,又惊艳于导演组的舞美,僵持不下之时,吴建豪向导演组提出,或许可以用现代舞,只舞动上半身,既保留了舞美的华丽,又增加了身体的律动。

这样一个think out of the box的想法,既成全了哥哥们的主观表达,也比导演们的预设更加加分,而这样的创作历程,也才是诠释了《legends never die》的精神内核。

这个荆棘,还可能是「人与人的区隔」,而披荆斩棘的方式,就是开诚布公地交流。

有句玩笑话说,人与人的差别,甚至大于人与猩猩的差别。而这个差别,放在审美这个话题之上,又被更加放大。比如,关于怎么诠释好《忽然之间》,郑钧部落与导演组,就产生了很大分歧,但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爱谁谁」的郑钧部落,还是决定跟导演组一轮又一轮地沟通,说清想法、理念、坚持,「我非常理解各个部门的辛苦,但是这个节目不就叫《披荆斩棘》吗?否则就是《委屈求全》了。」

所以,当《披荆斩棘》亮出了「披荆斩棘」的态度,它便与参与的艺人们,达成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契约」,互为披荆斩棘、互相披荆斩棘,没有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没有谁不能被挑战的。

而在这样一系列的「披荆斩棘」的动作,就会激发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有着更强的创造力、更大的自驱力。

陈小春是这么评价张智霖的,「今年的他,主动性更强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年一个封神的舞台——《浮夸》,张智霖提出把剃头的「行为艺术」搬上舞台,他说,「我们有过很多表演,但是 有没有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地打开?里面究竟是什么?」

苏有朋是这么评价苏见信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这首歌都是他(苏见信)的概念,他一定会做好。」于是,我们看到,刚进入《披荆斩棘》时怎么也不愿跳舞的苏见信,当驱动起了他内心的表达欲、创作欲之时,没有什么会是障碍。人是在自我实现中,实现自我突破的。

因此,《披荆斩棘》是一个塑造人的体系,拥有披荆斩棘能力的人,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创造力、最有表现力的。

作品的生产体系

当然,对于广大观众而言,更大的福音是,《披荆斩棘》形成了一个仿佛可以源源不断量产顶级视听舞台的标准体系化舞台工业生产体系。

在这个系统里,从最抽象美的舞台到最具象美的舞台,从最朴实的舞台到最复杂的舞台,甚至它都能把金木水火土所有元素都搬到舞台上呈现——

「金」的《回到未来》,以未来金属感与复古热舞风,创造新的赛博朋克体;

「木」的《Amani》,把自然、随性、天人合一的大爱表现的超越舞台之方圆;

「土」的《半兽人》,艺人们在厚达15公分的泥泞舞台上表现力与美的张力;

「水」的《狂流》,用水的高压冲刷具象表达人在时间的狂流下,是如此渺小;

而「火」,则不言而喻了,《披荆斩棘》的英文名就是「call me by fire」,无所不在的火元素,成为节目的滚烫基因。

而不拘一格的元素运用,恰恰表达了《披荆斩棘》的舞台理念——

这是一个可以把整个世界搬上舞台的舞台。

吴克群说,第一季节目组邀请过,但没来,「开始我后来看到《披荆斩棘》的舞台,我就后悔了,我就打脸了」;

任贤齐说,「你看他们舞台,哇!我一看到,我演唱会怎么开?!」,周柏豪说,「这是演唱会都没有的效果」。

《披荆斩棘》成了一个心中有舞台的艺人们,心之向往的舞台。

而在天马行空的舞台想象力背后,则是一套节目组与艺人们勠力共创的标准化舞台工业体系——

第一步,是导演组的「预制」。前置于一个月,导演组就已经做好了舞台的基本预案甚至舞台装置,它为节目雏形,打下基础框架。

第二步,是艺人们的「添色」。艺人加入进来,不只是让他们按照固定的点位、走位进行机械化的表演,而要用他们的个人色彩为节目添彩。

第三步,是导演组与艺人们的「调试」。《披荆斩棘》与同类节目不同的是,它有大量篇幅,展现的是艺人们与节目组的反复沟通、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一个在可执行的范畴内,最佳效果的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当我们谈到标准、谈到工业,往往会联想为机械式的、封闭式的,但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恰恰在于——

半开放式。

它既为舞台效果做了一个底线保护,又为激发艺人主观能动性提供一个巨大上升空间。

艺人是以一个创作人的身份,而不是一个工具人的形态,参与到《披荆斩棘》之中的。

所以,我们才看得到《钢铁男子》这样把「群体现代舞」带到舞台的表演;看到《白鸽》这样把「心理疗愈会」搬上舞台的表演;看到《浮夸》这种把「行为艺术」带到舞台的表演......

这些创作,不是只属于艺人的,也不只是只属于节目组的。

行业的生态体系

不该避讳地说,当下文艺环境并不乐观。

有人收缩,有人蛰伏,有人退出。

而熊熊燃烧的《披荆斩棘》,成了寒冬里的一颗最宝贵也最例外的「火种」。

衰退往往伴随着保守,而「披荆斩棘」则是一个逆流而上的动作,《披荆斩棘》亦是一个逆风执炬的表率。为什么今年看到《披荆斩棘》的舞台上,能够继续源源不断地产出这么多非常先锋的、非常大胆的、非常开拓的作品,会让人感到兴奋?因为创新激发的能量,让人看到了希望。

这在今年综艺市场环境之中,恰恰是在一片洼地之中有了一块高地。

而这个高地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湖南广电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良好的文艺生态环境——

众多品牌信任芒果TV,得以让芒果TV大胆创新;

芒果TV又把这个信任,开放给了艺人进行共创。

这里,构成了一个基于「信任链」的良性生态、理想生态,谁也没有因为环境束缚,变得保守、变得内缩,互相制约、互相逼仄;相反,在《披荆斩棘》中,我们看到的仍是开放的精神,仍是开拓的愿力。

这种开放与开拓,才成就了品牌、平台、艺人的三赢。

同时,这个高地,亦是湖南广电作为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应该发挥其在中国文艺生态位中的表率与担当。

不是去「跟随市场」,随着市场的起落而起落,随波逐流地走高走低;

而是去「引领市场」,市场波动之时,更要勇于鼓舞市场、开拓市场。

事实上,有这样一个风朗气清的文艺圈氛围,有这样一个模式跑通的工业生产体系,有这样一个基于信任链的良性生态网络,已经形成了去泡沫化后,行业能够进入新时代的基本条件。

# 披荆斩棘
# 音乐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