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国美的“黄”码

这个是认证

数字力场

2022-11-04 23:50 浙江

16291 0 0


文 | 佘宗明

原以为,国美的惨,不过是从18楼坠到1楼,没想到,它直接跌到了B1层。

堪比前些天的股市。

国美上上次上热搜,是因为监控员工上班流量、通报员工摸鱼情况。

上次上热搜,是因为在裁员、拖薪后,又陷入欠薪风波。

这次上热搜,则是因为被曝停发员工工资,还要员工签承诺函。

据了解,10月28日下午,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黄光裕胞妹)出现在全员大会上,明确到12月底之前,只给员工上社保,不会再发工资了。

她还批评员工缺少大局观,困难时期应不计得失、与公司共进退。还补充道: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


刚学到了996精髓将其复制到推特的马斯克,赶紧拿出了笔记本:变相裁员,还可以用这招。

只是不太懂:国美员工是欠了公司多少债,要被公司这样理不直气也壮地PUA?黄总让员工不计得失的同时,有让银行不计员工房贷吗?

当然了,国美内部人士也回应了,不是停发是缓发。

可缓发不也是暂时停发吗?

这让人想起烂尾楼集体停贷潮出现那会儿的梗:不是断供停贷啦,是动态还贷。


01

事到如今,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去年2月底出狱的黄光裕,立下的“18个月内复兴国美”Flag,基本上已经告吹了。

他倒是有心,但现实让他无力——朝他脸上甩下了一句“省省吧”。

过去20个月,他一通操作猛如虎,又是升级“家·生活”战略,又是打造线上、线下、供应链、物流、大数据&云和共享共建六大平台,打造全零售生态。

决心不小,钱也砸了不少,可结果却是,市场并不认账,这直接反映在了业绩跟股价上。

无论是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21.09亿元、同比下滑53.46%,净利润亏损29.66亿元、同比扩大50.24%,还是股价现在已跌至0.126港元,距离2021年2月26日的史上最高点2.55港元已跌去95%,抑或是在2022年3季度关闭了旗下的9成门店、目前已关至不足500家,都让前首富黄光裕“收复旧山河”的野望落空。

今年8月,“18个月”期限已到,没能再造奇迹的黄光裕坦承,对执行的困难预料不足,同时重新定下了新三年盈利目标。


黄光裕有意再大战三年,可留给他的机会不多了:债务压顶,拽住了国美复兴的步伐。

国美2021年现金流还有21.4亿元,可经过疯狂烧钱过后,现在只剩5535万元,而它需要在1年内偿还的贷款就有229.02亿元。

据财新报道,有司已于今年8月初介入国美的资产重组,黄光裕说自己“不会跑路”,但几次引入战投的谈判进展寥寥,黄光裕已对国美电器、真快乐等子公司提出破产申请。

现在国美内部人士披露,公司正与厦门建发集团洽谈融资。可这次真能找到接盘侠吗?

眼见时不利兮,一代枭雄黄光裕也有了蛰(躺)伏(平)之意,具体表现有两点:

1,他获释以来原本事必躬亲,大小业务他都要过问批复,但现在交给了胞妹黄秀虹。

2,从去年12月底开始,黄光裕夫妇已累计减持套现9.6亿港元,仅9月14日、15日两天,就套现了2.95亿港元。

难道是要认清形势、放弃幻想了?


02

“黄光裕在狱中时,国美还好好的;黄光裕出了狱,国美就不行了。”

有些人如是说。

这多少有些冤枉了黄光裕:虽然他的造客观上带来了“败家”效果,可国美的行与不行,难道是以他出狱为拐点?

情况分明是:在3C零售格局被阿里京东们电商平台重构后,原本的“电器零售一哥”国美就逐渐掉队了。

这两年,叠合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国美的下坠进度条加快了。只不过,这刚好跟黄光裕重新掌舵的时间点有重合。

时也,势也。国美的兴衰史,转折伏线从错过电商红利之时就已经埋好了。

这不是说,黄光裕能就此把锅甩给大环境:国美跟电商红利擦肩而过,跟他的决策失误有着直接关系。

他之前没意识到,他过去得以称霸电器零售业的方法论,到了互联网时代已经失效了——因为“大人,时代变了”。

他后来又没意识到,他再想补票登上互联网的巨轮时,已经为时晚矣——船已经开远了。


03

刘润老师在《商业简史》中写过,商业的进步,其实就是在不断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两大难题,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国美早些年能成为家电零售行业No.1,根本原因就在于,较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那个年代,门店销售是家电零售主战场,但信息高度不对称,由此而来的坑客宰客现象严重。

国美的厉害,就在于以“不满意可以退货”等做法解决了民众买家电的痛点,为其赢得了美誉度与信任度,作为行业先河开拓者的它,由此成为家电连锁时代里的王者。


可到了电商时代,透明的比价机制、强大的信用体系等,已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两个问题。

相形之下,国美的“信用不传递”劣势渐显:它不像电商平台那样有着统一价盘,买家电还得跟末端销售人员砍价,光价格透明度就输了一大截。

如果说,国美们之前还能靠线下体验与上门送装维持地位,那随着电商平台的线上线下打通、送装一体等大件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它仅剩不多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可以说,国美和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分别背靠着家电零售的两个时代,二者的生态位也存在明显的梯度差。

这样一来,天猫京东拼多多们跟国美PK,属于降维打击,“旧王死,新王立”无可避免。

这时候,在家电电商格局已定的情况下,国美再砸钱抢电商入场券,显然跟当下“高筑墙,广积粮,缓扩张”的求稳氛围不搭,也很难再卡住身位优势。

就拿国美倾力打造的电商平台真快乐来说,它“快比不过京东,‘乐’的定位与同样入局电商的抖音、快手重合,便宜又比不过阿里和拼多多。”

在获客成本水涨船高的背景下砸这么多钱进去,换来千万月活,只能说,砸了个寂寞。


04

陷入困境的,不只是国美,还有零售双雄中的另一位——苏宁。

国美“真不快乐”,苏宁“相当易购”,是二者境遇的写照。

在2022年以前,黄光裕的老对手、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其实比黄光裕的日子还难。

国美好歹在黄光裕手上,它还有地有物业。

苏宁则被债务压顶,脱离了张近东的控制。

这不是偶然。事实表明,国美和苏宁昔日得以做大的模式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能打了,资产太重,壁垒太浅。

就源头把控而言,它们比不过家电产业链中上游的美的格力;从资源配置效率来看,它们又比不上重构了家电消费生态的天猫京东拼多多们。




它们以往靠消除“信息不对称”获得比较优势,但电商早就将这种优势抹平了。

国美和苏宁不是没想过办法来解决“生命周期难题”,比如,搞多元化扩张,用多条腿走路对冲盈利方式单一的风险。

国美当年就像电器零售界的“蜜雪冰城”,门店扩张一发而不可收拾。

苏宁的买买买也豪气十足:42.5亿收购天天快递,20多亿收购国际米兰,95亿入股万达商业,27亿收购万达百货,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

杠杆用得好,股价步步高,这是前些年高杠杆扩张的KOI公式。

可后来呢?恒大的债务危机,已经说明一切了。

战略分析家约翰·迈耶曾说过:“环境是企业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中心角色,而战略则是环境的函数。”

当环境变了时,黄光裕和张近东都没有敏锐感知,等窗口关上了,再后知后觉为时晚矣。

到了今天,国美们的增长焦虑,自然也不是盲目砸钱扩张能解决的。

细想下,黄光裕出狱后,要是不折腾,而是聚焦主业、缩减业务线的基础上躺平,国美的困境会不会来得稍慢些?

最起码,现金流不会流得那么快。


05

“哪是什么时代的灰,分明是老板在自家屋子里卸下一车沙子,然后打开鼓风机狠劲吹,吹得满屋子都是沙,然后他拍拍屁股说,我先走了。”

针对国美缓发员工工资这事,有人这样总结道——矛头所指,就是黄光裕的瞎折腾。

可在国美“转型是等死,不转型必死”的语境中,拿马后炮视角去审视黄光裕的折腾,显得有些刻薄。

更值得唏嘘的,或许是企业掌舵者的认知层次对企业命运的深远影响。

李善友老师曾提出“认知型创新”的概念,意指逻辑模型变革所驱动的创新。在他看来,认知升级不是增加信息量,而是进化到更高的认知层级。

乔布斯再怎么在功能手机上叠加播放音乐、视频等功能,iPhone还是功能机。

只有他把手机当成移动的网络终端,他才会携iPhone4开启智能机时代。

这就是认知升级的作用。所以有人说:乔布斯确实没解决功能机的问题,但他让功能机的问题变得不重要了。

设想下,原本靠胆识驰骋江湖的黄光裕,如果能一开始就将认知层次调整到了跟互联网变革匹配的坐标方位,国美还会是今天的国美吗?

只不过,现实容不得那么多“如果”。

如今,苏宁“阳”了——张康阳的阳;国美“黄”了——黄光裕的黄。还是那句话:时也,势也,以及认知也。

某种程度上,黄光裕的认知局限,何尝不是将国美困住的“黄”码?​

言至结尾,还是表达下希冀吧:愿苏宁能“康”,国美能“裕”,所有企业都能度过寒冬。

# 国美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