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草原文化:蒙古民歌与科尔沁民歌

这个是认证

好歌收藏夹

2022-09-30 22:36

313966 0 0


蒙古族民歌,浩瀚如海。

有人说蒙古人会说话开始就会唱歌,这似乎有点夸大其词。要说蒙古老乡相聚十有九个会唱歌,还真八九不离十。如果说科尔沁蒙古人家家户户男妇耆稚没有不会唱几首老歌的,这话没错,此是“嫩江十旗”自古一大特有景观。

蒙古民歌曲调舒缓,旋律优美,向被世人看好。有一回奥巴马访问我国,晚会上蒙古族歌手呼斯楞长吟一曲《鸿雁》,奥巴马直眨巴眼睛,想必心中产生了另一种属于辽远的思绪。《鸿雁》是我区西部乌拉特民歌。蒙古民歌分属呼伦贝尔民歌、兴安民歌、科尔沁民歌、乌拉特民歌、乌珠穆沁民歌、察哈尔民歌、阿拉善民歌,还有其他部落分支。各地蒙古民歌虽然风格不一,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无与伦比的绝美。

科尔沁民歌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特色鲜明。

明洪熙年间,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领着他的部属移居到科尔沁一带,将草原划分十旗,即嫩江十旗。此后,在广大蒙古族人民世代从事游牧生息的家园,内地农业生产渐渐渗入,出现转型苗头。科尔沁草原受垦种影响终成半农半牧地区,所以民歌中带有浓厚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生活元素。这不仅能从民歌内容、语言、人物刻画、形象塑造等方面看出,更反映在曲调的变迁上,原来的长调变成了短调。这一点,明显区别于我区西部和北部地区。

科尔沁民歌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上有以下几类。

一.歌颂人民反抗斗争、控诉压迫剥削以及兵役、徭役。这方面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政治。如《巴拉吉尼玛和扎那》唱到:“黄莺村自古以来四海扬名,金翅凤凰在这儿喈喈和鸣;为了镇住金翅凤凰鸣叫的风水啊,山顶上筑起了黄金宝塔整十层。十层的黄金宝塔到了期限,皇家江山风雨飘摇不安定,在金翅凤凰鸣叫的黄莺村啊,降生了巴拉吉尼玛、扎那两英雄。黄莺村亘古以来天下扬名,玉翅凤凰在这儿喈喈和鸣;为了压住玉翅凤凰鸣叫的风水啊,山顶上筑起了玉石宝塔整九层。九层的玉石宝塔到了期限,官家江山动荡不安难稳定;在玉翅凤凰鸣叫的黄莺村啊,诞生了巴拉吉尼玛、扎那两英雄。巴拉吉尼玛英勇能干称好汉,直到官府衙门都享有盛名;巴拉吉尼玛、扎那走到哪里啊,红珊瑚顶子的王公老爷提心吊胆战兢兢……”类似民歌很多,诸如《小龙哥哥》《丁克尔扎布》《都仁扎那》《金扎尔玛夫人》《赶走屯垦军》等等。其中有一些是长篇叙事性的,多达几十段,唱起来需要大块儿大块儿时间。

二.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数量最多,如人人会唱的《努恩吉雅》《达亚波尔》,以及《高高的兴安岭》《回去呀,妈妈》《思念父母》《梨花》等,难以数尽,经过世纪风雨,至今环绕科尔沁大地上空。由于草原辽远,交通闭塞,当人们远离故土,或者姑娘被嫁到他乡,对故里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便发之以歌。笔者上小学时,玩伴大多来自原哲里木盟,每到晚上熄灯后,他们便低声轻语唱一曲《努恩吉雅》,从“老哈河的岸畔上,拖着缰绳的马儿!性情温顺的努恩吉雅,嫁到了遥远的地方。海清河的岸畔上,拖着嚼辔的马儿!性情温柔的努恩吉雅,嫁到了边远的地方……”到“正因为嫁到边远的地方,只好思念母亲把歌儿轻唱。”多达20段,唱来唱去,笔者竟能从头至尾唱下来。

三.民歌里也不乏孤儿的哀歌,以格言、摇篮曲对生活中的真伪美丑,进行褒扬和贬斥,如《猎人恨》《绣枕头》《苯达日娃花》《四季歌》《摇篮曲》《孤独的白骆驼羔》《博茹莱》《孤儿杜莱》《冬格尔大喇嘛》等等,同样不计其数。

四.仪式歌。包括安代舞的歌词,多有宗教色彩,如《西河的水》《温都尔山》《天鹅》《篝火歌》《金色的平川》《美酒醇香如蜜》《吉伯尔珊丹》《云青马》《西山梁》《顽皮的黄骠马》《白玉的天鹅》《阿爸的哀思》《金珠尔玛》等等,一溜排下去,林林总总。

五.因旧婚姻制度对妇女的束缚与摧残而产生的情歌,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中尤占很大比例,如:《盛赛玛》《金良》《月香昂嘎》《金镯子》《金色的山林》《昂嘎本布莱》《万梨》《高小姐》等等,数不胜数。

六.蒙古族情歌表现出极具纯朴、真切,又热烈的情感,生动地刻画了蒙古族妇女各种可爱的形象。其中有的在大胆的抒情中表现出姑娘热情爽朗的性格,有的表达恋爱心理比较细腻曲折,但同样也生动真实,给人以深刻感受,如:《乌尤黛》《白虎哥哥》《捷德尔娜娜》《黑缎子坎肩》《可别把我忘掉》《月美容》《包金花》《达古拉》《杜莱》《乌云昂嘎》《金柱尔》《北京喇嘛》等等,此类歌曲少说也有数百首之多。

总之,这些歌曲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人民生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情感,极具浓厚的生活气息,每每通过一个特定的生活片断反映出现实生活。

科尔沁民歌在艺术上达到很高境界,有完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蒙古民歌的格律。蒙古民歌的格律是特殊的。每行的音节数目不要求相同,但每行的重音数目在原则上却必须相同。在音韵的安排上,有时也像汉文诗歌那样押脚韵,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求押头韵,即在一节诗行中,每行的第一个音节不单是要求元音相同,而且要求辅音也相同。正因为蒙古民歌有如此特殊格律,尤其押头韵的特点,所以唱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音韵回环之美。这往往是译文所难以表达的。蒙古文诗歌译成汉文或其他文字后,难免会失掉原有的格律,节奏难以体现,音韵更难保留。这是翻译之后无法弥补的损失。

其次,蒙古民歌大多以四行为一节,在章节上也采取了两节为一单元的章节重迭复沓的形式。四行为一节,上下两节又重迭复沓,事实上是八行才构成一个意义上的段落。这是蒙古民歌,尤其是蒙古族民间叙事诗歌的典型形式。章节之间的重迭复沓,是指在同样内容基础上前后两节语句的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词,有的或者是换了韵。无疑,这种重迭复沓的表现手法便于加强表现力和加深印象,表达的感情显得尽兴。这种复沓的形式能收到一唱三叹的效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主题。这种重迭复沓,一唱三叹,常常能增强诗歌音韵的美感,使歌者唱之动情,听者闻之泪下。

蒙古民歌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蒙古民歌中作为起兴的句子,有的与后面的诗意有关联,有的无关联。但在许多情况下,能产生巧妙作用,或比喻,或象征,或衬托,或传达气氛,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有许多兴句使用得那样新鲜,自然而贴切,乍看风马牛不相及,细琢磨却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听后不能不由衷叹服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之丰富。

蒙古民歌是劳动人民艺术天才和智慧创作的结晶,同时又是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多个世纪以来的生活、斗争和愿望,是一个民族过去一个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透视过去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些民歌是旧时代诗歌、音乐的一份遗产,巨大财富,更是了解、研究一个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斗争史等诸方面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 蒙古民歌
# 科尔沁民歌
# 草原文化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