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4
分享

【植物界全系列】管状花亚科—旋覆花族(一):艾纳香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2-08-11 09:23

23012 2 4

管状花亚科—旋覆花族(一):艾纳香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菊目

菊科

管状花亚科

旋覆花族

 

旋覆花族(学名:Inuleae)是菊科下的一个植物族。本族我国原产者24个属,其中较大的是艾纳香属、香青属、火绒草属,在中国驯化或栽培者3个属,其中原产非洲南部和大洋洲的花笄属和原产大洋洲的贝细工属,仅有栽培的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

草本,亚灌木或灌木。叶通常互生,全缘或有锯齿。头状花序有异形小花,辐射状或常盘状,边缘的小花雌性,结果实,稀无性,中心的小花两性,结果实或不育(常称雄花),或头状花序仅有同形小花,小花全部两性或单性,或雌雄异株。总苞片通常多层,覆瓦状排列或近等长,草质,干膜质或革质,稀1层。花托无托片或有托片。雌花花冠舌状,有顶端3齿裂的舌片,或细管状或丝状而较短于花柱;两性花花冠下部管状,上部(檐部)钟状或漏斗状,有4-5裂片。花药上端有附片,基部箭形,有具丝状或线状、全缘或撕裂的尾部,或有时具小尖头状的耳部。两性花的花柱分枝狭长,上部常较宽,略扁,上端圆形或截形,有乳头状突起或笔头状毛,无附器,或不育花的花柱不分枝。瘦果小。冠毛通常毛状,少有膜片状,或无冠毛。

2.艾纳香属

艾纳香属(学名:Blume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共约有8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亚洲、非洲及大洋洲。我国有30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区。

属名Blumea为纪念德国植物学家KarelLodewijk Blume而创立。

(1)形态特征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藤本,常有香气。茎直立、斜升、平卧或攀援状,粗壮或纤细,圆柱形,基部少有木质,被毛。叶互生,无柄、具柄或沿茎下延成茎翅,边缘有细齿、粗齿、重锯齿,或琴状、羽状分裂,稀全缘。

头状花序小或中等大,少数至极多数,无柄或有柄,腋生和顶生,排列成长圆形或塔状圆锥花序,少有紧缩成球形或穗状圆锥花序,盘状,有多数异形小花,外围的雌花多层,能育,黄色或紫红色,中央的两性花多数或较少数,能育或极少不完全发育,黄色或紫红色。总苞半球形、圆柱形或钟状,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绿色或紫红色,外层极短,线形,或长圆形至卵形,叶质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毛,内层狭窄,线形或线状长圆形,具狭或宽的膜质边缘,背面被疏毛或有时无毛。花托平或稍凸起,有时中央多少凹入,无毛或被柔毛,蜂窝状或有泡状突点。盘花两性,少数,顶端5齿裂 [2]  ;雌花花冠细管状,檐部2-4齿裂;两性花花冠管状,向上渐扩大,檐部5浅裂或少有6浅裂。花药5,合生,顶端稍尖、钝或截平,基部戟形,有长渐尖或芒状的尾部。花药有尾;花柱分枝狭窄,扁或近丝状,顶端钝或稍尖,通常有乳头状突起。

瘦果小,圆柱形或近纺锤形,有或无棱,无毛或被短柔毛。冠毛1层,脱落或不易脱落,糙毛状,白色、淡红色或黄褐色。

(2)艾纳香

艾纳香(学名:Blumeabalsamifera)是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别名“大艾”、“大风艾”(广西)。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及台湾,东南亚。此植物为提取冰片的原料,故有冰片艾之称。



①植物学史

艾纳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最早记载见于公元652年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治身体臭令香方之衣香方:“安息香、艾纳香(各一两)……”。此后的诸多中医古籍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和评述。公元668年,唐代释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华香篇,引证部云:“广志曰,艾纳香出漂国”;而随后的《本草纲目》等典籍也有相应的记载和评述,多仅说明了其用途、疗效和用法,偶有描述其植物学分类特征。在印度、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传统医学也有艾纳香入药的记载,用于伤风感冒、风湿性骨痛、关节炎、产后风痛等症的治疗。

1833年,AugustinPyramus de Candolle(de candolle,DC.)为纪念荷兰植物学家Carl Ludwig von Blume(Blume.)对东印度植物学研究的贡献,将艾纳香植物类群的属名定为Blumea DC.。

关于艾纳香种质资源,亦有学者进行研究。

②生长习性

艾纳香根系发达,延伸可达115米,喜向阳、地势高燥、易排水的地块;土壤以土层深厚、含沙(砾石)酸性或中性土壤为好,忌重茬连作。

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18-21℃,最冷月平均气温8-11℃。轻度干旱胁迫下,缺水对艾纳香影响不显著。中度和重度胁迫下,植物细胞受损,植株生长缓慢,植株虽可生长,但长势不良;重度胁迫下,艾纳香叶片掉落甚至植株死亡。

③产地生境

艾纳香分布于北纬21°30′-25°50′,东经97°30′-121°55′,垂直分布600-1000米。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生于林缘、林下、河床谷地或草地上。

④主要价值

艾纳香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等功效,在黎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是一种重要的民间药物。同时,艾纳香也是获取冰片、艾片的重要来源之一。

艾纳香,也是一种芳香植物。由艾纳香产生的艾油,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被广泛应用于香料以及化妆品行业。叶子为制造香料的原料,用蒸馏所得的白色艾粉,复制成艾片,用作芳香开窍药,也用作杀菌、防腐。

3.拟艾纳香属

拟艾纳香属(学名:Blumeopsis),也称拟艾脑属,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直立草本植物。该属仅有拟艾纳香(Blumeopsis flava)一种,分布于中南半岛及印度。我国产云南、贵州、广西及广东沿海一带。

(1)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通常无毛或有时被疏柔毛。叶互生,有齿刻。头状花序少或较少,通常2-5个在枝顶排成伞房花序,多数伞房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各有异型的小花,外围的雌花多层,黄色,中央的两性花少数,黄色或金黄色。总苞近钟形;总苞片数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较宽短,边缘干膜质,卵形,内层狭窄,干膜质,线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尾尖。花托扁平,无托毛。雌花花冠丝状,檐部扩大,具3-4齿;两性花花冠稍大,细管状,顶端4齿裂,或有时5裂。雄蕊1-3个,稀4个,或中央的小花有时雄蕊5个,花药分离,顶端浑圆或钝,基部无尾。花柱分枝线形,顶端无附器。瘦果稍扁,具2-3棱角,无毛。冠毛多数,白色,等长,易脱落。

(2)拟艾纳香

拟艾纳香(学名:Blumeopsisflava)为菊科拟艾纳香属的植物。生长于海拔85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低海拔空旷草地上,较耐干旱。产云南西南至东南部、贵州西南部(贞丰)、广西西部(隆林)及广东南部(海南)。中南半岛及印度也有分布。

4.葶菊属

葶菊属(学名:Cavea)是菊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仅有葶菊(Cavea tanguensis)一种,产于中国西藏南部至四川西部(康定、贡嘎山一带)。生长于高山近雪线地带的砾石坡地、干燥沙地和河谷或灌丛间,海拔3960-5080米。锡金也有分布。



(1)植物学史

此属仅有一种。外形和习性近似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些风毛菊属 Saussurea 植物,但头状花序的构造,花冠,花药,冠毛,瘦果等特征都不同。按照前人记载,头状花序中央有两性不育花,外围有多层雌花。实际此属除有具异型花头状花序的植株外,也常是雌雄异株的,可仅有两性不育花或仅有雌花。在具有异型花的头状花序上,不育的子房在花时和花后继续伸长,外围的瘦果反较短。

这些特性使此属在阔苞菊亚族中更显得突出。在阔苞菊亚族中,此属与阔苞菊属 Pluchea 比较接近,但花托的构造和花序的形状有显著的区别。根据此属的原作者意见,从特征和分布来说,菊科的菜蓟族可能从旋覆花族起源。

在旋覆花族中,除具托毛的牛眼菊亚族 Buphthalminae标志着此两族的关系外,本属的发现也提供一个新的论据。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生,有时2茎成簇,近葶状,多少有叶。叶互生,基出叶排列成莲座状,有齿或浅齿。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近球形,具异型的小花,外围的小花雌性多层,结果实,中央的小花两性,较少数,约20-30个,不结果实(常称为雄花),或雌雄异株,全部是雌花或不育的两性花。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外层草质,较内层稍短,内层多少干膜质。花托稍凸起,有繸状托毛,后几无毛。两性花花冠长管状,上部宽天成钟状,有5深裂片,花药上端有附片,下端有短、稍尖而非戟形的尾部;花柱不分枝,外面有乳头状突起。雌花花冠细长,线状,上端有3-4细小裂片,外面有毛;花柱上端有2分枝,分枝扁,顶端圆形,边缘有乳头状突起。冠毛紫色,有光泽,一层,有多数糙毛。中央的不育两性花子房伸长,被疏毛;瘦果圆柱形或不明显四角形,被密毛。

(3)葶菊

葶菊(学名:Caveatanguensis)为菊科葶菊属的植物。产西藏南部至四川西部(康定、贡嘎山一带)。生于高山近雪线地带的砾石坡地、干燥沙地和河谷或灌丛间,海拔3960-5080米。锡金也有分布。全草在西藏供药用,治头痛。

此植物最初发现于我国西藏和锡金交界地区。西藏所采的标本,形体较小,高不超过10厘米,仅有两性不育花的头状花序常较小,径约1厘米。西藏常见的无茎变型f.AcaulisLing,叶小,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2厘米,宽达7毫米,边缘有较密的齿,可能是适应高山环境的变型。四川产的植物较高大,茎生叶达16个。前人的原始记载(J.R.Drummont,1.C.)所述的冠毛特征有误。

5.球菊属(菊科旋覆花族植物)

球菊属(Epaltes Cass.)是菊科下的一个属。约17种,分布于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及亚洲东南部。我国有2种,产南部及西南部。

(1)形态特征

直立或铺散草本,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全缘,有锯齿或分裂。头状花序小,盘状,单生或排成伞房花序,各有多数异型小花,外围雌花多层,结实,中央两性花多数,不结实,全部花冠带淡紫色。总苞阔钟形、球形或半球形;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内层狭窄;花托近压扁,无托片。雌花花冠圆筒形或锥形,短于花柱,檐部2-3齿裂;花柱分枝细弱,丝状;两性花花冠管状,檐部稍扩大,顶端3-5短裂;花柱钻形,不分裂或2浅裂。雄蕊4-5个,花药基部矢状,有明显渐尖的尾部。瘦果近圆柱形,有5-10棱,无毛,被疣状突起。无冠毛或两性花有时具2-3个早落的刺毛状冠毛。

(2)球菊

球菊,拉丁名为Epaltesaustralis Less.,是被子植物门菊科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旱田中或旷野沙地上。广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及其南部沿海岛屿、广西及云南等省区。此外,印度、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它的全草可用于风寒感冒,疟疾,跌打损伤。

 

# 植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4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靳豪
反着听,基本不会错
2022-08-11 12:00
0
0
塔菱
这情商也太高了吧!
2022-08-11 10:56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