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文化】儋州耄耋老者传承百年篾制谷磨技艺 谷磨兄弟巧手写春秋

海南那些事儿

2022-07-04 11:30

59566 1 0

“纤细竹子竟能做成谷磨?”

“当然可以,都做了上百年了。”耄耋老者异口同声,话语铿锵有力!

黎洪安,91岁;黎显清,88岁。两位老人一直生活在儋州市木棠镇,少时学艺,习得真传,在乡村用心传承。曾经,他们是深受乡邻敬重的“打磨匠”,如今,这门手艺少有用武之地,听闻者更是极少。

让我们走近这对被人称为“谷磨兄弟”的发小,倾听他们和这门乡村古老手艺结下的近一个世纪的不了情缘。

谷磨打好后,经过试验,磨出的大米质量称心如意。

千锤百炼出好磨

“快来看,这就是篾制谷磨!”6月14日上午,海南日报记者刚来到木棠镇荣谋村委会,木棠镇文化站老站长吴振荣就招呼记者一睹“真容”——在一间平房,轻轻推开铁门,阳光洒入,大堂豁然开朗,一眼就看到“谷磨兄弟”不久前刚做好的新谷磨,还能闻得到新鲜竹篾的清香。

乍一看,还以为是大竹筐里套着小竹筐,心头涌上一丝疑惑,“这磨真能用?”于是,记者撸起袖子尝试了下,先握住磨盘上端的木把手,一开始没怎么用力,磨一动不动,使劲推,谷磨才缓慢转动起来,记者才深深感受到篾制谷磨的厚重结实。

为深入了解谷磨的秘密,在“谷磨兄弟”见证下,吴振荣和同伴在两边同时发力,将磨的上半部分离,抬到地上,难得一见的谷磨下部露出真容:大面积交错有致的竹篾编织成圆形底座,仔细一瞧,底部一侧还有一处长方形的洞口。“这洞口是磨好的稻谷和稻壳唯一的出口,人们用箕盘接住再扇,米留下壳飞掉。”吴振荣说。

老篾匠们联手编织谷磨围栏。

最惹人注意的是,谷磨底座中间还有个较小的同心圆,竹篾编织定框架。“你看到的是下齿盘,谷磨的核心组件之一,和稻谷磨的质量息息相关。”一旁的黎洪安笑着说道,位于谷磨上部的上齿盘,两者倒扣在一起,上下呼应配合,有机咬合才能运转工作。

“制作‘牙齿’可是我们干这行的商业机密。”黎洪安透露,齿盘是谷磨的核心,而齿盘上的“牙齿”是核心中的核心。这些“牙齿”由木片制成,大多取自上了年头的黄皮树干、龙眼树干或青梅格等,精心削成的木片,一片片有规律地排布,组成碾磨稻谷的重重“机关阵”。由于要用锤子逐个把木片锤进谷盘里,千锤百炼方得好谷磨,打磨匠的名声由此而来。

细微之处见真章,谷磨制作起来颇多讲究。“选用质量好的红粘土掺和盐拌匀后作为磨心。”黎显清老人告诉记者,就拿红土来说,不是当地所有的红土都能用,最好选择砂质土地里的土,黏性合适。而且,从田里拉回来的泥土必须用筛子仔细筛过,磨心磨盘原料用的是没有杂质的细土。同时,盐要用峨蔓镇等地晒制的海盐。土和盐的比例也很要紧,比例失调难成好磨。

黎显清(左)、黎洪安(中)和黎振朝(右)在用篾制谷磨碾米。

百年技艺口口传

在海南许多乡村,谷磨曾是村民家中不可或缺的宝贝,有它才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谷磨不仅是让人吃上饭的东西,更是一门传承的手艺。这种谷磨制作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代代相传,成为他所在的荣谋村委会大塘村的一张醒目“名片”。

为啥不做常见的石磨?黎洪安老人解释,以前,村里交通不便,机械短缺,石材生产运输绝非易事,而且石磨制作对打磨工具要求高,而做这种谷磨,竹子、红泥、海盐、木材等原材料在当地就能找得到,古人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制作,原料易得易运输易加工,且做出来的磨还很结实,能用很多年。

“十几岁的时候,我发现做这个挺有趣,就开始跟父亲学习。这门手艺没有书籍可以看着学的,都是靠口口相传,父亲讲完马上让我们上手实操。”回忆起学艺之初,黎洪安不无自豪地说,一般要花上大半年才能学会,他只花了三四个月就学会了。差不多同时,他的发小黎显清也跟随村中长辈学习,两人虽不是亲兄弟,却是从小一块玩的邻家小伙伴,感情很深,“谷磨兄弟”名副其实。

小男孩被打谷磨的场景吸引。

即使是竹篾谷磨,学艺过程中流血也难以避免。一个谷磨制作大约需要8至10根竹子,人们得用刀把它们削成一条条纤薄有韧性的竹片。在学习的相当长时间内,技艺不精的初学者在削竹片的过程中,竹条一不小心就会刺入手指。早已记不清刺破皮肤流血多少次,不过那种刺痛的感觉,两位老人却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习得手艺后,黎洪安和黎显清在农闲的时候,经常会搭档外出去帮人做谷磨,当作干农活的副业。石磨的主要原材料都需要村民自备,只要村里哪户人家有需要制磨,他们都会尽快赶过去。

使命不孤“守艺人”

“儋州谷磨看木棠,木棠谷磨看大塘。”吴振荣说,大塘村是个古村,手工编织篾制品历史达上百年,村里能工巧匠众多,编织的箩筐、簸箕等很是畅销,篾制谷磨是最能体现高超手艺的代表作。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篾制谷磨随着时代变迁黯然失色,不再是往昔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如今走进村民家中已然“一磨难寻”。黎洪安和黎显清老人是当前儋州市极少能完整掌握该手艺的人,堪称最后的“守艺人”。

“民以食为天,食以磨为重。”对于很多村民来说,一方沉甸甸的谷磨,连着深藏记忆深处的乡愁。木棠镇荣谋村老支书黎振朝告诉记者,在农村,制作谷磨是家里一件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要事。请来家里做磨的工匠,村民都要尊称其“师傅”,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大家却舍得宰鸡杀鸭,如逢年过节招待贵客般,一家人热情款待“师傅”。老人们说,磨成之日,就像是乔迁之喜一样,村民都会格外激动开心。

“谷磨的问世,给我们家带来了欢乐的笑声和幸福的获得感,从此,母亲再也不用挑着谷子到别人的家里去磨谷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儋州摄影家吴文生回忆,小时候家里专门请师傅来家里制作谷磨。后来,梦乡里的他,常常被母亲的磨谷声音唤醒,第二天早晨,准保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白米粥。每每此时,他从内心感激那位叫不出名字的打磨师傅。

91岁的黎洪安在专心致志地为谷磨夯实磨基。

篾制谷磨技艺濒临失传,吴文生对此扼腕叹息。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他意外获悉木棠镇大塘村还有黎洪安这些手艺人时,喜出望外的他驱车赶到村里,上门拜访老手艺人,用镜头定格下尤为珍贵的谷磨制作过程画面。其后,他悉心整理文图素材,陆续经由多个媒体发表,通过鼓与呼,逐渐引起更多人关注这门老手艺和年迈匠人们。

众人拾柴火焰高,薪火相传燃希望。在希望的乡村文化原野中,“谷磨兄弟”相伴到老,友谊绵延近一个世纪,携手用心用情当好“守艺人”,他们也向年轻传承者发出最深情的呼唤。

守望百年手艺,谁续不了情缘?

# 篾制谷磨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这个是认证
奇遇旅
这是
2022-07-04 11:37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