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与库里南对比,理想L9也不怕”!李想哪来的底气?

这个是认证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

2022-07-01 11:18

760795 0 2

近日,理想发布的新车型理想L9冲上了热搜。

原因也很简单,第一,这是继4年前理想ONE发布之后,理想重磅推出的第二款新车型

第二,是李想在发布会上的高调发言“与库里南对比,理想L9也不怕”、“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

先不说李想的发言有没有“碰瓷”的嫌疑,单就4年仅靠一款理想ONE,2年迈进2万辆大关,3年迈进9万辆大关(销量),任谁不说一句理想好像有点爆品制造能力?L9值得期待。

和其他两家新势力相比,理想打造爆品的能力好像格外突出,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理想ONE在产品定义,满足用户需求上对智能制造企业有什么启示?

各行都在产生爆品,他们技术也许不是最高的,规模也许不是最大的,但就是让人感觉爆了,所以打造爆品的核心、关键和要义是什么?

弄懂以上几个问题,也许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爆品,丰富完善自己的产品理念和思维。以下是具体分析:

“与库里南对比,理想L9也不怕”!李想哪来的底气?

01、巧用善用,用户的反向认知差

普通用户不管购买汽车还是其他产品的逻辑是什么?

价格>品牌>用途,什么意思?

普通销售者的购买决策首先是价格,买东西先问价,超出自己的心理预期不予考虑,低于心理预期担心没达到想要的品质,所以每个人买东西前都有自己的价格预期。

在自己价格预期范围之内考虑什么?品牌,在自己能付得起的价格范围内尽可能的选择大牌,大牌有保障有售后,再不济选择口碑好的新晋品牌。

最后是什么?用途。用途在消费的正向购买决策里,好像不是着重考虑的选项,我买个牙刷,我就是用来刷牙,我买个汽车,我就是用来开。

至于使用过程中的不便、不人性化,顶多骂几句,然后要不换产品要不忍气使用。

这是普通用户一直以来的购买决策和使用流程,但理想有意识改变了这个顺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理想ONE一上市时打的就是“奶爸”、“家庭出行”的概念,这些是什么?用途。

理想主动性地把旗下车的购买决策变成了:用途>价格>品牌。

就像前面所说的,用途是用户默认了解不会深入思考的选项,当理想打出“六座真皮座椅、多屏交互、冷热冰箱”时,用户震惊了。

“出行还能这么舒适?好像很适合我,我好像需要一个……”

价格和品牌方面,结合李想在发布会上的大胆发言,“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舰SUV”、“与库里南对比,理想L9也不怕”……用户自然会把L9与百万豪车放在一起比较。

谷仓查了一下,2021年库里南新款的价格是610万-780万,奔驰G级6X6的售价818万,都是六座的价格。理想L9与之相比,确实称得上“白菜价”了。

价格与内饰比豪车“良心”那么多,那么性能与动力呢?毕竟这影响到使用体验。

答案是,它还真比奔驰、宝马等好一点。据B站UP主叶问讲高考志愿表示,奔驰这个价位基本上都是油车,油车很难做到油门特别跟脚,但是电车可以,所以它的驾驶体验比奔驰要好。

至于其他方面都能与豪车比肩吗?理想没说,用户也不会真当成一回事。

所以问题回到用户面前,当你某天在浏览网页时,突然看到奶爸携家庭出行的便利、科技、又温馨的画面时,一下子戳中了你好像也好久没带家人出去的内心。

你再打开你喜欢的奔驰、宝马六座的车型的网页,大几百万的价格除了牌子,你也不清楚它比理想贵在了哪里,毕竟促使打开网页的只是开始那个一家人出行的画面。

所以要是你,你会选择理想吗?

理想整个策略最重要的一点是把“用途”一下子给到了极致,让人感觉你需要它,它是为你量身定制的。然后在它的同等价位里,它又确实做到了较高的性价比。

给了你足够可以选择它的理由。

02、精准产品定义,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理想的反向逻辑重塑了用户的购买决策流程,而它本身的产品定义及需求满足程度,决定了用户是否会为其买单。

在关注到家庭出行、奶爸群体的需求之后,理想的重点就放在了满足短途出行舒适的命题上,而不是单纯的动力性能、外观造型等方面。

家庭短途出行的需求是什么,空间大、舒适性好、安全性高、没有续航焦虑,再加上绿色出行的倡导。

基于用户最看重的需求导向,理想结合成本、重量、功能成熟度、供应链能力等进行了验证和取舍。

换句话说,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精准产品定义,做功能和配置上的取舍。

在产品的核心价值层面上,去思考在什么地方创新,在什么功能上突破,在核心价值上做到同类中最好,不回避主战场的PK。

汽车是一个多功能集合的产品,不同的人在车上可以享受不同的功能。对于一个配置或功能,首先要明确其能提供的价值(安全、舒适、便捷),再考虑成本和重量。

当功能价值足够大时,成本和重量便需要为其让步;当功能价值不显著时,可以把成本和重量交给其他更有价值的功能上去,大胆舍去可有可无、刷存在感的功能。

比如初代理想ONE第二排座椅一开始是配备双扶手的,但是第二次升级后,便把靠门侧的双扶手取消了。其实双扶手是有便利性的,尤其是在椅背倾斜角度大的时候。

但是当椅背角度正常的时候,它的舒适性并没有显著提高,反而因为这个把手的存在,用户下车时容易被撞伤。

在安全性-6,舒适性+2,便捷性-1的配置下,这个功能可以被大胆舍弃了。

同样关于取舍的还有增程式方案,在安全感方面,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很容易让用户焦虑,增程式能够解决用户不被丢在半路上的不安感。并且纯电驱动,满足驾驶体验的同时,也满足城市150KM出行是便利。

理想产品定义的过程,就是在众多产品要素做排列组合、做取舍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每走一步,理想都没有忘记产品要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换句话说,跟传统汽车相比,理想或许动力性能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家庭出行体验上,目前阶段它可能做到了极致。

03、爆品逻辑的核心,用户思维&场景思维

新消费浪潮叠起,很多行业都出现了自己行业的爆品,汽车界的理想、手机界的小米、速溶咖啡界的三顿半,内衣界的焦内……

有些人不以为然,觉得这些产品这方面那方面做的还不够,还没有谁家好。但是大家也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你不看好的产品,却能如此受用户欢迎。

答案是,它们正是用户所需要的。

换句话说,它们是企业真正站在用户角度去设计、创新出来的产品。

理想切中“奶爸人群”、主打“家庭出行”概念,本质上是一种人群唤醒、场景唤醒的策略。被击中的用户,会下意识的反思,好像挺适合我,我要不要来一辆……

而理想所做一切产品定义、功能配置取舍,全部是为了最舒适、安全的短途出行,这个核心价值。

所以,尽管有人说理想的增程式方案动力不足,但不可否认混油动力完美地解决了长途电力焦虑,并兼顾了短途电力出行的便利,更不用说更多为家庭出行做的贴身设计。

这就是谷仓常说的“用户思维”、“场景思维”或者说“名词思维转换为动词思维”,什么意思?

常规来说,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思路是精进产品(不是说提升产品不对),比如你是汽车厂商,努力把速度提升更快、把外壳造的更坚固、座椅材料更好;

但是产品质量是有上限的,用户不需要一辆“花岗岩车辆”,厂家陷在功能提升的泥淖里,也赚不了太多溢价。

但是切换到“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就不一样了,本质上,你不再是一辆单纯的新能源车,而是奶爸出行提供商、家庭出行提供商。

作为出行提供商,你的任务就变成了舒适、安全、愉快出行的缔造者,你的所有工作,你往这个空间里塞进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用户由为车买单,变成为家庭舒适出行买单,而后者的天花板显然更高。

名词思维转换为动词思维也是一个意思,由静止的名词变成主动性更强的动词,比如车和家庭短途出行提供商。

结语:

爆品是近两年的热词,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爆品冒出来,让人羡慕,让人费解。

其实大可不必,它的产生和缔造更多来源于思维方式的转变,比如最主要的由性能叠加到“用户思维”、“场景思维”……

而这也正是我们不断学习和练习的重点。

参考资料:

叶问讲高考志愿:李想:让汽车行业鬼哭狼嚎

uncle:如何从用户角度思考产品?以“理想one”为例

# 理想汽车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