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日均7起火灾,我们还能信任电动车吗?

这个是认证

汽车人频道

2022-06-15 17:39

36778 0 0


隐患集中爆发?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640起

隐患集中爆发?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640起

整个2022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640起新能源汽车火灾,平均每天7起,比2021年同期增加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8.8%的增幅。


关于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新闻早已不是新鲜事,只不过近两年较少被渲染。而国家应急管理部日前公布的这组数据,顿时将新能源汽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正在集中爆发?我们还能信任电动汽车吗?


磷酸铁锂电池≠不会自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关于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2019年4月发生在上海的特斯拉电动车在小区车库起火爆炸事故。


当时,一辆停放在车库的特斯拉Model S先是发出白烟,约5秒后爆炸起火,事故殃及旁边的奥迪车及同层的部分车辆,至少三辆车被烧坏。此事导致的严重后果曾在好一段时间内让人们闻特斯拉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据悉,这起事故的原因与动力电池的缺陷有关。涉事特斯拉电动车搭载的是三元锂动力电池,三元锂动力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在不到300℃的高温下就能分解出氧分子,遇到电池中可燃的电解液、碳材料后一点就着,所产生的热量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爆燃。


由于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可让电动车拥有较高的续航里程,为了获取国家补贴以及满足用户对高续航的需求,几乎所有新能源车企都纷纷启用三元锂动力电池来代替磷酸铁锂电池。


为此,每个电动车品牌都曾遭遇车辆起火自燃甚至爆炸事故,无一幸免。


人们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质疑越来越严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逐渐滑坡并取消,车企不再一味追求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电池和车辆的安全可靠性日渐受到重视。


2020年年初,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开始回归热稳定性较高、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基于磷酸铁锂研发的“刀片电池”也正式对外发布,其他厂家纷纷跟风,于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又重新获得重用。


那么,磷酸铁锂电池就不会发生起火自燃事故了吗?当然不是。


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生自燃的过程是:高温容量衰减 → SEI膜分解 → 负极-电解液反应 → 隔膜熔化过程 → 正极分解反应 → 电解质溶液分解反应 → 粘接剂分解、喷阀冒烟、电解质燃烧。


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足够的氧气,另一个是放热速率快,而磷酸铁锂的高能量P=O化学键太紧密,难以释放出氧气,而且放热速率非常低,所以相比三元锂,具备更高的稳定可靠性。


但这不意味着磷酸铁锂就不会自燃,在电池短路、快速放电、过度充电、制造缺陷、设计不良或机械损等情况下也会发生热失控,从而导致自燃现象发生。

隐患集中爆发?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640起

造车新势力品控面临新挑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大增加。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90%,其中纯电动汽车就有724.5万辆。


“销量大了,一些隐患会逐渐显现。”汽车行业专家徐彬一针见血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安全隐患,自燃现象自然也就随着销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而明显增多。


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热失控之外,还与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温天气等有关。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破百万,达到125.6万辆。如今,这批新能源汽车都有三四年的“高龄”,很多部件都开始老化,若得不到及时的修理与更换,将带来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2020年之前的新能源乘用车很多都搭载三元锂电池,三元锂“不安分”的属性也是一大隐患。


由于新能源汽车将电池放置在底盘的缘故,磕碰后电池挤压导致热失控也是起火的一大诱因。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量大幅增长,很容易让新能源汽车继续遭遇公众信任危机,很多消费者会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和忧虑,继而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规范管理供应链势在必行,造车新势力的品控随着售出车辆的使用时间推移而逐步开始要面临挑战了。”徐彬表示。


目前,国内活跃在市场上的造车新势力大约有七八家,首款量产车基本上都已上市超过两年,正面临着时间的检验,这将成为摆在新势力车企面前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而对准备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徐彬的建议是尽量选择有成熟造车经验且新能源技术比较突出的车企,不要盲目跟风做“小白鼠”。


# 汽车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