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从“声讨恶行”到“肆意网暴”,为何总有“无辜者”被卷入?

这个是认证

姬鹏

2022-06-13 13:43

11941 0 0


唐山打人事件进展到现在,“声讨恶行”虽然是第一要务,但是舆论层面所呈现出的“肆意网暴”也值得深思。我们很清楚,在公共事件中,人们渴望自己的愤怒立竿见影。一定程度上,这好像无可厚非。但现实的隐忧是,当愤怒失去理性的加持时,愤怒便会走向极端。

就以唐山打人事件来讲,基于网暴延伸出的以暴制暴、性别对立,谣言流传可谓令人触目。坦率地讲,基于事件的恶性对打人者进行网暴还能理解,因为他(她)们确实是击穿了人性的底线,所以就算上升到网暴也不为过。

但是作为事件的“在场者”、“打人者的家属”、“烧烤店老板及老板娘”却是“无辜的”。之所以这样强调,并不是认为他(她)们跟这件事情毫无关系,而是我们在置评他(她)们时要有一说一,而非囫囵吞枣,能扯上关系就一并棒打。

在这个事情上,网暴之所以会不管不顾,主要在于“极端归因”。就比如认为“在场者”没上手或没发出硬核的见义勇为行为,就认为“在场者”是冷漠的、怯弱的,而对于“在场者”当时的处境却没有去过多考虑。

同样,对“打人者家属”的网暴,是在都没搞清楚家属是谁的情况下,就直接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俗谚逻辑进行批驳,以至于“打人者家属”还没来得及发声,就已经被网暴洪流彻底淹没。

至于“烧烤店老板及老板娘”,就因为事情发生在他(她)们店里,人们就觉得他(她)们有连带责任。并且除却网暴,还有线下的市民在“店门口献花圈”、“在店门口拉屎撒尿”,总之愤怒的、恶心的,能用上的都用上了,而且是线上线下联动起来进行。

与此同时,网暴还不只是停留在具体人的身上,就拿性别对立来讲,明明是人对人的恶,有人非要搞成男性对女性的恶,这使得唐山打人事件最终被强势引向现实,使得男女争论都带有火药味了。在网络上,讨论走向性别拉踩;在现实中,讨论闹到脸红脖子粗的地步。不得不说,唐山打人事件就好像是个情绪互怼开关,只要打开就容易触发不同立场人之间的对峙。

当然还有更另类的,就因为打人者的长相打扮,相关的服装品牌,长相类似的人都受到网暴。某种意义上,事情已经走向“猎巫图景”,可问题是,在这件事情中过,真正的“巫”就是那9个人渣,如果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所牵涉的服装品牌、长相类似打人者的人,自然会被卷入,成为次生“受害方”。

另外,关于博取流量的行为也需要有个界限。毫不夸张地讲,这样的热点事件,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但是关注事件并不意味着就是“蹭流量”、“吃人血馒头”。因为我们总需要通过客观的、现场的、观点的流量导出,才能对事件进行全面认识。

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冒充当事人”、“现场放哀乐”、“现场搞直播”等并无信息增量和价值增量的行为却值得警惕。这些行为非但不能有效阐明事实,反而容易让事情走向情绪化,成为激发网暴的原生温床。

说到底,尊重是公共性的基石,前者消退,后者倾塌。当前的社交平台之所以如此没有敬意,就在于“没有距离感”(即时性)的交流被滥用了,即便IP地址能写名发言者在哪儿,也只是更进一步缩小了发言者的定位,而对于约束本身,依然是有限的。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愤怒的团体很快会解散,网暴来过就像没来过。因为一波又一波的热点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但是我们依然要清楚,网暴会给无辜者留下无法抹去的伤害,有的是一段时间,有的可能是一辈子。

# 网暴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