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外资拿不下的老字号,今成“奶粉一哥”,董明珠不吝为其“站台”

这个是认证

徐干事聊商业

2022-06-07 21:27

34976 0 0

一直以来,国人对国产食品的安全,从来就不敢掉以轻心。

315期间被揭露的“土坑酸菜”,再次引爆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随着康师傅、统一等下游采购商的集体解约,以及批发价下跌60%仍无人问津,曾在湖南华容地区经营十余年的酸菜产业,已经土崩瓦解。同样是上游供应商的毫无底线,同样让国产品牌遭遇信任危机,这与14年前曾令无数父母落泪,使国产奶粉如“过街老鼠”的“三聚氰胺事件”如出一辙。

当然,正如“土坑酸菜”间接捧红了白象方便面一样,早年间的三鹿,也曾让一批质量过硬的国产奶粉脱颖而出,比如飞鹤奶粉。正是在三鹿事件后不久,飞鹤奶粉实现了销量翻番,直至如今成为了“亚洲奶粉一哥”。

为什么是“相貌平平”的飞鹤奶粉,成为了能对标欧美高端品牌的国产奶粉?

一、从地方小厂到“亚洲奶粉一哥”

飞鹤奶粉原是国产奶粉的老字号,前身叫“赵光农场”,曾是隶属于黑龙江农垦建设兵团的下辖企业,始建于1962年。而飞鹤现任“掌门人”冷友斌出生于1969年,比飞鹤“小”7岁,当初是以技术员的身份入职飞鹤。

早期的飞鹤,和很多国企一样,战略思维依然停留在“拼产量”的层面上。当时的飞鹤奶粉品种单一,且质量一般,还欠缺市场化思维,结果就是从1984年立起“飞鹤”招牌,到2000年冷友斌就任公司总经理,十多年时间,飞鹤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2001年5月,国企改制要清理一批不盈利的“失败”品牌,常年亏损的飞鹤首当其冲。在承担下1400万债务的代价后,冷友斌从黑龙江农垦局手中,接过飞鹤品牌。从此,飞鹤脱胎换骨。

按照合同约定,1400万元的债务,冷友斌需要分8年还清。而实际上,飞鹤“单飞”仅四年,总营收就超过了4亿元,还清了全部所欠债务。2008年,三鹿事件爆发,飞鹤凭借冷友斌早早布局的全产业链优势,和严格的产品检测流程,率先获得官方认可,同年,飞鹤产品销量同比提升600%,一举超越老对手完达山。

2017年,飞鹤获得欧睿国际权威认证,荣登“婴幼儿奶粉亚洲第一品牌”,连一向不轻易夸人的董明珠都感慨:“飞鹤的品质要求比格力还高!”


二、怎样复制飞鹤的成功?

从负债千万,到登顶国产奶粉行业第一,冷友斌做对了哪些事?

1、抓住了国企改制的机会

在飞鹤的发展历程中,曾有两次直击未来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一件事,就是刚刚提到的国企改制。按照当时黑龙江农垦总局的规划,被“整合”后的飞鹤,将归属完达山,而冷友斌本人,可以去完达山就任副总,但冷友斌拒绝了。

2、拒绝外资收购

第二件事,是2008年开始的外企收购潮。

一场“三鹿事件”,让国人对本土奶粉的信心跌到谷底,也让荷兰、新西兰、德国的奶粉巨头,看到了吞并中国奶粉品牌的绝佳时机。于是,不少国产品牌都通过引入外资的方式,渡过这场危机。但飞鹤是个例外,面对外资48亿元的高价收购,冷友斌选择了拒绝。

3、清晰的战略远见

在刚接手飞鹤时,冷友斌并没有被上千万的债务束缚,反而动起了打造奶粉全产业链的主意。

在当时,无论是头部企业三鹿,还是同在黑龙江的完达山,走的都是“重销售轻奶源”路线。如飞鹤这样,意图把饲料种植、奶牛养殖、奶粉加工、销售全抓在手的企业,显然是“行业异类”,但事实证明,冷友斌的决策是正确的。

4、坚持研发投入

在平衡“营销”和“研发”的关系上,飞鹤也颇为灵活。

从2013年到2019年,飞鹤通过和国家奶业课题组的紧密合作,完成了预期的研发任务。进入2020年,飞鹤及时响应市场风向,大幅提升研发投入资金,最新年报显示,飞鹤2021年研发投入4.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时至今日,飞鹤授权专利达到105项,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也有12项之多。在我们看到国产“高端奶”背后,其实有着雄厚的技术支撑。

三、结语

根据数据统计,目前国产奶粉市占率已经超过60%。虽说如今依然有很多国人热衷“外国奶”,但随着飞鹤等民族品牌的崛起,这种刻板的印象将会越来越少。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像冷友斌有良心的中国企业家,如果当初飞鹤选择和其他奶企同流合污,或者拱手将飞鹤卖给外资,那么如今飞鹤“亚洲奶粉一哥”的地位,也就无从谈起了。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