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3 4
分享

这笔3000亿的核酸检测生意,他们集体翻车了!

融资中国

2022-05-31 09:37

177249 3 4

《资本论》里曾提到,“当利益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益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在核酸检测行业,这正在成为现实。来算一笔账,按照标准,10人一管的核酸检测成本约为30多块钱,而检测机构大概可以从中获利5%左右。但是,根据调整后的价格,有些地方10人一管检测费用不高于3.5元每人,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想赚更多的钱怎么办?有人动了歪心思,不检测,利润就是100%;把本来10人一管的检测改为30人一管,利润率立马激增205%。

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疫情至今核酸费用约3000亿,其中的经济利益实在太诱人!俗话说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但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还是要坚守底线,否则也必会自食其果!

01

又一爆雷,去年靠做核酸挣了2亿

揪出相关利益输送者,似乎是疫情反复的解药。

5月29日,又一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出事了。据北京警方通报,28日在对阳性病例既往阴性检测结果的样本溯源检查中,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测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纪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纪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纪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

对此,北京卫健委勒令其立即停止执业,启动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程序,并配合公安部门予以侦查。目前,该公司已有包括法定代表人张某某在内的8人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地图显示,中同蓝博在北京共有超过70家核酸检测点,大部分位于丰台区,另外在大兴、通州、房山、东城等区也有少量布局,但目前均已关闭。此前,为了节约成本、加赶进度,中同蓝博违规将原本5混1、10混1的样本混到一起,一次性检测,对防疫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但谁敢相信,这是一家经验颇丰的资深机构。资料显示,中同蓝博早在2007年便已成立,经营范围包括医学检验科医疗服务、病理诊断医疗服务、销售医疗器械等,是北京市规模最大、仪器设备最全、开展项目最多、操作最规范、出报告时间最快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之一。

另外,中同蓝博背后还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天眼查显示,该机构注册资本1.036亿元,是北京市已经准入的58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中注册资本最多的一家。

中同蓝博的后台也十分强硬。通过股权穿透,发现中同蓝博由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同辐全资控股。后者是中国核医药龙头,占据了中国核药市场的40%,位列第一,主要产品包括显像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品、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等,2018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其年报显示,2021年中国同辐营收高达51.44亿元。

按理说,这种权威般的存在,看上去也不差钱,并不应该犯这种原则性错误。但是中同蓝博为什么要铤而走险?或许一组数据可以说明。

2021年,中国同辐的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及其他业务营收同比降低34.1%,约为3.3亿元。但是在该板块中,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就贡献了2.2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77%。而中国同辐的附属公司中,只有中同蓝博一家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可以看出,在疫情之下,中同蓝博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2020年初,核酸单人单检的价格高达200元。随着检测机构数量越来越多以及各地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价格也在逐步降低。2021年底,核酸检测费用不高于40元/每人、2022年4月,不高于每人份28元、5月,不高于每人份16元……

老百姓轻松了,但是相关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过去“一本万利”的生意做不了,利润空间一再被挤压,于是诸如中同蓝博这样的检测机构就动起了歪心思。毕竟标准降低了,利润率就蹭蹭蹭往上涨了。

这次立案被查,各方也作出迅速反应。合肥紧随北京发出通告,暂停了中同蓝博的检测服务。中国同辐也在深夜发布声明,对北京防疫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影响表示歉意,并以及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全面在整改。

不过,5月30日,中国同辐股价还是没能避免低开低走,一度大跌10%。截至收盘,其股价下跌1.03%,总市值61.35亿港元。另外,中国同辐正在着手A股上市事宜,这次旗下公司涉嫌违法犯罪被查,势必会带来不利影响。

02

一周三家,盘点背后资本局

短短一周之内,北京已经倒下了三家核酸检测机构。

5月21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告,针对“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问题,卫健部门已吊销该实验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场监督部门已立案查处。并对6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起案件最早可以追溯至5月14日,监督员发现,位于房山区的北京朴石医学,其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据专业人士分析,出现这种事情,可能是存在较大批量没检测就直接出具结果的情况,这会导致“假阴性”,从而可能使疫情在社会面隐匿传播。

天眼查显示,朴石医学全称为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是北京京畿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京畿分析官网显示,这是一家集检验检测、科研测试、计量校准、环保管家、智能制造、认证培训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公司,目前已经在京津冀、华东、东北、西北等地区设立了9家专业检测实验室。

自北京5月份疫情爆发以来,朴石医学承担了北京市房山区、石景山区等区域的核酸筛查工作。其中,朴石医学主要承担了房山区较大范围、较长时间的核酸检测实验室任务。而这波疫情以来,房山区确诊数长期处于全市高位,比较严重的“韵达快递聚集性疫情”“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疫情”,都是由该机构检测的。让人不得不怀疑,这可能和朴石医学离不开关系。

被通报处罚之后,朴石医学已停止收样,相关工作由其他核酸检测机构继续完成。而对于这次被罚,朴石医学及京畿分析暂未做出相关回应。

一周后,朴石医学被查事件迎来新进展,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杨大庆等三人接受审查调查。也是在同一天,爆出了第二颗雷。

5月27日,在北京市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通报称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3管混管检测,人为稀释样本,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立案侦查,包括法定代表人在内的1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相比于朴石医学,金准医学在北京本轮疫情中担任了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核酸检测工作。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金准医学就被北京市评定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定点单位”。在北京本轮疫情中,金准医学的核酸采样点迅速扩张,3月底只有11处,而截至5月27日,扩展至50处,并涵盖了北京市9个市区。这让人们产生了疑问,金准医学什么来头?

据资料,金准医学成立于2017年8月,通过股权穿透,背后企业为哈尔滨精准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精准基因最初是由哈尔滨科技厅和哈创投集团招商引资进入黑龙江省的生物基因类高新技术企业。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获得4轮融资,主要集中在2016年至2018年,并保持着一年一轮的速度,背后资本包括科力投资、富德资本、春风创投、哈创投集团等。

在资本的助力下,精准基因很快迎来发展快车道,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设立分公司,为全国300多家顶级医院、20多个科室、2000多名医生提供支持,积累了近30余万例临床样本,是东三省地区首家专注于利用二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为医疗诊断提供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另外,公司实控人王学刚曾任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并担任百普赛斯现任董事,不过,出事后,百普赛斯便立马发布公告撇清关系。关于王学刚的商业版图,近日已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一个多月时间内,北京这波疫情迟迟难以清零,但这些“苍蝇”被揪出后,却很快就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这之间的联系,不由得引人联想,有网友表示,“疫情一直不结束多少跟一些利益相关者有关。”投资大佬朱啸虎也在朋友圈说道,“北京抓住了关键点!查核酸利益链后社会面就迅速清零了。”

03

后疫情时代,寻找新“钱途”

过去的三个年头,疫情确实催生了一批赚钱的生意。其中,疫情反复和常态化核酸检测,令检测机构有利可图。

一些企业业绩增长速度令人咂舌。比如,2019年,圣湘生物营收3.65亿元,2020年直接飙到47.63亿元,同比暴涨12倍;净利润从3948万元涨到26.17亿元,直接涨了65倍。圣湘生物也因此顺利在科创板上市;更牛的还有九安医疗,2019年它的营收还只有7.06亿元,净利润更是低至6645万元,但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就达到了143.12亿元,足足翻了215倍。核酸检测,在疫情之下成为了新的造富神话。

于是我们看到,入局者越来越多。2020年最初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不足5000家;而到了2022年,我国核酸检测机构增长了163%,达到1.3万家。据预测,2022年核酸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146亿元。

但在经历一阵“狂欢”之后,核酸检测还是门好生意吗?这不再能得到肯定答案。竞争者越来越多,核酸检测价格却从200元一再降至3.4元。最不高兴的,恐怕就是检测机构了。业绩表现上,可以明显看到不少企业被迫刹车,刚登陆科创板的圣湘生物2021年营收、净利润双降、之江生物增收不增利……

这样的一幕,也曾出现在口罩行业。疫情爆发之初,口罩成为稀缺品,多家企业入局口罩市场,2020年平均每三分钟就新增一家相关企业。但很快供过于求,大量口罩堆积、滞销。

同样的,口罩行业的今天或许就是核酸检测行业的明天。疫情属于突发事件,未来检测量必定会大幅下降,短期赚钱,但长期来看并不是好生意。

所以,当前企业应该考虑的是,未雨绸缪,寻找红利消失后的“钱途”。比如,目前达安医疗已经选择回归主业,“聚焦于临床诊断技术和产品,做大做强PCR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推进发展分子诊断及其他先进诊断技术、产品和市场领域”;易瑞生物未来将深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业务;华大基因、迪安诊断、明德生物等又将业务聚焦在抗原检测试剂产品上。

后疫情时代,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效果如何,还需等待时间的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少数企业为了逐利,不惜火中取栗、人为造富,最终也必将自食其果。承担防疫职责,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 核酸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4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乱评闲人
他们赚钱太容易了,动不动就核酸检测
2022-06-01 10:49
0
0
起啥都有人
现在就是这个行业最赚钱了,身边好几个朋友因为在这个行业都开始换房了。
2022-06-01 10:48
0
0
猫友1470270
国难财啊。
2022-05-31 23:30
0
0
推荐阅读